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31 10:55:16 来源:潮州信息网
战斗在饶平地下交通站上的女交通员
陈映芳
1942年5月,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简称南委)组织部长郭潜被捕叛变,南委机关及所辖江西、粤北省委、广西省工委和几个主要交通站相继遭受严重破坏,史称“南委事件”。“南委事件”发生后,潮汕党组织被迫停止活动,进入艰难曲折的时期。
饶平县地处闽粤交界,是国民党统治较为薄弱的地区,北部上饶与大埔、平和接壤,南部黄冈毗邻闽南诏安,中部浮山、浮滨可连通凤凰山和闽南乌山,具备有利的地理条件。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反共高潮以后,潮汕党组织决定经营饶平这个点,开辟穿越饶平县境的党内交通线,在饶平境内建立了一批秘密的地下交通站,其中主要有竹叶岭联络站、浮山圩交通站、黄冈霞绕交通站及上饶洋较埠和新丰交通站。这些交通站连接起来的交通线是潮汕党组织护送、隐蔽党员干部的转运点,是潮澄饶敌占区党组织向潮梅特委留守机关传送情报及输送经费的生命线。
1942年至1944年两年多时间,战斗在地下交通线上的交通员们,用生命与智慧守护着党组织的“血脉联系”。其中,有一批女交通员,她们不辞劳苦,不怕牺牲,机智勇敢地突破日伪、国民党层层岗哨,长途奔波在交通线上,为革命事业作出贡献。
吃苦耐劳,胜利完成任务
林月是潮汕人民抗日游击小组成员,担负党内交通工作的任务。1942年,她先在潮安归湖狮头交通站工作,后经常奔波于潮安江东至饶平洋较埔交通线。交通路线全长约二百四十里,她经常要挑一百斤左右的重担奔走两天,一路上要经过日伪、国民党哨站十处以上的搜查,沿途还要提防盗匪行劫。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中,她发扬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执行任务时多在半夜里出发,路上靠着冷“饭包”充饥,混在旧衣商贩队伍中出入山区。荒僻的山径,相距很远才有一处小草棚卖稀饭或茶水,碰上情况顺利时可稍歇吃一点东西,不然就只能忍着饥饿,喝点山坑水充饥解渴便匆匆赶路,确保及时赶到洋较埔交通站和大埔派来的交通员交接任务。两年多里,日行夜歇,风雨无阻,出色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
扎根群众,长期埋伏下来
林泽坚在抗日初期参加革命队伍。1943年,她从揭阳转来饶平浮滨经营竹叶岭联络站,在竹叶岭附近的维新小学以教书职业为掩护,后由组织介绍与张文声(中共党员,竹叶岭村人)结婚,共同担负联络站的工作。林泽坚办起妇女夜校,开展抗日宣传;还组织一个以她和杨绿叶、王冬菊等十姐妹为核心的姐妹会,团结周围乡村妇女,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在竹叶岭联络站间接待来往饶平、大埔、闽南的同志;掩护来浮山、浮滨一带长期埋伏的党员干部。这些人在联络站的食宿都由张文声夫妇解决。家里的粮食吃完了,就把家中的部分田地卖掉购粮供应过往同志。竹叶岭联络站一直坚持到解放战争时期。1941年开始至抗日战争胜利,先后到饶中一带学校隐蔽的党员干部共六十多人。这些同志能长期埋伏下来,这与林泽坚的努力分不开。
鞠躬尽瘁,献身在岗位上
陈华君,1937年7月于桑浦山入伍参加汕青抗游击队。后曾任澄海上中区特派员、潮安三区区委委员。“南委事件”后,她和爱人王武(敌占区特派员)往揭阳、普宁隐蔽。1945年春,潮汕恢复武装斗争,3月成立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王武任游击队大队长;1945年6月14日国民党顽固派公然向游击队发动“围剿”,15日在乌石战斗中,王武英勇牺牲。王武牺牲后,陈华君化悲痛为力量,将未满周岁的幼儿委托亲友抚养,继续踏上革命征途。1945年夏天,党组织派她到饶平县黄冈霞绕交通站工作。到交通站后,陈华君一边串连许厝村青年妇女,宣传抗日,挑盐挑货翻山越岭到闽南诏安和附近山区,赚微薄工钱维持生活。她虽身体瘦弱,仍艰苦坚持,终积劳成疾。1946年秋,她身患伤寒病,又被许厝村士绅赶出乡里。交通站同志只好设法将陈华君移居于黄冈难民收容所治疗。在党组织困难时期,缺医缺药条件下,陈华君终因褥疮溃烂,不幸逝世,献身在交通站的岗位上。临终前,陈华君仍念念不忘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期盼着中国革命的胜利,人民翻身做主人那一刻的到来,始终表现出一个中国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