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4 10:14:14 来源:潮州信息网
全国人大代表,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邱基华
“这份厚望驱使我加倍努力自主创新”
一走进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潮州三环”)展厅,科技感扑面而来。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MLCC)、光纤陶瓷插芯、半导体陶瓷封装基座等特色产品让人目不暇接,展示出这家企业长期以来自主创新的成果。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潮州三环视察时,寄语企业“聚焦国内短板产品,在自主研发上加倍努力,掌握更多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和发展能力”,当时现场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全国人大代表,潮州三环副总裁、研究院院长邱基华把这句话牢牢记在了心里,两年多来一直不懈努力推动技术和产品升级。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我们奋力前行的方向。”邱基华介绍,这些年企业坚持自主创新,攻克技术难关,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在高端电子元器件产品和新能源产品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多项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
突破“工业大米”高端技术瓶颈
“总书记说,自主创新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为我们企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邱基华说。
经过两年多的潜心钻研,潮州三环攻坚克难,将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在高容量、小尺寸MLCC的研发上取得重大进展,装机容量从105kW到210kW的陶瓷燃料电池(SOFC)系统合作示范应用项目相继通过验收,主营“王牌产品”光纤陶瓷插芯、片式电阻用陶瓷基板获“2022年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
“MLCC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等领域,被称为‘工业大米’,技术难度大、壁垒高。”邱基华拿起展厅里体积最小的MLCC产品说,例如一部手机就有1000多只MLCC,一辆汽车里有1万到3万只的MLCC。
通过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潜心钻研和发展MLCC等产品,企业在两年间实现了介质层从5微米膜厚到1微米膜厚的飞跃,突破了元器件产品高端技术瓶颈,加速国内高端电子元器件的国产化替代进程。
另一个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是SOFC。“SOFC是一种先进的发电技术,可以实现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是助力国家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邱基华说,两年来,企业成功创新了国内首个百千瓦级的大功率SOFC并网发电示范应用,在广东惠州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装机210kW发电系统,发电净效率61.8%,热电联供效率91.2%,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打造创新“智囊团”
在邱基华看来,成果的背后,是科研人员的反复实验,持续创新,不断跨越。
邱基华回忆起2021年4月30日晚,他与科研人员研制的SOFC完成首次发电的经历。“为了见证这历史性一刻,我们自发在厂区待到晚上12点。”邱基华说,当看到系统显示发电成功,效果达到理想预期时,大家都感到兴奋和激动。
“几天前我翻到了当晚的合影,看到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大家都在享受着科研成功的喜悦。”邱基华说,发电系统的顺利运行,离不开团队成员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这是大家坚持自主创新的成果。
量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调研一代,保持领先的秘诀在于不断迭代迈进的创新驱动。
“创新,关键在人才。”邱基华介绍,目前,企业拥有以博士、硕士为主组成的1700余人的技术研发团队,同时聘请七位两院院士及多位学科专家组成的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不断开展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承担并完成了多个国家、省级重点科研项目。
“今年我的建议主要聚焦在新能源和先进材料领域。”履职第一年,邱基华的关注点还是老本行,他建议出台相关政策,促进陶瓷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助力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并建议设立先进陶瓷材料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集中力量攻克先进陶瓷材料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推动解决产品“卡脖子”问题。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