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02 09:19:11 来源:潮州信息网
2022年12月1日是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共抗艾滋 共享健康”。我省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统筹开展多种形式的“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当天,我省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举行“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活动现场,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易学锋听取了2022年全省艾滋病防治情况介绍,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同时现场慰问了工作人员。省妇幼保健院、省疾控中心、省艾滋病诊疗质控中心等单位利用现场义诊、播放宣传视频、展板海报和发放宣传品等形式进行了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活动现场(摄影:冯宙锋)
全省艾滋病疫情整体处于低流行水平
截至2022年10月底,全省累计报告现住址在我省的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84481例,其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9227例,艾滋病病人35254例。2022年1-10月全省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7855例,其中感染者5354例,病人2501例。当前,我省艾滋病疫情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整体处于低流行水平,但部分地区和人群疫情比较严重。二是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同性传播所占比例维持较高水平。三是60岁以上高年龄组病例占比呈增长趋势。四是外省籍流动人口病例所占比例高。
高位推动,艾滋病防控部门合力不断增强
202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广东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积极贯彻落实《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 年)》和《广东省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方案(2019-2022年)》,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推动防治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完善网络,防治覆盖面不断扩大。高危和重点人群哨点监测不断健全完善,全省设立115个艾滋病监测哨点,根据不同地区特点,针对性地覆盖吸毒、暗娼、男男同性性行为、性病就诊者等高危人群,以及流动人口、青年学生、孕产妇、献血人员等重点人群,及时掌握高危和重点人群感染趋势,有效调整防治措施。全人群监测覆盖面不断扩大,全省建有2724间艾滋病检测实验室,2022年1-10月全省艾滋病检测量约182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5.2%,艾滋病发现能力稳步提高,及时全面掌握全人群流行趋势,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
试点先行,综合防治示范区攻坚作用进一步提升。2019年以来,全省在5个国家级示范区基础上,增设8个省级示范区,将大部分疫情较严重县区纳入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区在遏制艾滋病疫情、探索新防治模式等方面的攻坚作用,持续强化对吸毒、男男同性性行为、性病就诊者等高危人群的早干预措施,多措并举遏制高危人群感染艾滋病。
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力度不断加大。2022年全省共有33个社会组织的57个艾滋病防治项目获得了国家或省级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资助,项目覆盖地市由2012年的5个扩展到2022年的14个,项目内容涵盖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高危行为干预和病人关怀等领域,社会组织易于接触特殊人群、工作方式灵活等独特优势有效发挥,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能力稳步提升。
艾滋病治疗成功率居于全国先进水平
抗病毒治疗覆盖面不断扩大。全面落实抗病毒治疗政策,稳步推进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疗机构(以下简称治疗点)设置,全省21个地市及监狱、强制戒毒系统均已开展抗病毒治疗工作,共86个治疗点为患者提供抗病毒治疗服务。51个治疗点开展“一站式服务”、45个治疗点开展“个案管理”,缩短确诊—治疗时间,加强病人随访管理,降低失访率,进一步提高治疗及时性和依从性。
病毒载量检测力度不断加大。持续规范病毒载量送检流程,加大病毒载量检测力度,推进治疗前后耐药检测,2022年1-10月完成病毒载量检测60000余例,完成治疗前及治疗后耐药检测4200余例,不断优化调整治疗方案,全面提升救治能力,治疗成功率持续提升。
感染者综合医疗服务需求及非职业暴露者预防用药得到有效满足。全省有35个治疗点可为艾滋病感染者开展外科手术治疗等综合性医疗服务,部分治疗点开设HIV病毒生育咨询门诊、药学门诊、中医药治疗门诊,进一步保障感染者就医需求。全省有30个治疗点开展非职业暴露咨询、检测、药物预防服务,2016年以来累计为27000余例非职业暴露前及暴露后就诊者提供咨询及预防用药,降低高危人群感染风险。
截至2022年10月底全省在治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74000余人,治疗覆盖率、治疗成功率持续增高,2022年1-10月全省治疗成功率升到98.0%,居于全国先进水平。
母婴阻断工作成效明显
母婴传播是婴儿感染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广东大力推进孕产妇艾滋病检测,近五年广东省99%以上的住院分娩孕产妇接受了艾滋病免费筛查项目,通过开展孕产期疾病筛查,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提供及时、综合的干预措施,有效阻断艾滋病的母婴传播。
2017年广东启动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试点工作,2022年全省全面推进消除母婴传播工作。项目实施以来,广东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2014年的5.6%降至1.17%,近5年全省避免了525例儿童因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最大程度减少儿童感染艾滋病,改善儿童生活质量。
艾滋病科普知识
艾滋病病毒是什么?
艾滋病病毒(HIV)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危害性很大的一种病毒,它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它把人体免疫系统最重要的CD4+ 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的攻击目标,大量的破坏CD4+ T淋巴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
艾滋病的传染源有哪些?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体液、组织器官内,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艾滋病有哪些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性途径:无保护性交,如卖淫、嫖娼、多性伴,男男同性性行为,配偶或性伴艾滋病抗体检测阳性。使用新型合成毒品/醉酒会增加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血液途径:与别人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吸毒,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血液制品以及被艾滋病病病毒感染的组织、器官;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外伤、打架斗殴引起的流血交叉感染,救护伤员时救护员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既往有卖血者(到非法采血点卖血)。
母婴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怀孕、生育、哺乳,都可能造成孩子感染艾滋病病毒。
哪些途径不会传播艾滋病?
