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16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目前,枫溪区已挂牌成立了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覆盖率达到100%。今年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枫溪区累计开展各类主题宣讲300多场次、创卫创文、疫情防控、关爱未成年人等志愿服务活动超过600场次。
一场场主题宣讲如春风化雨,一个个科普课堂入脑入心,一支支志愿服务队伍引领风尚,凝聚起枫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提质增效的合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地生根,让文明新风真正吹进百姓心坎里。
优阵地搭载体
架起干群“连心桥”
今年10月底,在枫溪区山边村高美小公园中,潮州全市首个“扫黄打非”主题公园正式落成。主题公园因地制宜打造了“知识问答乐园”、“护苗亭”、标语牌等,展现“扫黄打非”的重点工作内容,全方位立体式宣传介绍“扫黄打非”知识。“‘扫黄打非’的五大专项行动是什么?”“净网、护苗、固边、秋风、清源。”在主题公园里,枫溪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与枫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法律服务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一起,为山边小学的学生们上了一节生动的户外普法课,通俗易懂地解读“扫黄打非”有关知识。在“护苗亭”里,志愿者带领学生开展“绿书签”行动,共同阅读正版绿色书籍,分享阅读的乐趣,引导学生们自觉抵制各类非法出版物。
该主题公园落成后,既改善了村容村貌,又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健身、科普学习的场地,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这也是枫溪区因地制宜、创新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载体的重要体现。
文明之花的盛放,离不开沃土的孕育和滋养。从独立室内活动室到广阔户外场地,从理论课程到亲身实践……为用“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枫溪区在搭建各类特色载体的同时,全力抓好阵地提升,建设示范阵地、特色阵地,推进文明实践提挡升级,架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目前,枫溪区已打造了湖厦村、怀德社区、山边村、田头何村、英塘村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以示范站为引领,全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与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等重点工作贯通融合,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据介绍,各示范站所在的村(社区)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文明实践站站长,小组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研究文明实践工作。各示范站按照规范统一布置,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标识牌匾上墙、组织架构上墙、管理制度上墙、活动计划和成果上墙。
通过对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文化服务中心、老人活动中心、志愿服务站等资源进行功能整合,各示范站以点带面,实施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康体育服务平台五大推进工程,打造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平台,为常态化开展活动奠定基础。
作宣讲办活动
文明实践接地气
打通群众工作“最后一公里”,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开展接地气、有温度的文明实践活动,就是推动文明新风深入人心的主要抓手。近日,枫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在枫溪小学开展“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活动。潮州市关工委讲师团讲师、枫溪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枫溪区理论宣讲志愿者陈图滨开展主题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讲座。
讲座围绕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原文,以及青少年违法犯罪特点、主要类型和如何预防违法犯罪等方面的知识,以案说法,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带来的危害和恶劣影响,进一步增强学生抵制和防范校园欺凌的能力。
除做好理论宣讲外,枫溪区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策划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剪纸活动、红色教育、普通话推广、急救知识、心理健康……今年暑假期间,枫溪区联合韩山师范学院学生会,在枫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亲子趣课堂”——枫溪公益课堂系列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让青少年儿童在实践中汲取文化营养,感受文明熏陶,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结合非遗文化,枫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多部门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枫溪瓷烧制技艺、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潮州炭炉制作技艺……活动中,多位非遗传承人为学生们讲解各项非遗技艺的特点和要点,并展示制作过程。在文明实践志愿者的协助下,学生们也开始学习制作。
各示范站所在的村(社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功能,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和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如田头何村举办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专题宣讲报告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百姓宣讲活动,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向基层延伸。湖厦村举办“扫黄打非”业务培训暨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班,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英塘村充分利用好紫凝轩红色革命据点,传承红色基因,制定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务公开制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持续推进移风易俗。
强队伍聚合力
志愿服务暖人心
志愿服务队伍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要力量。枫溪区积极探索创新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构建“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融入、志愿服务组织专业赋能、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格局。在疫情防控、疫苗接种、创文创卫等场景,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在山边村,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常态。该村组建了一支17人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一支30人的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和一支20人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队,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活动,宣传创文创卫知识。在重要节日和极端天气前组织志愿者对村内重点人群进行走访,组织医疗卫生志愿者到村开展健康义诊活动,关心关爱村民。
在田头何村,由本村热心人士和乡贤带头成立的一支50人的志愿服务队伍,不仅积极参与村居环境整治,还为乡村振兴发展建言献策、捐款出资。今年还组织开展“卫生清洁日”行动,200多名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参与。在志愿力量的加入下,田头何村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提升,基础设施改造完成后,还建起了党建文化公园、村民活动中心,探索开发特色产业。
怀德社区发挥青年党员干部作用,重点加强与党建、社会治理,妇联、社会事务等部门的联系沟通,整合力量,形成合力,以移风易俗、理论宣讲等主题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英塘村组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垃圾分类 从我做起”宣传活动,提高村民自觉爱护环境讲卫生的良好意识。湖厦村依托农家书屋优质阵地资源,组织举办读书活动、心理健康讲座等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为推动非遗传播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枫溪区于今年正式揭牌成立全市首支非遗文化传播志愿服务队。通过邀请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及有关领域专家学者加盟“非遗名家讲师团”,该支志愿服务队将提供公益性非遗讲座、培训、演出、展览、体验活动等服务,发挥志愿服务力量,更好地保护非遗、传承非遗和传播非遗文化,为广大群众提供认识非遗、了解非遗的多元渠道,共同推动枫溪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今年,在推进60周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方面,枫溪区充分发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队伍,配合村(社区)工作人员专车接送老年人到接种点进行疫苗接种,让老年人接种疫苗少跑腿、无顾虑。在疫苗临时接种点中,健康问询区、登记区、接种区、留观区等都有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为老人进行引导,用细致周到的服务让疫苗接种有速度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