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时政要闻

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发布时间:2023-02-16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过去一年成绩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引领效应持续彰显

集聚辐射力不断增强。圆满举办“国际茶日”中国主场活动等,成功获得第23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主办权。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潮州港经济开发区获评省特色产业园区,潮安经济开发区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发展竞争力不断增强。荣登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百强榜。城市营商硬环境竞争力位列全国百强榜73位,同比前进27位。闲置土地处置率、农村金融工作等重点指标、重点工作排名全省首位。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3%,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4位。

  逆势而上 内外联动

  发展动能积聚壮大

政策机制支撑有力。制订实施“143条”“72条”等一揽子稳经济政策措施,新增减税降费和缓税缓费超28亿元,惠及经济主体超8.6万户。项目建设成效明显。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库入库项目367个、总投资1827亿元。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9.6亿元,总投资597亿元的9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开放合作持续拓展。中潮共建园区全年实现产值376亿元。与深圳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强基固本 稳旧培新

  产业经济稳中向好

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达285家,规上工业企业、限上商贸企业分别达到1037家、219家。规上八大特色产业总产值达726.9亿元。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壮大。益海嘉里粮油加工基地等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投产,三环集团建成全国首个百千瓦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示范应用系统、光纤陶瓷插芯荣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科技创新加快攻坚突破。博士博士后工作站增至59个,数量居粤东西北各市首位。农业农村加快现代化发展。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增至31家。

  深化改革 攻坚短板

  发展潜力逐步释放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政务服务事项94%实现“零跑动”,办事时限压缩率达95%。历史遗留问题有序化解。54项遗留问题顺利解决,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超1万宗。资源资产有效整合。三大国资平台整合资产超18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6.2亿元。

  规建并重 系统治理

  城乡建设统筹推进

城市规划更加科学。高质量完成“三区三线”划定,“三调”工作获评国家级先进。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完成“三旧”改造924亩、农贸市场升级改造52个。交通体系扩网提速。宁莞高速潮州东联络线、潮汕站站南广场等9个交通项目完工投用,潮州港扩建码头集装箱外贸航线开通运营。乡村振兴全面加快。成功打造镇村连线连片美丽乡村风貌带395公里,建成“四好农村路”162公里。

  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城市文脉焕发生机

文化传承成果突出。成功入选首届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上线国内首个“元宇宙”地方工艺美术馆。文物保育卓有成效。镇海楼复建工程完工,卓府后包房、铁巷陈宅等“百家修百厝”项目和道韵楼主体修缮工程顺利完成。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牌坊街获评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为民惠民 共建共享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民生保障水平有效提升。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9.6%。公共服务水平有效提升。总投资30亿元的23个学校医疗项目建成投用,新增公办学位3.4万个。交通整治综合治理获评成效显著城市。全市总警情、信访总量、信访存量全省最少。

  细化服务 强化法治

  政务环境加快优化

党建引领全面增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行政机制健全完善。取消、委托、下放市级管理权限36项。梳理“一件事”主题服务事项215项。民主法治全面深化。2个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正风肃纪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非急需、非刚性一般性支出压减12%。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进出口总额增长6.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粮食产量完成省下达任务;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完成省下达任务;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完成省下达任务。

  2023年九大重点工作

1.聚焦强县促镇带村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极

大力激发县域发展新动能。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推进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县城提升行动,建设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城。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突出湘桥“中心城区”、潮安“工业强区”、饶平“临港新城”等特色优势,鼓励各县区各展所长、全力构筑县域经济强引擎。

突出镇街联城带村纽带作用。加快庵埠镇食品、彩塘镇不锈钢、三饶镇日用陶瓷、桥东街道瓷泥等镇街产业转型升级,巩固提升凤凰镇茶叶、金石镇花卉、钱东镇盐焗鸡、意溪镇木雕等特色产业优势。深化“和美畲乡”“美丽侨村”创建,连线连片打造美丽乡村风貌带,着力构建以圩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乡村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发展。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推广实施“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民”“合作社+专业市场+农民”等经营模式,做强做大南药、蔬菜、水产、凉果等特色农业。加强传统村落和特色民居保护利用,打造若干个美丽乡村示范点。

2.做强做大产业经济 构筑高质量发展梁柱

升级再造特色经济。大力发展粮油加工、休闲食品、水产品精深加工、预制菜等产业,打造鸡、鱼、牛、狮头鹅、茶、橄榄等食品系列。培育一批年产值超10亿元的食品企业,加快陶瓷产业的结构化转型升级,谋划举办婚纱、时装等展销活动,推动不锈钢产业提质提效。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力争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12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家。

