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26 09:40:41 来源:潮州信息网
□ 丁协盛
2022年8月12日(农历中元节)上午,我携儿孙一行4人,专程到南京紫金山北麓的“国际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拜谒“抗日航空烈士”的英灵。
这座纪念馆,是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苏、美等国空军在中华大地上,联合抗击侵华日军的英勇历史。
烈士纪念公墓被苍松翠柏环绕着,庄严肃穆。陵园主碑造型奇特、大气。高耸的两碑斜向呈三角形,宛如两支利箭直插云霄,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品格和烈士英气冲天。碑面镶刻张爱萍上将题写的碑名——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另一面是英文的题刻。主碑后的刻名碑呈扇形列开,错落有致,拱卫着主碑。象征烈士博大胸怀,爱国精神,浩气凛然。多座刻名碑面上,一共镶刻着4296名中外航空烈士的英名。在“中国烈士B”座碑上的中央位置,刻着我的表伯父丁寿康烈士的英名(丁寿康,广东潮安,1915.1.12—1940.7.16)。
伯父丁寿康,广东潮安仙田村人。儿时随父母到泰国谋生,少时回家乡读书;1930年7月毕业于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现韩山师范学院);1933年3月,前往广州求学未果,于是投笔从戎,入伍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三师,任政训处习书;1935年3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东燕塘军校”(1936年6月,“两广”事件后,并入“黄埔军校”);1935年底,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广东航校”第八期(后转入中央航校第八期);1938年12月在兰州毕业后,编入中国空军第四大队第二十一中队,任少尉飞行员,多次参加对日空战。1940年7月16日上午,在重庆白市驿机场宿舍,刚写完给泰国叔父的家书,未入信封,即闻警报,旋即驾机升空,与日寇在空中殊死搏杀。因敌众我寡,其座驾不幸中弹,大腿被贯穿,血流如注,壮烈殉国。时年25岁。
“笔墨未干,即上战场”成了他人生最后的写照。他的骨骸葬于重庆南山空军烈士公墓,供后人瞻仰。
2011年广东省民政厅追认丁寿康为“革命烈士”;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丁寿康“抗日烈士”光荣称号。
上午10点多,我们刚一进园,工作人员听说我们从遥远的广东专程来此,又是烈士的后人,热情接待了我们,并为我们指明了祭拜路径。于是,我们沿着林荫小道,怀着虔诚、崇拜的心情,拾级而上,直接登上烈士纪念公墓,逐一瞻仰了碑刻上的烈士英名。我们默默地在“中国烈士B”碑前默哀并行跪拜大礼,献上鲜花,并抚摸伯父的英名,泣不成声。高达42℃的温度和烈日的炙烤,我的汗水和泪水揉合着,流洒着。被模糊了的双眼,仿佛看到了伯父的英姿和他驾机与日寇殊死搏杀的场景……
此时此刻,我的心潮起伏澎湃、不能自已。久久站立碑前,不舍离去。在碑前,我合掌禀告包括我伯父在内的无数英烈们,我今日大中华的辉煌成就,愿英灵安息,精神永存;并祈英灵们护佑祖国繁荣昌盛,国祚绵长。在碑前,我告诫我的儿孙,要牢记历史,不忘屈辱的国耻;要热爱自己的国家;要勤勉刻苦,像先辈寿康老伯那样,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拼搏,而奉献!切不可数典忘祖。
平复了激动的心情后,我们来到纪念馆办公室。纪念馆研究部高主任接待了我们,并互为赠书。高主任送给了我贵馆做的《抗战家书:丁寿康——抗战中的华侨雄鹰》珍贵课题材料和抗日航空英烈事迹宣传册,交流了心得。我回赠了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由唐学锋、丁身尊编著的《抗日空战烈士——丁寿康家书》,并合影留念。
《家书》收录了丁寿康烈士从1933年元月走出家乡后,从1933年3月7日至1940年7月16日,寄与远在泰国的叔父丁季平的全部书信,共63封(最后一封由战友洪奇伟代寄的)。它较为完整地记录了烈士从谋生、求学、从军、飞行训练、空战、直到牺牲的整个过程。是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发现的最完整的中国空军飞行员的家书(编者细心地在每封家书后面,对当时的抗战形势及历史背景作了考证和解读,便于读者理解)。为我们研究中国空军抗战提供了可供参考、原始的第一手材料。而这珍贵的家书是他的叔父丁季平视为比生命和财产更为宝贵的遗产,才得以保留至今。
小叙一会儿,纪念馆展宣部高主任陪同我们,逐一的参观了纪念馆内馆藏文物,一一为我们讲解,共同缅怀先烈们至伟的功绩。高主任对中国抗战航空史了如指掌,娓娓道来,并不时与我交流中国空军第四大队的战绩及部分广东籍的抗日英雄的事迹,相谈甚欢。临了,我特意在第四大队长高志航大队长,郑少愚大队长(中共地下党员)的照片前拍照留念,表达我对英雄的崇拜敬仰之情。
临近中午,高主任热情挽留我们,我们谢过主人的盛情,驱车离去。南京人热情好客给我留下美好的记忆;两位高主任的敬业精神和专精知识水平,令我感佩。
南京,古称金陵,六朝古都,人文荟萃、历史厚重,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南京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和平,更热爱生活。可是,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也不幸地于1937年12月降临在这里。三十多万无辜的南京百姓,惨遭屠戮,多少家庭惨遭灭门。这国恨家仇,民族耻辱,怎能忘怀!
作为中华民族,我们必须牢记历史,自爱自强,卧薪尝胆,枕戈待旦。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建设美丽富强的国家,振兴中华。让“落后挨打”成为历史,永不复返。像先烈们一样,立民族大义,强健我们的民族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