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21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城乡融合 提升品位 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潮州以来,潮州大力推动古城保育活化,打造潮味十足的街巷空间,全方位提升城市品位和人文风貌,保留“烟火气”;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提升老旧小区、城中村、基础设施等,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统筹城乡发展,全力打造网红打卡地,点亮夜经济,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潮州紧紧抓住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叠加的机遇,强化规划引领,融入文化元素,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为把潮州建设成一座有实力、有品质、有温度的现代化城市阔步向前。
修复保育活化 激发古城活力
牌坊街上,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熠熠生辉,与古色古香的街道景致相互映衬;潮州传统工艺品及名小食、名菜备受青睐,各式特产抢手;西马路上,配色清新的墙面,古色古香的隔扇门,新颖别致的景观灯,整洁的街景让人眼前一亮;“三线改造”让下东平路杂乱的巷道变得规整舒适,墙体彩绘图文并茂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气势雄伟的牌坊,成为古城亮丽的风景线;古建筑与咖啡馆相邻,文物保护单位隔壁就是手工艺品工作室,街巷两侧上千处的潮州特色古宅,这些街区独具韵味的文旅资源,让游客啧啧称奇……
近年来,潮州坚持以文塑城,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百家修百厝”“微更新”,以“绣花”功夫,通过小而美的改造,进一步改善巷道通行条件,美化街区环境,提升古城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深化街区旧工艺“微改造”,整修立面、填充绿化,用“旧物”创“新景”,留住城市记忆、赓续历史文脉,实现古城街区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2021年,我市制定出台《潮州古城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出24条具体措施,列出第一批26个重点项目,有序推动古城提升计划实施;动员社会资本采用BOT模式修复旧城肌理,推进危旧房和国有房产的保育活化,加快文物修复活化,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目前黄尚书府等139处文物点、31处文保单位、99条街巷在修缮后重焕光彩,古城区人居环境有效改善。
古城居民蔡伯说,现在的古城区越来越漂亮,“微更新”不仅给居民提供了茶余饭后的休闲娱乐,还有利于潮州旅游业的发展。在外工作生活多年的陈先生说,每隔一段时间回到潮州,都会发现家乡有新变化,“现在我介绍周围同事到潮州旅游时,都十分自豪。”
当下,潮州古城所在的潮州文化(湘桥)生态保护实验区正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以“传承潮州文化,展现城市魅力”为口号,向更多人推介潮州这座“活着的古城”。
更新改造提质 改善城市面貌
夜幕降临,枫溪区田头何村流光溢彩、灯光璀璨。夜市上喧哗的叫卖声、飘荡的食物香味,点燃了乡村“烟火气”,丰富了群众夜生活。得益于田头何村创新思路举措,积极推进整村建设,如今,该村的道路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全面改善,乡村功能品质实现新提升。
这是潮州加快推进城中村风貌整治提升工作,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品质的生动实践。当前,潮州正大干快上推动22个城中村整治“十个一”工程,努力改出城市“新颜值”、发展“新空间”、生活“新品质”。
位于潮州大道中段的凤新街道云梯村,也紧紧围绕“十个一”开展整治提升工作,开展“厕所革命”,拆除违章建筑、闲置猪圈、危旧房屋等行动,同时建设休闲广场,修复池塘环境,种植景观植被,建设硬底化道路、停车场、增设路灯,升级改造村微型消防站、肉菜市场等,切实提升该村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
老旧小区改造、道路治堵疏堵、智慧停车资源统筹……目前,潮州城市更新改造的多个项目正加快推进中——
在湘桥区西新街道西华小区,大门古典雅致,小区墙面粉刷一新,通道路面平整,停车位规划有序,居民在门口栽花种草,环境整洁美观。难以想象,西华小区曾上榜湘桥区“最差五个十”的“最差小区”。
