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16 08:45:56 来源:潮州信息网
□ 邱喜桂
梵净山,顾名思义,梵天净土之山!
“梵净”一词,源于佛教梵语。“梵天”是佛教教义中修行的上乘境界,“净土”是佛教宗流的理想王国。
梵天,佛的天下。步至梵净山,还未登山,就见到山脚下有一护国寺。这寺不大,但自明代万历年间就很兴盛,号称“万世皇庵”。
梵净山佛教始创于唐,兴盛在明。明万历所立《敇赐碑》,将梵净山誉为“立天地而不毁,冠古今而独隆”的“天下众名岳之宗”。
“有古佛道场曰梵净山者,则天下众名岳之宗也”,这是皇帝对梵净山的一种定位。
梵净山自古以来就是弥勒道场。据专家考证,中国其他几座佛教名山供奉的均为菩萨,如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 、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而贵州梵净山供奉的则是弥勒佛。这五座佛教名山,梵净山,山名最有禅味。
梵净山自古就被佛家辟为“弥勒道场”。以红云金顶日月升天为中心,以4大皇寺48座觉庵群星满地作接引。红云金顶与月镜山之间,正殿承恩寺与卫星殿堂形成掎角之势,拥拱绝顶二佛,红云金顶是佛山的核心。
至今,梵净山仍香客鱼贯,香火旺盛。1989年赵朴初题“梵净山”三字。2006年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到梵净山升坛开示,欣然题“中国佛教名山弥勒道场”。
登山,伫立棉絮岭,就望见万米睡佛仰卧在梵净山顶。山即一尊佛,佛即一座山。天造地设,自然天成,由凤凰山峰、新老金顶剪影组成的万米睡佛,就像一尊天然的弥勒睡佛。睡佛长达万米,世界之最。
从山脚小寺到山顶巨佛,佛的世界!
梵净山供奉着世界最大的弥勒金佛。是西南地区千年佛教名山,香烟袅袅,佛味浓浓。
千百年来,当地人们把梵净山称作“大佛山”。
举目远望,山顶的“红云金顶”,雾气时隐时现,云朵似真似幻,树木若有若无,游人有神秘莫测的幻象,如入幻影的境界。
何谓红云金顶?因金顶四周常有红云环绕,故称。
一山拔地而起,突兀向上,峥嵘葱笼,草树森然。靠近蓝天之际,霹雳一声炸响,刀切斧砍,尽头处一分为二。大自然真雄奇,鬼斧神工将金顶峰断然劈开,下连上开,如树分丫,成对侍双峰。
本来,峰顶的山脊缓坡突兀屹立,又山又岩。是山,但他遗世独立,平地四维峻峭挺拔,悬崖峭壁;是岩,岩壁四周既没有攀援藤蔓,也无立锥攀爬的落脚之处,可谓是天险绝岩,险山岩壁。
有信佛者见此双峰可摘星揽月,便大兴土木,在两边山峰上各建一殿,并建天桥相连,营造极乐天宫。这样一来,绝峰上两殿鼎峙,和不远处老金顶上的燃灯殿遥相呼应。
金顶山峰垂直落差大,远看是一座高山,实际至山巅一分为二,山两头各建一殿,左边供释迦牟尼,右边供弥勒佛。石桥连接,下面是万丈深渊,恐高者不敢往下望。
在佛教教义中,释迦牟尼为现在佛,弥勒为未来佛,燃灯为过去佛。梵净山佛教信徒取“燃灯菩萨金刀破金顶”,释迦、弥勒分管各自佛界之说,意在强调梵净山自然景观与佛教意义的连接,此说使梵净山的佛教名声更加昭著。
登临金顶要爬8960级台阶,爬上去很辛苦,战战兢兢,小心翼翼,有时要手脚并用攀爬,但看到天桥连两殿,才惊叹建殿者的艰难!我们徒步而上还气喘吁吁,挑材料至山巅建殿,艰险程度可想而知!
原始洪荒是梵净山的特有景观,云瀑、禅雾、佛光、幻影四大天象奇观,为梵净山添上了神秘的色彩。
梵净山终年云海茫茫,风乍起,乱云翻腾,如云天瀑布;雾自山谷袅袅升腾,一阵涌过一阵,上下翻滚,禅钟声声,禅雾浓浓。“空中梵城”,梵净山的美誉,由此而来。
梵净山神奇的“梵净佛光”吸引了无数的朝山拜佛者,也渲染梵净山作为佛教道场的神秘感。
佛光,在佛的世界里,在信徒的心中,是吉祥之光,他们认为,能见到佛光者,都是与佛有福缘。
诚然,从科学角度来看,佛光是一种光学奇观,当水珠的大小和光的波长相近的时候,阳光穿过水珠衍射成一道光环,而正在观望的人,被投射到光环中,形成“幻影”。
我们经东线上山,游览原始森林,经摩崖石刻、沿铁链攀登上灵宫台、穿越挺心石、走过慈航桥、到石窟拜观音、越金刀峡至金顶。释迦殿拜现在佛,过天仙桥、弥勒殿拜未来佛,至海拔2336米高的武陵山主峰金顶顶峰,一路菩萨一路佛。
净土,道法自然的聚合宝地。梵净山这片神奇美丽的大地,是信徒心灵深处的人间净土。
清幽空灵的青山,云蒸霞蔚的峰林,纵横交错的沟壑,穿山越岭的溪流,在波诡云谲的万千气象变化中,倒海翻江的大山,放荡不羁的峡谷,桀骜不驯的溪流,显得莽荒古朴,自然清纯。
雄奇险峻,秀美多姿的梵净山,全境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耸;溪流纵横,飞瀑悬泻;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景观。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还使梵净山成为一处原始古朴的生态王国。梵净山的山体庞大且垂直高差大,形成了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原始基地。
梵净山原始古朴的生物群体,成为了人类的一大财富,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国务院于1978年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6年将梵净山接纳为全球“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的成员单位。
梵净山保存有同纬度最完好、最典型的原始森林,孑遗着众多古老珍稀物种:其间有植物界活化石梵净冷杉;有被誉为“梵净山精灵”“地球独子”黔金丝猴;还有珍贵的云豹、红腹角雉等各类奇珍异兽。
梵净山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黔金丝猴、珙桐等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原生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95%,有植物2000余种,国家保护植物31种,动物801种,国家保护动物19种,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
2018年7月,在巴林麦纳麦举行的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梵净山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自然遗产评估机构认为,梵净山满足了世界自然遗产生物多样性标准和完整性要求,展现和保存了中亚热带孤岛山岳生态系统和显著的生物多样性。
梵净山,云海茫茫,禅雾深深,佛光闪闪,幻影重重,梵天净土,遗世独立。
梵净山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有历史文化、动植物及自然环境保护等层面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