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热点新闻

让韩江秀水长清,这两年广东打出了哪些“组合拳”?

发布时间:2022-10-13 09:37:37 来源:潮州信息网

韩江上的广济桥。《南方》杂志记者卢晓锋拍摄

韩江,是粤东地区的母亲河,也是全国首届十大最美家乡河之一。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要抓好韩江流域综合治理,让韩江秀水长清”。如今两年过去了,韩江流域水利综合治理采取了哪些举措?又有什么新的变化?

今天,广东省韩江流域水利综合治理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高质量推进韩江流域水利综合治理又迎来实质性的“关键一步”。该会议以视频方式进行,主会场设在广东省水利厅,在汕头、河源、梅州、潮州四市水务局及韩江流域管理局设分会场。

2020年以来,韩江流域汕头、河源、梅州、潮州四市和韩江流域管理局着力构建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绿色水经济现代化治理体系,推动韩江流域水利综合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助推韩江秀水长清。广东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立新表示:“推动韩江流域水利综合治理,是实现‘8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目标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韩江流域水利改革发展的有效路径。”

 

会议现场,广东省韩江流域管理局局长陈图钧总结了两年来韩江流域水利综合治理工作的阶段性成效。

夯实防洪能力“软”“硬”基础

防洪减灾工程建设有序推进。韩江高陂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已于2022年8月全面完工,防洪、供水调蓄等功能逐步发挥,去冬今春枯水期累计向下游补水1.76亿立方米,为成功化解60年来历史罕见旱情作出重要作用。截至目前,依托现有堤库结合的防洪工程体系,汕头、梅州、潮州市中心城区防洪能力可达到50年至100年一遇,县级城市中心区防洪能力可达到30年至50年一遇。

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广东省水利厅供图

强化“四预”措施,提升洪水防御能力。省水利厅开展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标准化建设,组织修编了《广东省韩江流域防御洪水方案》,省韩江局组织编制了《广东省韩江流域洪水调度方案》,统筹流域重要水工程防洪联合调度。2022年6月,韩江发生超5年一遇的第1号洪水,省水利厅协调珠江委调度福建省棉花滩水库,减少茶阳镇淹浸深度2米,统筹调度长潭水库、潮州供水枢纽等重要水工程,成功防御2008年以来韩江最大洪水。

优化流域水资源配置格局

优化流域水资源配置

精准统一调度,成功化解60年来历史罕见旱情。2020年冬至2022年春,韩江流域遭遇历史罕见连续干旱,省韩江局会同各地水利部门建立了“1+N”的韩江流域水量调度协调机制,通过对“7+3+6”(7个水库、3个水电站、6个水闸)的水量调度骨干工程体系实施统一调度,实现流域内工业、生活用水保证率达到100%,同时最大程度保障了流域外汕头市潮阳、潮南区及揭阳市区、揭东区等旱情严重地区生活用水。

供水工程掀起建设高潮,民生用水有保障。全面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2021年实现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以上。韩江鹿湖隧洞引水工程、潮水溪疏浚工程、乌石拦河闸引水工程于2021年投入使用,榕江关埠引水工程于2022年3月实现隧洞全线贯通,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于2022年9月底开工建设,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三期工程规划论证有序推进。引韩济饶供水工程于2022年7月建成通水,比原计划提前5个月。粤东水资源配置骨干网已具雏形。

落实水生态保护和治理

智慧水利+科学调度,强化生态流量保障。省韩江局编制了《广东省韩江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 加强流域横山、潮安等控制断面生态流量保障。

扎实推进碧道建设,生态效益不断显现。省河长办高标准推动“韩江潮客文化长廊”碧道规划建设,流域各市精心打造特色碧道,以碧道建设牵引推动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提升,累计建成312公里碧道。

强化“流域+区域”统筹,保护优良水体成效显著。省韩江流域河长办2021年正式挂牌运作,强化流域治理管理,统筹推进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和河湖“四乱”问题整治,协调处理跨市河段管理保护突出问题。每年开展两次“清漂”大行动,近两年累计清理水面漂浮物44.7万吨。

强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严格水域执法监管。省水利厅组织编制实施了《广东省主要河道水域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并采用卫星遥感+AI 智能识别技术,对韩江省主要河道岸线开展每月1次的高精度监测。省韩江局会同各市开展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防汛保安专项执法、水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等专项行动。

搭建多元水文化宣传阵地

省水利厅组织出版《广东江河·韩江卷》,全景式再现韩江文化发展的全过程。省韩江流域河长办和汕头、河源、梅州、潮州市河长办、文化旅游局共同签署《关于传承弘扬韩江水文化合作协议》,建立“河湖长制+文化弘扬”合作机制,携手共建“文化韩江”。省韩江局会同各地沿韩江堤岸建设了红棉公园、龙湖古码头水利公园、韩江河口公园等7个文化纪念地,宣传南粤“左联”、中央红色交通线等红色文化,科普韩江水利史、水运史,在省内首创“水利+红色文化”融合模式,工程入选水利部第三届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此外,省韩江局探索推进“河湖长制+水情教育”工作,依托省潮州供水枢纽与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5所高校共建实习教育基地,挂牌成立省直机关关心下一代工作活动基地。

打造滨水经济带

省河长办统筹发展绿色水经济,推动水上运动等绿色水经济新业态培育,各地因地制宜推进特色水经济发展。汕头市积极探索“碧道+水经济”,结合新津河碧道对水域环境改善和水上运动发展实际,推动“碧道+水上运动”示范点建设。河源市通过碧道建设,在城市地区联动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乡村和郊野地区联动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打造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梅州市将省级碧道试点丙雁大堤碧道与“客都人家”康养文旅项目结合建设,打造丙雁松文化体验段;将韩江碧道三河段、梅潭河碧道建设与红色文化弘扬结合,带动旅游产业发展。潮州市构建“金色韩江发展轴”,通过韩江潮州市区段一江两岸碧道建设,打造特色精品城市的核心承载区、中央活力区、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世界潮人寻根地。

会上,发布了《“让韩江秀水长清”合作倡议书》。为凝聚韩江流域水利综合治理合力,高质量推进韩江流域水利综合治理,让韩江秀水长清,联席会议全体成员共同发出“聚焦民生问题解决,补齐防灾减灾短板;注重流域统筹协调,强化综合统一调度;突出河湖长制引领,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三个层面的倡议。

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人员宣读道:“让我们携起手来,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使命担当,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广东省韩江流域水利综合治理,努力构建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绿色水经济等现代化治理体系,让韩江秀水长清,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来源:南方杂志

关于热点新闻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