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04 08:40:08 来源:潮州信息网
□ 潘得孝
1976年, 从广东省水产学校海洋捕捞专业毕业的我,被分配到地处海南岛西海岸之滨的国营南海水产公司工作,自此,从一个插队知青——工农兵学员而成为一名“战天斗海”的大海渔夫,从普通船员做起,历任“二副”“大副”“近海船长”“远洋船长”,开启了二十多年的海耕生涯。
南海水产公司,是集海洋捕捞、海产品加工、渔具制造、船舶维修于一身的大型国企,它有一支拥有近百艘捕捞船舶和辅助船舶的海洋捕捞大队。
300吨钢壳渔轮,是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现代化拖网渔轮,船上配备有导航雷达、电子时差定位仪、测深探魚仪、收发报机等电子仪器,起放网全机械化操作,渔获冰藏保鲜,海上作业时间15天左右。同期毕业的几位同学,到达单位报告后,全都安排到海洋捕捞大队,分别登上300吨级的钢壳渔轮工作。
“海上无风三尺浪,大风来时浪滔天”,船长40米,船宽10米,吃水4米的300吨级钢壳渔轮,只是漂浮在波谷浪尖的一叶小舟。出海第一航次,便领略了大海的威力。在风浪的作用下,船舶的摇摆程度,未经历过是无法想象出来的。初次出海,根本无法在船上站立和行走,躺在睡床,随船的起伏在床上翻滚。渔轮上睡床,虽只有1.8米长,0.6米宽,但也必须侧身,弯腰曲体,手撑脚顶,把自己固定,不然一个迎风海浪过来,会把人从床上抛起。头晕、恶心、呕吐,浑身似散了架,那种难受劲,真是口舌难言,笔墨难书。海上捕鱼,“一个萝卜一个坑”,不管你晕不晕船,都要执行航行驾驶值班和起放网、整理渔获的任务。我晕船特别厉害,根本无法执行起放网和整理渔获任务,捕捞长就交代我在甲板工作区找个东西抱紧站着,观摩其他船员的起放网操作,学习渔获分类整理及装舱冰藏。不管船摇浪打,只能在原位呕吐,必须等全体工作完毕,才能一齐回舱。航行值班驾驶时,抱着舵盘,水桶放旁边固定,呕吐!先是吐食物,胃吐空了,又吐黄胆水,到最后,胃里什么都没有,只有张大嘴干呕。一个多钟头下来,命都去了半条。还好!得助于知青农耕几年的磨炼,有一条能吃苦的坚韧神经,脑海中只有一个信念,坚持!坚持!终于,十几天过去了,回港卸鱼。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但想不到的是还有一难在等着——“晕陆”。上了码头,脚下如踏棉花,天在摇,屋在晃,走路摇摇晃晃如醉酒。睡觉时,闭上眼睛,满脑子都是船舶摇动的景象。
泊港,卸鱼、加油、加水、加冰、补充粮食、副食和蔬菜。三天,刚回过神,又要开航了。周而复始,几个航次之后,才开始慢慢适应,遇到四、五级风浪也不怎么晕了。但是,对一个习惯性晕船的人来说,不晕,只是暂时的,当离船休息一段时间后,再登船出海,一切又从零开始。所以,我一般不离船休息,除非船舶年度检修。在工作之余,开始向大副学习网具制作、修补技术,向船长学习测天体定位和其他航海技术,从理论进入实操。悠悠岁月,几年过去,我也成为渔轮二副(第二副船长),走上成长之路。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艰苦环境,特别能磨炼人的意志。工作没有贵贱之分,不论所从何事,只要能脚踏实地,认真负责,不断进取,努力、坚持,必有所成。普通的土壤,也能开出艳丽的花朵,苍天不负勤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