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1 08:28: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斗鸡,以鸡相斗的博戏;亦指专经博戏的鸡。最早记载“斗鸡”一词的文献,大概见于《墨子》。
《墨子·小取》:“且斗鸡,非鸡也;好斗鸡,好鸡也。”(意为:“斗鸡”,表面上看,是鸡在搏斗,实际上,是人心争狠斗勇的表现。<所以说“非鸡也”。>喜欢斗鸡的人,必然对鸡特别爱惜。)《小取》是“墨子及其弟子对于逻辑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杭州大学王焕镳先生于1982年在其专著《墨子校释·前言》中语)但通过《小取》中的话,可以证明早在春秋时代之前,斗鸡这项带有博戏性质的行为,早已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成为一种习俗,且历传不衰。
《庄子·达生》篇有“纪渻子为(齐)王养斗鸡”的记述。《战国策·齐策》说得更明确:“临淄之中七万户……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狗、六博、蹋踘者。”汉·桓宽《盐铁论·刺权》亦说:时人喜“临渊钓鱼;放犬走兔,隆豺鼎力,蹋踘斗鸡。”三国·魏·曹植《名都篇》亦有“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之句。南北朝·齐·郁林王“好斗鸡,密买鸡至数千价。”(《南齐书·郁林王传》)据清·靳荣藩引《一统志拾遗记》:“(隋)炀帝于吴公宅斗鸡台(即‘吴公台’)下恍惚与陈后主相遇。”可见陈后主李煜与隋炀帝杨广亦是迷恋于斗鸡者。
唐代的斗鸡更是登峰造极。陈弘祖《东城老父传》曰:“诸王、世家、外戚家、贵主家、侯家,倾币破产,市鸡以偿其值。”原因是风流天子李隆基,尤喜斗鸡。“玄宗在藩邸时,乐民间清明节斗鸡戏,及即位,立鸡坊于两宫间,索长安雄鸡,金毫、铁距、高冠、昂尾千数,养于鸡坊,选六军小儿五百人,使驯扰教饲之。”他还任命13岁的贾昌为“鸡坊五百小儿长”,每逢千秋节、清明节或大酺宴乐之时,展示皇家壮观的斗鸡场面,请看“实录”:
每至是日,万乐俱奏,六宫毕从。(贾)昌冠雕翠金华冠,锦袖绣繻裤,执铎拂导群鸡,叙立于广场,顾盼如神,指挥风生。树毛振翼,砺吻磨距,折怒待胜,进退有期。随鞭指低昂不失。昌度胜负既决,强者前,弱者后,随昌雁行归鸡坊。
《东城老父传》还说:“开元十四年(726),昌之父(贾)忠从封东岳,道死,得旨沿途护送丧车。天下号昌为‘神鸡童’。时人为之语曰:‘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唐玄宗真不愧是名实相副的“斗鸡皇帝”。上有好者,下必效之。唐代社会不但王孙公子、豪侠少年好斗鸡,即使是自命清高的文人亦好这一口。大诗人李白在《赠陆调》诗中就自称“我昨斗鸡徒,连延五陵豪。”韩愈的好友张籍在《少年行》诗亦谓“日日斗鸡都市里,赢得宝刀重刻字。”……有唐一代的诗家反映斗鸡的诗篇,触目可见。不胜枚举。可以说,斗鸡成为唐代的社会风气之一。
斗鸡的目的当然是求胜。为此,从先秦时代开始,人们还创造了不少克敌制胜的方法。《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载:“季、郈之鸡斗,季氏介其鸡,郈氏为之金距。”介,就是甲胄;距,介也。季氏把战甲将斗鸡包裹起来,增强了鸡的防御力;郈氏则将特制的金属套在鸡的脚爪上,加强鸡的攻击力。一攻一防,用心良苦。《庄子·逸篇》说:“羊(阳)沟之鸡,三岁为株,相者视之,非良鸡也。然而数以胜人者,以狸膏涂其头。”狸,是狐狸、黄鼠狼之类、专于捕捉家禽的动物。取狸的脂膏涂在鸡头,会使对手的斗鸡闻气味而生畏惧。一直到三国·曹植的《斗鸡颂》诗云:“愿蒙狸膏助,常得擅此场。”可见,后人一直运用此法。前人为了斗鸡获胜,可谓费尽心机。
唐代以后,斗鸡之风气不绝如缕,(篇幅关系,恕从略)至今全国各地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每逢盛会,犹有斗鸡比赛。甚至扩展为斗鹅、斗鹌鹑、斗鸭等带有博胜性质的游戏。
斗鸡风俗,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中,还传播至海外周边国家,其中以菲律宾为最。据小卡《菲律宾男人爱公鸡胜过爱老婆》一文所载(原载《秋光》总第717期):
菲律宾人打造了“斗鸡世界杯”,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斗鸡赛事。在一个能容纳二万人的场馆中进行,满满的五天赛程中,你能看到600场以上的斗鸡比赛。其热烈程度,丝毫不逊于真正世界杯足球比赛。
菲律宾全国有2500多个斗鸡赛场。据统计,全国有40—60%的人口参予斗鸡产业中。每年大约有三千万只鸡战死。菲律宾的斗鸡是殊死搏斗,鸡脚上会绑个锋利的刀片。为了让场面更热烈,鸡主人使用特殊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如在鸡肛门上涂辣椒粉以刺激斗鸡;给鸡吃含兴奋剂类药物来提高体力;最狠的是给鸡爪上的刀片涂毒,加快对方死亡的速度!
1974年,菲律宾总统签署了《斗鸡法》,将其定为“保护文化遗产的工具”。“增强民族认同感”。相关政策亦一直在倡导、扶持斗鸡业。比如,在菲律宾农村地区,葬礼仪式后接着就是斗鸡表演。本该处于悲伤状态的丧主,见到大家欢呼下注的情景也不会怪罪。毕竟,下注越多,他就能抽到更多的“水”,以减轻办丧礼带来的经济压力。政府甚至支持这种“抽水”行为。有政策规定,如果亲属在家人去世后的三到五天内办一场斗鸡比赛,就可以将奖金的百分之十用作丧葬费。因此,葬礼该有的悲伤、肃穆的气氛,不说荡然无存,起码说也是大打折扣。
对于这种血腥而残暴的斗鸡活动,世界上很多国家视同“非法赌博”而加位摒弃。但在菲律宾,斗鸡不仅合法,还是全民热衷的娱乐活动。其原因只有一个:斗鸡,已成价值超过了十亿美元的产业。单是优良斗鸡的培育,就养活了无数的养鸡人,而且为整个斗鸡产业,提供了数以十万计的工作岗位。斗鸡产业,已经成为博彩盛行的国家必不可少的经济支柱。
菲律宾有句著名的谚语:“如果家里着火,会先救鸡,再救老婆和孩子。”
(参见《古代礼制风俗漫谈(四集)》王赛时《略说斗鸡》,中华书局出版,1992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