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19 08:24:32 来源:潮州信息网
□ 陈小丹
平日里,买个快递,纸箱、纸盒外围都紧紧缠绕着胶纸。许多人都粗暴撕裂它们,力求快速取出里边物件。我是急性子,也想尽快取出自己所购之物,但对于这些纸箱、纸盒,却很耐心对待。我会找来切纸刀,小心翼翼划拉开那缠绕于封口处的胶纸,保证纸箱、纸盒的完好性。
之所以如此慎重待之,因知其制造不易。当年一毕业,便到东莞一间包装公司上班。这间包装公司,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专门生产瓦楞纸箱。基本上,被聘去那边工作的,都是学包装专业的。我是学外语专业的,但那边业务需要,便被聘到销售部,负责外贸订单。
首次进入公司大门时,我惊叹于眼前的风景。旷阔的场地,几幢高耸的大楼,一大片草地。这是一家集公司办公楼、厂房为一体的大型企业。车间里六条纸箱生产线,24小时轮班制无休止跑原纸造纸箱。
原纸,一卷卷如同一支支圆柱大烟囱并排而立,根据原纸厂家分类,整齐背墙而置。一名名身着深蓝色工作服、套一件橙色马甲、耳朵里塞着与马甲同色系的防噪音耳塞的工人们,不断忙碌于车间各条生产线上。
销售部的员工,也要经常到生产车间查看纸箱生产进度。那里大都是有多年纸箱生产经验的老员工,或者是毕业于工业大学包装专业的技术人员,可想而知,我这个毫无工作经验、非专业的人员有多苦闷。一个个令人头疼的专业术语,词汇与符号:“瓦楞” “单坑” “双坑” “K=K” “A=B”……汇集成爬在大脑皮层里的蚂蚁,密密麻麻,啮噬着我的脑髓,令我头痛欲裂。陌生的环境,未知的恐惧,让我每天都如临大敌般不安。就在我担惊受怕之际,偏偏外国客户前来洽谈订单事宜,须由我负责接待。
那天,偌大的会议室里,我整个脑子嗡嗡直响,只能与对方进行日常沟通对话,而对方所讲的有关瓦楞纸箱方面的单词,我一个都没听懂。室内尴尬的气氛一度达到零点,与寒冷的天气不相伯仲。我只记得当时外国客户那一张一闭的嘴唇,公司李总那期盼又失望的眼神,与在旁一名品管部同事那窃笑的表情。当时的寒冬,湿透了我的毛衣。
会议结束后,我已做好辞职的打算。走向经理办公室门口时,看到销售部温经理神色慌张地小跑出来,往楼梯口方向奔去。我疑惑地问了下刚好在旁边的技术部张工,原来,一批本来已经打好样箱开始生产的纸箱,纸板生产出来全部出现了里纸破裂的问题,而这批纸箱的交货期是在两天后,且交货量大。
瓦楞纸箱是由面纸与里纸组合而成,面纸选纸张硬实的A纸或B纸,里纸一般都选择纸质较软、但抗压性强的K纸。这次客户的纸箱是A=A,面纸是A纸,里纸是K纸。客户下单后,必须将样箱先生产出来,经由品管部质检后,方可送与客户检验落实,再进行订单生产。一切程序都按顺利进行,没想到正式生产出来的纸箱却出了状况。出现这种现象,要么与里纸纸张太次、过薄、脱水严重无韧性有关,要么与压线凸轮棱角不圆滑、压痕过深有关。
原纸方面问题基本可排除,进入公司的原纸都是数一数二的品牌原纸,且经公司采购部严格把控质量,生产时又经生产部把关检测。所以,剩下的问题,便是压线的问题。解决压线问题,还要查看是压线凸轮问题,还是压线深度调配不当的问题。若交货时间允许,慢慢调试倒也无妨,可这批订单交货期紧迫,如无法按时交货,损失的不仅是金钱,还有信誉。难怪温经理如此紧张。我正准备找温经理,便也跟着去了车间。
温经理正在车间与几名工人一起比划讨论着什么。我看到其中一名高个的小平头,一溜烟跑开,不一会便手中提着一只蓝色皮箱又跑了回来。他将皮箱放到地上打开,原来是一整套齐全的拆卸工具。只见,小平头麻利地从工具箱中挑出几样拽在手里,在那台硕大的生产纸板的机械设备旁仰面朝天平躺,从机器底下缝隙里一点点将身体挪进去,很慢,很费劲。时间一秒秒过去,将近十数分钟,他才终于将大半个身躯挪进机器底部。我蹲了下来侧着头看,看不到他的脸,只能从机器缝隙中隐约看到他不停地操作着手中的工具。也不知过了多久,我腿是蹲麻了,已经站起来很久之后,才看到他又慢慢地一点点地挪动着身躯向外腾出。等他终于从缝隙中挪出来,已经站不起来,旁边温经理他们赶紧将他扶起。他的整个人,已经分不清哪些是汗渍,哪些是油渍,橙色马甲与蓝色工作服,已看不出原本的颜色。
果然是压线凸轮的问题,这一修整,纸板生产出来的样箱没问题,工人们这两天也都自觉取消轮休,加班加点地赶工。销售部的温经理与我们这些普通员工,晚上也全都加班,下车间帮忙。纸板生产出来后,我跟大家一起,一叠叠搬去半成品库晾晒。之后,看着它们经过分纸、印刷、开槽、模切、钉箱、粘箱等工序,最后才真正成型入库,成为一个个真正意义上的纸箱。
突然明白,原纸成就纸箱需要如此繁杂步骤的打磨,我又何须为区区几个听不懂的单词便选择放弃。
下了决心便付诸行动,我专门跑到东城区的书城买了好几本与纸箱包装行业相关的书籍,回来后,便将里面的专业术语抄录下来,并且翻译成外语,记忆起来。我还时常跑去车间,跟看整个纸箱生产过程。晚上,还去帮着钉箱、粘箱。由于我一方面苦读有关专业书籍,一方面又经常在车间帮忙,熟悉生产流程,很快便也适应了翻译工作。
我之所以对纸箱怀有特别的情缘,就是因为这段职场经历,使初出校门的我,知道生活的不易,职场的艰辛,并学会了坚持。我之所以要写下这段《纸箱情缘》,就是希望能以自己的这点人生经历,给走出校门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送去一点有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