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13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红色热土·潮州》系列报道
继续《红色热土·潮州》系列报道。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国各地抗日救亡群众团体蓬勃发展,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赴国难。在中国共产党潮州地方组织的领导下,潮州人民开展了顽强卓越的抗日斗争,彰显了潮州儿女保家卫国的坚强决心。
记者:1937年8月21日,由共产党员、中山大学进步青年学生钟骞等人发起组织的潮安青年救亡同志会在太平路英聚巷扶轮堂正式成立。当时,扶轮堂是国民党潮安县党部所在地,在这里召开成立大会,意味着青救会被国民党当局认可,成为公开合法的抗日群众组织。
1938年1月,潮安青年救亡同志会改名为潮安青年抗敌同志会,党组织以此为纽带,带动潮州地区各群众组织,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至潮州城沦陷前,潮安青抗会成员发展至四五千人,从学生、知识青年、教师拓展至工人、农民和家庭妇女,其中工农青年占八成以上。在这个阶段的青年运动中,潮安青抗会发挥了核心作用,掀起了抗日救亡热潮。
枫溪英塘村紫凝轩,曾是潮汕抗日游击队员王炳荣及其族内宗亲居住场所,也是潮汕抗日游击队一个重要的活动据点。1939年10月7日,游击队经多次侦查和周密计划,在云步活捉日军伍长加藤始助,这是粤东地区首次活捉日本侵略者,受到独九旅司令部的嘉奖,大大鼓舞了广东人民抗日救国的志气。
记者:抗日战争时期,江东镇佘厝洲村是中共潮澄饶县委机关所在地、潮澄饶敌后抗日游击队主要基地,在进步青年李习楷的宣传发动下,当时全村400多人都积极参加、支持革命活动。
1940年5月至1945年,敌后游击小组在潮澄饶中心县委派敌后工作部长周礼平的带领下,以江东佘厝洲为中心基点,开展长期武装斗争,先后攻打彩塘、东凤日伪据点,大获全胜,振奋人心。烽火岁月中,佘厝洲是潮、澄、饶、澳、汕的抗日指挥中心,还承担了安全保卫、通讯联络和物资供应等任务。虽然屡次遭到敌伪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冲击,但县委机关始终没有受到破坏,被称为“革命一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