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29 11:38: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强根铸魂擎旗奋进 蓄势赋能再谱新篇
潮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回眸2022年,喜迎党的二十大,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意气风发、担当作为。经济建设,稳中有进跑出“加速度”;抗击疫情,上下同心与病毒较量;“三大战役”,打好打赢打出新气象;田间地头,乡村振兴让农民更有奔头;大街小巷,基层治理让城市绽放新颜。无论何时何地,总有一面鲜红的旗帜在指引,那就是高高飘扬的党旗。
今年以来,潮州始终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融入全市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树典型、传经验、谋发展,推进党建业务工作互促互进,干出乡村振兴比学赶超新局面,干出城市基层治理核心引领新面貌,干出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新气象,为奋力谱写现代化潮州新篇章凝聚磅礴力量。
党旗飘扬
“比学赶超”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擂台比武争先进,乡村振兴绘蓝图。今年以来,潮州积极探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新路径,创新开展镇(街)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排头兵”比学活动,通过擂台亮绩、以赛促干、比武选优等举措,着力构建“市—县—镇—村”四级书记联动机制,激发全市上下比学赶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早在今年6月初,我市便印发了《潮州市镇(街)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排头兵”比学工作方案》,指出要聚焦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按照“一季度一主题”的方式,组织亮点镇(街)书记登台比学,帮扶薄弱镇(街)晋位升级。目前已成功举办两期,饶平县黄冈镇成功夺得潮州首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排头兵”荣誉,潮安区凤凰镇则摘取了产业振兴主题的桂冠。
提起打擂比学,参赛选手常常会出现经济大镇、人口大村这些老面孔。为了避免分布扎堆、类型同质,我市在选取比学对象上可谓煞费苦心,最终综合考虑地理区位、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因素,分区域分类别选出身边可学、引领发展的先进典型。通过打造各领域的“单打冠军”和“样板标兵”,推动各层级、各区域、各类型的基层党组织互学互比、争当先进,聚合形成全市49个镇(街)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多元发展格局。
湘桥区官塘镇作为人口仅有2.9万人的小农生态特色小镇,是第一期“排头兵”比学活动的典型之一。“官塘镇在经济、人口基数上跟传统大镇相比有着先天不足,但比学活动‘不比基础比发展、不比条件比干劲、不比资源比创新’的导向,让我们也有机会展示官塘建强村级领导班子的经验。”官塘镇党委书记翁泓说。
为了确保经验可复制、能推广、有实效,“排头兵”比学活动不仅在“台上比武”,更强化关联运用,将比学成果与经费奖励、项目扶持、荣誉表彰、业绩考核、干部晋升等关联挂钩,在前两期比学活动中涌现出的10名亮点镇街书记中,已有2人得到提拔重用,1人交流到市直单位任职。同时,突出抓两头带中间,既加强先进典型的选树推广,扩大经验做法的移植借鉴,又实施薄弱镇村的挂牌帮扶,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9月底,组织振兴比学活动中的先进村浮洋镇大吴村和薄弱村彩塘镇金砂一村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书,正是做好“排头兵”比学活动“后半篇文章”的生动缩影。
党建领航
“一核多元”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社区办事效率如何提升?居民实际困难谁来解决?邻里纠纷找谁评理?这些城市基层治理中的“细枝末节”,恰恰是百姓们最关注的急难愁盼。而通过党建领航,统筹社会力量,构建“一核多元”基层治理格局,在服务群众中推动城市基层治理走深走实,正是潮州对这些问题作出的回答。
今年,湘桥区结合打好“干部思想作风转变”战役,研究制订《湘桥区实施城市基层党群服务“六有”提升行动工作方案》,试点推行党群服务“六有”提升行动,首轮在5个街道11个先进社区中率先试点,两个月时间有效推动61个项目落地实施,扎实办好党群服务事项500多件次。
而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湘桥区主动适应城市基层治理方式转变,打造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各领域党组织党建共抓、党员共管、活动共建、资源共享的联动治理机制。全覆盖建成三级党建网格3896个;孵化建成小区(巷)党支部47个;物色近700名党员、群众担任巷(楼)长;全覆盖建成街道“大工委”5个、社区“大党委”46个,串联387个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共建单位和“双报到”力量;在古城客栈茶舍设立社区居民议事厅19个、议事点23个……通过统筹街道社区党建共建和社会各界力量,湘桥区推进治理资源向社区基层集聚、服务力量在群众身边配置,切实解决“有事找谁办、有忙找谁帮、有理找谁评、有话找谁说、有喜找谁乐、有福找谁享”的问题。
其中,西新街道布梳街社区充分发挥巷道党支部优势,为居民解决背街小巷路灯亮化工程、下水道常年堵塞等民生事项数10项;太平街道南门社区进一步发挥居民议事厅效能,深化“茶文化六步调解法”,推广“圆桌茶话会”收集社情民意30多条,为辖区空巢老人解决居住、医疗等实际困难……
一件件落实落细的为民实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谋福举措,让潮州这座城市更有温度,让潮州百姓更有幸福感,同时,也告诉我们,只有党建领航,多方共建共治共享,才能驱动城市基层治理往深里走,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党管人才
着眼未来系统构建全新格局
顶尖人才每年薪酬不低于150万元;人才最高可享200平方米周转房、300万元购房补贴以及公积金贷款5倍提额;子女教育全市或所在县区公办学校任选……今年11月,潮州重磅推出“1+1+8”人才制度体系,立体化、精准化重塑人才政策体系,全链条支持人才引进、培养和发展,以丰厚的待遇、优质的服务,倾力打造粤东人才创新发展新高地、全国特色产业人才聚集地。
全新的“1+1+8”人才制度体系深化了党管人才领导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党委统一领导,优化完善全市人才工作组织体系,建立人才工作考核机制,推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而这,仅仅是潮州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生动实践之一。今年来,潮州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重点领域,聚焦教育强基、医疗提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文化兴盛、乡村振兴,大力引进潮州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持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为了引进人才,我市想方设法,创新举措。公开征集并发布潮州引才宣传标语“潮涌韩江·广济英才”,充分释放爱才诚意;扩充市县两级“专项事业编制周转池”,事业单位引进重点目录人才不受编制数额限制;通过市场化招聘、集中招聘,公开选拔三大国资平台“掌门人”,引进急需紧缺人才365人。
为了培养人才,我市主动作为,积极谋划。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交流合作,由清华大学承办的潮州市陶瓷产业核心人才培训首期顺利开班;深化“微专业”育才模式,推动韩山师范学院博士进车间调研、企业科研人员进课堂教学;黑马潮州产业加速器第二期顺利结业,为参与企业提供资本加速、创新加速、资源加速。
为了留住人才,我市整合资源,热忱服务。创新“安居”“乐业”“康养”“畅游”“文娱”五篇18类服务项目,全面统筹公产房、周转房,规划建设人才公寓,广覆盖、分层次落实人才住房保障;全面升级医疗保健、子女教育、配偶安置、家属探亲服务,公办旅游景点对人才免费开放,潮汕机场、高铁提供贵宾通道服务。同时,创新“潮缘”系列活动,为人才提供交友联谊、文化鉴赏、学习体验等暖心服务。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极不平凡的2022年即将过去,2023年即将来临。新征程上,我们将沐浴党的二十大春风,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让党旗始终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始终在群众心坎高高飘扬!(杨燕芳 潮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