共同工作、劳动(共用办公用品、学习用具、农具等);一般生活接触(共同进餐、拥抱、握手、礼节性接吻,游泳;共用马桶、浴盆、衣服、被褥、钞票等);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等。
艾滋病的潜伏期多长?
指从感染艾滋病病毒(HIV) 开始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潜伏期从4-8年长短不等,成年人潜伏期较长,一般为7-10年,平均8年。此期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此期感染者的病毒载量下降到相对较低的水平,传播能力相对较弱,但由于此期时间长,感染者活动自如,传播的危险性也很大。
艾滋病的传染期多久?
人体从感染HIV 开始,终生具有传染性。
哪些人群容易得艾滋病?
人群普遍对HIV 易感。
艾滋病有哪些临床症状?
1.急性期
通常发生感染 HIV 的6个月内。部分感染者在急性期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有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 1~3 周后自行缓解。
此期在血液中可检出HIV RNA(核酸检测)和P24 抗原,CD4+T 淋巴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CD4+/CD8+T 淋巴细胞比值倒置。部分患者可有轻度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或肝功能异常。
2.无症状期(潜伏期)
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此期持 续时间一般为4~8年。其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和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的个体差异、营养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在无症状期,由于HIV在感染者体内不断复制,免疫系统受损,CD4+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可出现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或体征。
3.艾滋病期
为感染HIV后的终末阶段。患者CD4+T 淋巴细胞计数多<200/uL,此期主要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体征及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包括:持续低热、慢性腹泻、体重明显下降、口腔念珠菌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体病、隐球菌脑膜炎、进展迅速的活动性肺结核、皮肤粘膜的卡波氏肉瘤、淋巴瘤、痴呆等。
如何才能知道是否感染了艾滋病毒?
从外貌、症状不能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毒,要判断是否感染了艾滋病毒,一定要经过艾滋病检测,通常是检测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抗体,一般经过两个步骤,首先要做初筛检测,如果结果是阳性,再做确证检测或核酸检测等补充试验,确证检测或核酸检测阳性才能判断为感染艾滋病病毒。
什么是窗口期?
从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外周血液能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这段时间叫窗口期,目前的抗体检测试剂一般2-4周左右可以检测出来,建议在高危行为后4周检测抗体,大多数感染者4周可以检测到抗体。如果4周结果阴性可以等到8周或12周再检测。一般情况下,如果12周之内没有再发生高危行为,也没有检测到抗体,就可以排除艾滋病感染。
在哪里可以检测?
国务院《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国家对个人接受自愿咨询检测的信息完全保密。
可以求助于最近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CT门诊)。卫生部门指定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所提供的咨询和检测服务都是完全免费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通常设在当地疾控中心/医院/妇幼保健院。
除此之外,大部分的医疗机构均可以提供收费的艾滋病检测服务。
怎样才能预防艾滋病?
艾滋病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拒绝毒品、自尊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1.预防艾滋病经性接触传播
遵守性道德,固定性伴侣,安全性行为,坚持每次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国内外经验表明,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可以行之有效地减少艾滋病的传播,是预防控制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的一项低投入、高效益的有效干预手段。性病可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怀疑自己患有性病时,要尽早检查、及时治疗,争取治愈,还要动员与自己有性接触的人接受检查和治疗。
使用安全套不意味着可以放纵个人的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前应特别留意安全套的出厂日期和有效期,确保安全套不过期;要将安全套前端的小囊捏瘪,排出空气。
(2)每一次性行为都要使用新的安全套,不重复使用。
(3)全程都要使用安全套:即在阴茎接触阴道、肛门或口腔之前,就要戴上安全套。
(4)良好的润滑对防止安全套破裂是很重要的;只能使用水性的润滑剂,油性润滑剂容易造成安全套破裂。
(5)射精后应立即抽出,注意安全套有无破损。如有破损,应考虑去相关机构进行咨询检测。
2.预防艾滋病经血液接触传播
避免不必要的注射或输血等; 远离毒品,抵制毒品;吸毒成瘾者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针具交换;不共用牙具、剃须刀;纹身、穿刺等确保工具消毒,救护流血伤员时,要设法不让血液直接沾染自己的皮肤,尤其是在自己身上发生皮肤破伤时更应重视。医生、护士、化验员在为艾滋病感染者服务时,要严防手术刀、注射用针头等损伤自己的皮肤。进行采血、注射、清洁伤口、处理污物等操作时要带上手套,进行内窥镜、拔牙、镶牙,要带手套,眼罩和口罩,接触过血液或体液要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或医疗卫生用品,要用清水冲洗,再消毒。如要拔牙或其他口腔治疗、注射、针刺治疗时,必须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诊治。
3.预防艾滋病经母婴传播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考虑怀孕前要接受医学咨询。选择妊娠者要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婴儿出生后也要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产后要避免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
艾滋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可以治疗吗?
抗病毒治疗,在确诊感染HIV后,要对感染者进行临床和实验室评估,尽快到艾滋病定点治疗医院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根据药物的组合原则,把至少3种不同的药物组合在一起,用来抑制HIV的复制,俗称“鸡尾酒疗法”。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无法清除身体内的HIV病毒,但可以减少病毒数量,减轻病毒对免疫功能的破坏,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降低机会感染,降低传播艾滋病的风险。研究显示,艾滋病病人在开始治疗一年内CD4达到大于350个/mm3同时病毒载量达到检测不出的水平,坚持治疗基本可以达到正常的寿命预期。
来源:健康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