培育壮大新兴经济。壮大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拓展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构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安全应急等产业集群。

提振拓展商贸经济。支持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加大餐饮、文旅等领域消费促进力度。以牌坊街特色步行街为重点,系统科学提升古城区商圈业态。

提档升级农业经济。高标准打造凤凰单丛茶跨县集群产业园等平台,高质量建设好潮安区南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深入实施凤凰山茶旅走廊等重点项目,谋划举办工夫茶大会。

稳健发展房地产经济。力争全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超140万平方米,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3.全力推进重大项目 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狠抓“大招商”,引进一批优质项目。加快建立“招商资源库”和“备选项目库”,推动各类资源要素与意向投资项目高效匹配、精准对接。依托陶瓷、食品等特色产业优势和前沿新材料、清洁能源等战略性产业基础,深挖海洋、港口、文化、生态等禀赋资源优势,抢抓省大力发展食品工业等重要契机,定向引进与之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建立招商先锋队,派员进驻珠三角核心城市和重点产业空间,定向引进一批“潜力股”企业和战略性项目。

狠抓增资扩产,推动一批产业项目。全力抓好恒升科技新型薄膜等年度投资155亿元的271个工业项目,加快推进金源、佳宝等35个拟投产项目。实施年度投资29亿元的技改行动,以先进陶瓷粉体、节水智能卫浴等重大技改项目为引领,推动200家企业实施设备更新、8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带动1000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

狠抓项目谋划,新增一批储备项目。瞄准专项债可用作资本金的13个领域以及产业、城建、交通、市政、民生等重点领域,积极谋划申报一批专项债券项目、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

狠抓投资建设,攻坚一批待建在建项目。推动大唐潮州电厂5-6号机组项目6月底前开工建设。突出抓好年度计划投资281亿元的241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粤东城际铁路潮州段、汕漳高铁等交通项目,北溪分洪桥闸重建等水利项目,西三线闽粤支干线二期等能源项目,220千伏径南等电力项目。

4.聚焦均衡协调发展 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向新城规划建设要空间,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围绕“一轴两带”区域发展格局,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等规划,加强城市风貌管控和塑造,加紧出台韩江市区段“一江两岸”天际线控制等规划。高标准规划建设韩江新城,推进半岛广场、北溪沿岸等重点片区建设,抓实抓好潮人公园、粤东城际半岛广场站、砚峰路等重点项目。

向旧城改造更新要空间,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实施韩江东岸“三旧”改造等重点项目,推进22个城中村“十个一”工程和农贸市场提升工程,启动19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向土地集约整备要空间,持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推进年度10000亩“工改工”项目,推进潮安区“村改”凤塘试点片区启动区、黄金塘瓷泥片区治理腾退等重点项目。清理处置1045亩批而未供土地和110亩闲置土地,加快重点园区和重点片区征地开发。

向平台开发建设要空间,全力打造发展新增长极。统筹整合省产业转移工业园、潮州港经济开发区、大岭山产业园等园区及周边腹地,支持凤泉湖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加快打造高新化、集群化、现代化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结合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因地制宜规划建设陶瓷、食品、不锈钢、包装印刷等特色产业园区。

向战略合作要空间,广泛汇聚协同发展新动能。把握与深圳对口帮扶协作重大战略机遇,探索推进澄饶联围片区合作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潮汕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构建汕潮揭“半小时通勤圈”。

5.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创优高质量发展环境

打好营商环境翻身仗。深化企业“直通车”“同心暖企”等机制,强化现状工业用地管控与新增工业用地供给,完善推出“整村授信”“好易贷”等特色金融服务产品,完善“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并行办理、一窗通取”协同联办机制,加快燃气“一张网”建设。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深入实施“潮商市长面对面”“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等机制,完善“一张网”“一键式”“一站式”融资服务体系。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盘活优化国有资源资产。以国资国企改革为突破口,创新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三大国资平台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实施国有资本、民营企业相互参与“双向”混改共同发展新模式。

全力破解制度机制障碍。打好“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战役,大力整治涉企、涉地、涉众突出问题。着力破除项目投资、国资国企、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韩江实验室+科创企业+高新区”创新联合体,持续推进梯度材料等重点领域科技攻关。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增至280家和220家。

