发布时间:2022-08-17 10:55:16 来源:潮州信息网
——《写给母亲郑容娘的信》
宋子童
亲爱的妈妈:
钱接到了!妈妈的信亦接到!读着读着我难过得要哭起来。妈妈我爱你。我时刻都记得我是妈妈的乳汁养大的。你的孩子不敢也不愿向你说假话。妈妈,你了解你的孩子吧!你的孩子太痛苦了!他不仅不能好好地来奉养母亲,反而要向妈妈要钱来医病。这些钱是妈妈从艰辛勤俭中省下来的!亲爱的妈妈,你爱我吧?为什么连自家孩子的话都不相信,你待相信谁呢?妈妈,我太痛苦了?一切所亲者都或明或暗地在怀疑着我,对天伦说假话,这种郁闷是最难忍受的!
妈妈,我很好,你别念挂!虽然你的叛逆的孩子不能够好好地来补偿妈妈毕生的心血,不能够好好地在今天来解消妈妈留在额角上几十年来的苦难与忧烦所堆积起来的皱纹。可是亲爱的妈妈,站在人群与国族的事业上,妈妈的乳汁毕竟不会白喂了我的。妈妈,我哀求你,硬起心肠来宽恕你的不肖的孩子的罪过吧!赐予他走着他自己道路的慈爱吧?
妈妈,你不是爱你的儿子么?别再说这些太伤害你孩子的心的话呀!你的孩子太痛苦了!今天他只能用革命来报答妈妈。
敬祝妈妈:
康健愉快!
你的不肖的孩子:骞
九月十六
这是钟骞1943年9月16日写给母亲郑容娘的一封信。这封红色家书,让人感受到革命英雄钟骞对母亲的愧疚和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
钟骞(1916-1944),又名郑坚,1916年出生于意溪木厝池的书香世家。三岁时,父亲意外身亡,母亲与他相依为命,把他抚养成人,让他专心读书。正是因为母子一直相依为命,此后他投身革命工作四处奔走,对无法在身边照料母亲更加心怀愧疚。
革命的种子在钟骞心里早早萌芽。1928-1934年,钟骞先后在广东省立二师(韩师前身)乡村师范科、广东省立金山中学高中部读书,受到了良好的革命教育。1931年,钟骞十六岁时,他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就表露了他的爱国情怀:“韩江边上好儿郎,大好山河仔细看;韩江不在东三省,三省却有松花江;天外有天山外山,苍鹰穷计图饕餮;覆巢那得有完卵?祖国匹夫怀兴亡。”1934年,钟骞考入中山大学文学院。在学校进步师生的帮助和启发下,阅读了大量马列著作,选择了革命的道路。1935年暑期,回到家乡的钟骞用钢板刻印宣传抗日的传单,和堂弟一起把传单邮寄给各商店、机关、团体、学校。每至三更半夜,二人又将传单带到街头散发,并书写抗日标语,号召民众共赴国难,激起民众的抗争精神。在广州爆发“倒蒋抗日”的爱国学潮时,他积极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在党的教育下,经过学生运动的磨练与陶冶,钟骞在193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征途。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钟骞到潮汕地区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组建了“奴隶剧社”(后改为“救国话剧社”),并且担任“潮安青年救亡同志会”的主要领导和中共潮安县工作委员会(县工委)宣传部长,同时在潮安八区龙溪中学任教。之后,历任中共闽西南特委秘书长兼机关报《前驱报》社社长、潮汕中心县委宣传部长、闽南特委副书记、代理书记等职务。
1935-1939年间,钟骞通过话剧、歌曲、报纸等多种形式,宣传爱国救亡道理,激发民众爱国热情,呼吁共同抗日。这些革命活动为此后与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二集团军独立第九旅合作建立青年抗日游击队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对潮汕地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鼓舞群众投身抗日救国运动起到极大作用。
钟骞不负党组织所望,每次都完成好任务。1939年以后,《前驱报》被迫停刊,党组织为了保护钟骞,在5月将他调到大埔县,协助中共大埔县委创办党员培训班。6月调任中共梅县县委机关报《民报》总编辑。在这期间,他编写了一本通俗读物《“论持久战”问答一百条》发表在《民报》上,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不久,国民党颁布《限制异党活动办法》,《民报》被逼封闭。8月,他化名郑坚,到闽粤交界的金峰大山南侧中川村侨育中学任教导主任,办学仅短短一学期时间,侨育中学就成了一所远近闻名的新型学校。
1942年之后,钟骞先后前往多地工作,在闽南特委任职期间,因环境艰苦,加之操劳过度,积劳成疾。身染重病后,钟骞拒绝党组织拨钱给他治病,认为要把不多的经费花在更需要花钱的革命事业上。1943年,他收到母亲寄来的家信和治病的钱,深受感动,在9月16日写下这封感人的家书。
这封在病中写给母亲的信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愧疚之情,一个年轻的革命者不仅不能奉养母亲,还要承受遭到亲友怀疑的痛苦。他说,“不能够好好地来补偿妈妈毕生的心血”,又不能够“解消妈妈留在额角上几十年来的苦难与忧烦”,是不肖的。但是,他的所作所为,是“站在人群与国族的事业上,妈妈的乳汁毕竟不会白喂了我的”。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肖”,“今天他只能用革命来报答妈妈”,充分体现了钟骞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这封用血和泪写成的家信,语言朴实感人,催人泪下,表现了钟骞作为一个革命者的拳拳赤子之心。
1944年5月31日,钟骞因肺病恶化在平和县下寨铜坊乡病逝,年仅28岁。临终前写下“思亲泣尽韩江水,报党未已命如丝”这样的诗句,表达他对家乡、对祖国、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钟骞的英雄壮举,站在了中华民族与国家的高度上,用献身革命来报答母亲,对祖国母亲的报答就是最高级别的“孝”。他以炽热的家国情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