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结缘“百花台”邱喜桂

发布时间:2022-09-01 09:19:51 来源:潮州信息网

三十而立,年富力强,风华正茂!

三十年前的今天,《潮州日报》创刊,副刊“百花台”应运而生。大潮涌韩江,锦绣满潮城!

潮州有个地方叫百花台,就在市原文联左近,于是,副刊定名“百花台”。百花竞放的艺坛,艺术发展的阵地。

“百花台”,花盛开,别开生面多体裁。散文、诗歌、书法、摄影、绘画一起来……图文并茂,各呈异彩。

初始,与陈耿之写过“豆腐块”的小游记,登上“百花台”。

我的第一篇较像旅游散文的文章《九寨看水》,就投在“百花台”,居然登了出来,并配上如画的九寨风光摄影,真精彩!

自我感觉良好,因而,一发而不可收,频频发表旅游散文,行家誉为“山水中的散文,散文中的山水”。若干年后,把在“百花台”上刊发的散文结集,书名《旅影游踪》,由作家出版社发行,奠定了个人出书势态。

感谢老总们,他们谋篇布局,胸有成竹。我去游丝绸之路,走到甘肃瓜州梦城,看到展厅里有一个脏兮兮的小鼓,说是用建城贪官人皮包起来做成的,就写了《梦城》。这篇文章把“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意思表达出来,说现在改革开放,春风已达梦城。文章不长,才一千多字,但是副刊部主任林桢武专门作了重点推介。

他在发表这篇文章的《潮州日报》副刊“百花台”上说:“本刊隆重地向你们推荐邱喜桂的《梦城》,这不仅仅是一篇文字游记,不放在那个旅游时空,因为它具备了文学的某些特质,可以当成一篇文化散文来读。作者善于把眼前的景物和史实结合起来阐发自己的观感,引人深沉地思考。作家文风深厚大气,作为一个地方的作者,值得关注。”

由于林主对这篇文章隆重地推介。后来此文也上了羊城晚报的《花地》。

感谢编辑们。他们眼光独具,字斟句酌。一篇散文《韩国景福宫勤政殿》,责编陈丽丽在题后加“随想”二字,顿翻新意,语境更宽,遐思益浓,灵动机巧,妙语如珠。经此一加,标题引人注目,评者称妙。《韩国景福宫勤政殿随想》,终获广东省报纸副刊作品二等奖。

2006年,“百花台”发表我的散文《贺兰山岩画》,获得了“中国报协城市党报分会好新闻评选”一等奖,连同二年前《波撼岳阳楼》获得的二等奖,都是编辑们郑重其事推荐的结果。

感谢师友们。他们洞幽烛微,妙言要道。李英群老师是我文学引路人。在古巷中学读初中时,学校办了一个叫“朝霞”的黑板报。这个黑板报由当时的语文老师代表,现中国剧协会员、《潮州日报》专栏作家李英群主办。他鼓励学生们投稿,我当时主要写诗,投到朝霞黑板报,记得写了一首叫《包秧头肥好处多》长诗,李老师刊发并写了评论,得到了肯定,心里乐滋滋,有了文学梦。

在“百花台”发《大葫芦杂忆》,李老师鼓励我多写此类生活气息较浓文章,并建议不要塞太满,留点空白更好,真良师益友也!

曾经,我们两对夫妻到俄罗斯去旅游,回来的时候按我原先的思路,到五国城看一看。结果飞机误点了,接车司机问我们还去不去,我说去,一定要去。就到佳木斯,到依兰那边去看五国城。

到了,黑漆漆的一片,什么也看不到。我请司机开车灯,拍了一张五国城遗址照片。我们爬上据说是宋徽宗爬过那座小山,看看幽禁宋徽宗的那口古井,都是黑咕隆咚的,但感受到,一个赫赫的大宋王朝,被偏僻依兰的五国城给装进去了,多可悲啊!

想到宋徽宗玩艺术玩掉了一个国家,回来就写了《夜祭五国城》,发给市文联、作协主席黄国钦。他鼓励说,很少看到写得这么好的散文。于是,首发“百花台”,颇受好评。

《夜祭五国城》这篇文章,因为本身的经历,加上感受比较深,后来,《广东省2004年散文精选》选进去了。黄国钦《新中国成立60周年潮州市优秀文学作品精选》也选进去了,省作协主席廖红球为我们潮州的这本书作序说,“邱喜桂的散文《夜祭五国城》……等都是思想性、艺术性具佳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后来《羊城晚报》的《花地》也载了。《夜祭五国城》还获得了首届蒲松龄文学奖一等奖。

“百花台”,首当其功!

情深缘浓,我已在“百花台”发文数十篇。结缘“百花台”:百炼成钢,花萼相辉,台阁生风。

祝愿三十而立的“百花台”,春华秋实,一路芬芳一路歌!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