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04 09:25:15 来源:潮州信息网
在潮汕地区,群众会在正月里会用吊灯的方式,来庆祝添丁表达吉祥如意。在桥东街道涸溪村一家传统灯笼店里,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灯笼。前来购买的顾客也络绎不绝。
顾客:孩子结婚、添丁,每个村子的特定节日,都有吊灯的习俗,吊灯,就是希望下一代子孙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聪明。今年我们家大哥也添丁,我家也添丁,因为疫情关系,今年来补吊灯。
顾客:一向的习俗,正月初十吊灯,初九人人都会吊灯,孩子结婚、生子,就要吊灯。
据介绍,每年从中秋之后,黄秋权的传统灯笼订单就一直不断。周边村子、周边城市、甚至外地、东南亚,都有人预定。
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灯笼,您知道它们的各自区别吗?这个最大的灯笼,造型饱满圆润,造型似鸟梨状,因此被称为鸟梨形花灯。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花灯传承人 黄秋权:类似这一对,就是祠堂,吊在祠堂门口,用大鸟梨灯,不同地方,大小不同,没法一概而定,根据地方大小确定灯笼尺寸,大鸟梨是在祠堂、公厅使用。这种外形偏长一些的,叫冬瓜形花灯,一般是作为喜灯使用。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花灯传承人 黄秋权:冬瓜形灯,每个村子的习俗,结婚生子,需要去添灯,叫吊灯,就是冬瓜形,还有一种是方形,叫方灯,也是大小十多种规格,小的也是吊灯用的。
各个村子的习俗不同,使用的灯也不尽相同,黄秋权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黄秋权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花灯传承人,他的手艺是从祖辈传下来的,从十多岁起就开始制作传统灯笼。他介绍,一个中等规格的灯笼,从编织、到糊纸、写灯笼字,得花费一整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每个步骤都很有讲究。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花灯传承人 黄秋权:竹丝削出来,要大小均匀,做出来的灯笼,才周正好看。编织的时候,都要注意,如果拉得紧一些,就会疏密不一,也不够周正,每道工序都很重要。第一道做得不好,就影响灯笼造型,纸糊得不好,灯笼也不漂亮,包括字体各方面,道道把关。
时代变化,人们的审美也在不断变化。除了传统的潮州灯笼,黄秋权日常也不断花心思进行创新,这些就是用竹篾手工编出来的文创作品。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花灯传承人 黄秋权:正常灯笼都保持传统做法,包括材料各方面,都是以传统做法制作,随着经济各方面的发展,就有了创新,葫芦形是文创作品,一些室内装修,加入到装修元素中,还有一些小的摆件,也算是文创作品。
传统佳节里,传统花灯深受大众欢迎,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可与重视,对生活的美好寄望。如今黄秋权正慢慢将手艺教给孩子,把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花灯传承人 黄秋权:传统花灯效益差一些,制作时间也比较长,所以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做,来做这个,基本是有一定年纪的,才会做下来。希望孩子能传承下去,政府对这非遗项目也非常重视,有兴趣的人可以来体验学习。
元宵佳节,传统花灯高高挂,也愿大家财丁兴旺,生活更红火。
来源:潮州电视台天天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