以前,该小区路面破损、排水不畅、停车位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而这也是许多老旧小区的通病。目前,我市多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正多片区同步推进,从供水供电、移动通信,到景观绿化、休闲空间等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枫溪大厦住宅小区、春城楼社区幸福里小区、中山路向阳里小区……随着我市部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落地实施,小区“颜值”提升了,功能区域划分更明显,“老”居民逐渐过上“新”生活。
既治堵,也提质。韩江大桥西高架桥下路口堵点改造项目在今年国庆节前完工,有效提升道路通行率,拥堵现象逐步缓解;潮州大道交通优化提升项目正抓紧施工,沿线城新西路、福安路、潮枫路、泰安路、绿榕西(北)路、凤新西(东)路、外环北路等7个交通渠化路口实施改造,市区城市道路的通行环境进一步改善。
今年,潮州市区北片高新区内,包括北站西路、元声路在内的5条道路正同步实施改造,将通过黑底化及景观绿化、路灯提升等,为市民营造更舒心的出行环境。
近期,我市还对全域智慧停车体系进行整合,将各区级停车数据全面接入市级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整合停车信息数据。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智慧停车泊位共10174个,涉及道路93条,有效改变了原有停车泊位“一位难求”现象,一定程度缓解了城市停车难问题,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提升融合发展 绘就乡村画卷
翻盆倒罐清积水、拆违去丑减脏乱、治水清淤查死角……上周六,湘桥区又掀起一轮周末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们拿起扫帚、弯下身子埋头干,对人行道、市场、背街小巷、房前屋后等进行全面清扫整理,带动群众共创美丽整洁卫生环境。
乡村美,潮州美。潮州坚持城乡发展,环境融合,推进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将“脏乱差”乡村变为“洁净美”;依托丰富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推动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涌现出一批特色乡村。
绿意浓浓,瓜果飘香,蜂蝶飞舞。漫步在湘桥区磷溪镇溪口七村的村道上,错落有致的村舍在沿路小菜园、小公园的装点下,更添诗情画意;潮安区文祠镇中社村的榕树公园里,一棵300年树龄的古榕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鹅卵石路蜿蜒曲折……看着村里以前杂草丛生的闲置空地,变成了环境优雅的“四小园”,村民纷纷为美丽乡村建设点赞。
近年来,潮州将乡村里闲置零散的清拆空闲地,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四小园”小生态板块,改造成各具特色的小景观,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切实提升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饶平县汫洲镇下园村,沥青铺设的路面平整洁净,交通标线清晰可见,路边的绿化树排列整齐,周边群众出行更加便利;潮安区归湖镇狮峰村,焕然一新的公路,不仅是村民的出行路,还是村民的致富路。受益于这条“四好农村路”,狮峰村的乡村生态游更红火了……
修一条路,造一域景,富一方民。近年来,潮州结合实际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不仅让农村公路“毛细血管”顺利融入干线路网的“大动脉”,也让一个个小乡村涓涓汇入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洪流。
目前,潮州已建设改造“四好农村路”2400多公里。今年6月,潮州还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在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潮州将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持续改善农村公路路网整体水平。
碧波荡漾,古榕垂荫,小径通幽,经过整治改造的大书斋池,如今是潮安区龙湖镇鹳四村的网红打卡点,村民游客经常到凉亭纳凉,感受清风徐来,花香沁人;潮安区江东镇下湖村通过土地流转唤醒沉睡土地,迷人花海肆意绽放,小火车鸣着汽笛来回穿梭,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湛蓝的海岸、浅黄的沙滩、古朴的栈道、成群的白鹭和美丽的古树公园,“白鹭天堂”饶平县柘林镇西澳岛吸引了许多游客前往;饶平县东山镇东明村,从赏梅小径、生态徒步绿道、东明溪小瀑布绿色线路,到古村古树公园、客家三百年老围屋、神龟石、古井、游击队地下交通站旧址、红军井等红色人文景点,为游客打造一趟舒适充实的红色人文生态之旅……一幅 “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的振兴画卷正在潮州大地缓缓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