强化人才保障支撑。落实“韩江人才计划”和“1+1+8”人才制度体系,实施“六大领域”人才行动,开展“潮涌韩江·广济英才”潮州引才系列活动。探索组建产业创新人才联盟,新增博士工作站11家。

6.突出文化自信自强 提升高质量发展内涵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精神文明先进典型“选树学”活动。用好革命文物、革命遗址、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文化宣传保护,赓续红色基因。大力弘扬潮州人创业创新、精益求精、团结拼搏、忠孝友亲、重信践诺的传统美德,以新时代潮人精神营造社会新风尚。

更好传承弘扬中华文化重要支脉。引导非遗技艺走“产品+精品”路线,构建“保护+传承+发展”生态链。实施潮州古城提升行动计划,推动潮州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绣花功夫推进“百家修百厝”以及微更新、微改造项目,推进道韵楼修缮工程,抓好廖厝祠、笔架山潮州窑考古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

深入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推进百花台民俗文化综合体、下东平名人故居文旅综合体、潮汕铁路意溪站旧址修缮等项目,策划举办文化踩街等传统文化品牌活动。全面加强古城商圈的规范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让潮州古城“有数有税,旺丁旺财”。坚持文脉传承与文化产业并重,大力发展文旅、文创、文化艺术、文化科技等产业,挖掘“府楼猴”“鉎牛”等标志性文物的文创基因,用好短视频等网络营销平台。

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全力筹办第23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积极筹建潮州华侨博物馆。开展“潮文化海外行”“潮侨潮商返乡行”,落实“惠侨暖企”“惠台暖企”等机制。

7.突出固底板扬优势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探索绿美潮州生态建设新路径。扎实推进绿美潮州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优化提升绿廊、碧道、公园、绿地。对重要水源地、市县中心城区等重要生态区域的低效林开展林分改造、林相改善,集中连片打造功能多样的高质量林分和优美林相。加快饶平县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枫江深坑国考断面达标攻坚。实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启动潮州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强化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完善经济、科技、产业、金融、农业、生态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制度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稳妥处置房企债务违约风险。

系统强化公共安全治理。加强道路交通、城镇燃气、建筑施工、食品药品、特种设备、自建房、危化品、消防、森林防灭火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和隐患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深入推进平安潮州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筹建义警队伍,深化基层治理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建设。推进“二标四实”“粤居码”工作,完善“打防管治”一体化指挥调度机制。

8.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彰显高质量发展成色

致力提升美好生活环境。深化“治涝”行动,推进凤城生态水乡示范区水利整治建设、古城特色区防洪排涝设施提升等工程。深化“治堵”行动,推进银槐西路、兴利路、振工西路、金碧路、北站三路等道路改造。深化“治脏”行动,以“创文”“创卫”为引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实施农贸市场综合治理行动和食品“两小”整治。

致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落实教育三年提升计划,抓好韩东学校、凤泉湖高新区小学等总投资26.3亿元的30个学校项目。抓好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第三人民医院扩建项目等总投资48.9亿元的21个医疗项目。加快“粤书吧”“粤文坊”以及乡村社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打造群众身边的“文化圈”“健身圈”。

致力提升基本保障水平。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引导潮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推进实施民政事业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加快民生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建设,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加大因灾因疫遇困群众临时救助力度,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

与此同时,全面加强双拥和退役军人保障,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广播电视、国防动员、人防、海防、气象、统计、物价、供销、地方志、红十字等工作。

9.加强党建引领,持续增强政治引领力。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旗帜鲜明地把政府工作的政治标准立起来,不折不扣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潮州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推进民主法治,持续增强行政公信力。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法治政府特色品牌创建活动。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主动接受纪检监察专责监督。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提升行政决策法治化科学化水平。

深化作风建设,持续增强政府执行力。建立健全工作督导、实绩考核、比学考评、跟踪问效等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决策必落实,执行速回音”。推行“一局一表格、一事一清单、一周一例会、一人一笔记”“四个一”机制,倡导“记笔记”“有计划”“攻难题”“盯关跟”“多协调”等工作模式。完善政府层级管理机制,坚持“不协调不上报、不研究不下派”。推广实施“好差评”等机制,努力实现政务提效能、服务提品质。

强化正风肃纪,持续增强廉政“免疫力”。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问题。严肃廉洁纪律和财经纪律,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企业的“稳日子”。

关于时政要闻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