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3 10:31: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近年来,归湖镇碗窑村做活文化赋能文章,保护、挖掘畲乡独特的文化资源,持续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的文化动力。
碗窑村位于凤凰鸟髻山南面,因先祖烧碗而取名碗窑,是我区为数不多的畲乡之一。畲族有自己的语言,在碗窑村,记者了解到,时至今日,村民的日常交流几乎都用畲语,有的村民还会哼唱畲歌,大家口口相传,以此填补无文字记载的不足。
碗窑村委会副主任 文浩宇:小孩子通过父母、爷爷奶奶这些长辈口口相传(的方式学习畲语)。
归湖经贸促进会秘书处主任 许燕娟:畲族的语言与潮州的古汉语也有非常接近的地方,比如“蛮呅笑”就是微笑的意思,所以我觉得畲族的文化渊源很长。
传承语言就是传承文化,建设畲族文化馆则是对族群文化的梳理,对文化遗存的保护。在碗窑村畲族文化馆内,图文并茂、资料详尽的图片材料和反映畲族人民生活和婚嫁风俗的“老物件”安静陈列,默默地诉说着畲乡的风俗民情。
碗窑村委会副主任 文浩宇:我们的初衷就是把畲族文化馆作为一个解读畲族人文历史的重要窗口,更好地保护畲族文化。
陶器、农具、妆台、服饰,500多件带着时光印记的珍贵”老物件”多由村民无私捐献。
村民:(村里说)要使文化馆更加丰富有内容,所以动员村民一起建设,大家都很开心,把家里的老古董都拿出来捐献,增添文化馆的光彩,建成后的畲族文化馆,布景各方面都显示出畲族文化、渊源、发展的情况,我觉得非常满意。
如今,畲族文化馆成为展示畲族风俗民情,解读畲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吸引了四方游人纷至沓来,人们在了解畲族文化历史的同时,到坐落于青山绿水间的农家乐品尝色香味俱全的特色美食,了解一个舌尖上的畲族。苎叶粿、糍粑,还有饱含着传奇色彩的乌米饭。乌米饭是畲族人每年三月初三过乌米节的必备食物,是用乌稔树的叶子和着糯米蒸熟做成的,畲族人以吃乌米饭纪念先祖的顽强、勇敢的品性,后又引申为准备春耕、迎接丰收的意义。
出镜记者 王锴鸿:我们现在品尝的乌米饭,它中间的米其实不是我们日常吃到的黑米,而是我们平时吃的糯米,是用乌稔树(叶)的汁去沁黑的糯米。我们在尝这个糯米的同时,嚼动之后,你会感受到一种乌稔树(叶)树汁的清香味道。
淡淡的植物清香中,一个英勇不屈、勤劳聪慧的族群形象被生动勾勒,为美丽畲乡增添了底蕴和灵气。以文化为助力,碗窑村走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碗窑村党支部书记 蓝伟祥:接下来,我们会争取上级有关民族政策的(资金)支持,一方面用于改善村民的人居环境,另一方面用于提升畲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后,欢迎大家有空来碗窑村喝茶、游玩。(畲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