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7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凝心聚“绿” 治水安“蓝”
绘出美丽潮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新底色悠悠韩江,滋润潮乡;绿水青山,荫及四方。临江望岳,抬头是蔚蓝的天空,低头可见畅游的鱼儿,南北堤、意东堤、东厢堤草绿花艳,湿地公园草木错落、亭榭点缀……潮州“一江两岸四堤”绿色生态廊道的建设,让市民尽情体验慢生活带来的幸福和喜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突出打好碧水攻坚战、蓝天保卫战,集中攻克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潮州水更绿、天更蓝、山更绿。2021年,潮州市市级、县(区)级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今年上半年,我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标率为98.3%,空气质量全面达到二级标准。作为潮州母亲河,韩江潮州段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和首批示范河湖,水质长期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Ⅱ类标准以上,韩江鼋、花鳗鲡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恢复性增长。
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沿广济桥步行,眺望韩江两岸风貌,作出了“抓好韩江流域综合治理,让韩江秀水长清”的重要指示。两年来,我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认真贯彻落实“要抓好韩江流域综合治理,让韩江秀水长清”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把韩江干流潮州段约33公里河段打造成人民满意的幸福河、示范河样板。
“总磷0.03mg/l、氨氮0.02mg/l、总氮1.83mg/l……”在韩江竹竿山取水口,市主要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系统24小时不间断工作,通过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控制单元、水质综合毒性在线监测系统等设备对韩江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近年来,我市坚持防治并举,标本兼治,扎实开展水质监测预警和生态调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推进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推动流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确保韩江水质安全。” 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一级科员庄煜玲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已在枫江、韩江、黄冈河等重点河流的32个断面建设小型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站,实行全天候实时监测监控。
韩江秀水长清,正是流域全力推动综合治理,推进河湖长制的成果。我市健全“河湖长+专管员+河湖警长+民间河长+河湖志愿者”治水管水新模式,形成韩江管理保护工作合力;搭建“潮州市示范河湖智慧化一体化平台”,应用无人机、无人船等立体巡河,实现对韩江的数字化、智慧化管护。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首创“水利+红色文化”融合模式,串联潮州古城、龙湖古寨等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潮州历史文化长廊。同时,构建“金色韩江发展轴”,带动世界500强企业落地参与地方商住、旅游开发和产业提升,推动城市东扩、拥江发展,让生态高颜值转换成为经济高价值。
近年来,我市还以攻坚克难的决心奋楫笃行,推进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措施落地见效。其中,入海排污口实行“清单式”管理,累计清理违规吊养面积约14.81万亩,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建设3个浮标式海洋环境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去年6月份枫江水质消除劣Ⅴ类;采取综合措施持续整治黄冈河,饶平全县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100%,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这些年,凤城的天空越来越蓝,空气越来越清新,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呼吸着清新舒爽的空气,感觉生活在潮州很幸福。”近日,在金山大桥湿地公园散步的张先生说起空气质量的变化,喜上眉梢。
“十三五”期间,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大幅下降,2020年全市单位GDP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强度分别较2015年下降60%、68%、75%和47%。
2020年,潮州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7.8%,高于“十三五”规划目标值7.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1位……这一串“亮眼”的数字背后,是近几年我市加大力度治理大气的结果。
在市区主干道上,时常可以看到抑尘车在路上喷雾降尘;为防止路面扬尘污染,推广应用了全封闭建筑垃圾和粉状物运输车辆。据了解,我市联合汕头、揭阳市制定《汕潮揭三市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方案》,推进粤东三市大气联防联治工作。印发《潮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2019-2020年)》,抓好“五控一禁”,集中攻坚扬尘源、“散乱污”、露天焚烧等突出问题,建成市机动车排气遥感监测系统并与省联网。
我市还通过优化能源结构、产业改造升级、调整运输结构等方式,使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出台《潮州市工业绿色发展实施计划(2018-2020年)》《潮州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潮州市推动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推动支柱产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陶瓷行业企业全部完成“煤改气”改造,陶瓷行业单位产品能耗处于国内行业领先地位,陶瓷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森林城市风貌基本形成
如今,打开微信朋友圈,“凤城绿”刷屏已成常态——走上韩江北堤,堤上迎水坡花卉成片,目光所及,各色花朵在阳光下构成一幅明艳多姿的画卷;意东堤、东厢堤周边绿草如茵,景色越发怡人,市民闲暇之余在其中悠闲聊天、散步,好不惬意……
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截至2021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近60%,林水相依、林城相映的森林城市风貌基本形成。同时,我市以韩江(潮州段)入选全国示范河湖为契机,加大力度实施“水系增绿”行动,不断推进“一江两岸”提升工程和“水岸同治”工程。
跨过韩江,韩江新城的“绿心”——红山省级森林公园漫林碧透,郁郁葱葱。近年来,红山森林公园坚持保护为先,适度开发的原则,做好“绿色”文章,开展造林绿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抚育、封山育林工作,并增植了近30万株本土的优势树种,营造了山青、林翠、水清的生态环境。
目光移至饶平海山,成片“海洋卫士”红树林守护着沿海村庄、鱼排和农田安全。据介绍,通过多年的努力,这里已经基本形成了由红树消浪林带、海岸基干林带和纵深防护林带共同组成的沿海“绿色长城”,在保护堤围、抗击台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对全县海洋生态环境平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还保护了沿海村庄和农田的安全。
“大手笔”勾勒大绿化,“绣花针”增设微景观。我市下足“绣花”功夫,不断推进古城“微更新”,见缝插绿、播绿点翠,为古城街巷增添生机和活力。改造中,在沿街的墙边角落、空旷区域、清理出来的闲置地等地方新增了点缀性的景观性绿植,为居民带来身边的“微幸福”。
如今的潮州,市民开窗见绿、推门进园已成为现实,爱绿护绿的意识也逐步增强。“创森”让潮州大地从“浅绿到深绿”,从“绿化到美化”发生蜕变,为潮州增添了绿色生机与活力。
文/潮州日报 图/看潮州APP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