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05 09:00:08 来源:潮州信息网
4月4日,《广东省制造强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向社会公布。这份《若干措施》结合“大产业”“大项目”“大平台”“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提出12条政策措施,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品高质量发展,力争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广东“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去年12月召开的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广东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总抓手,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奋力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其中一项重要目标任务就是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从此,“制造业当家”成为广东谋划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高频词。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更高立起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柱。
▲广州正在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实现新跨越。图为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正在运行的高性能电池检测系统。(图源:新华社)
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既要做优做强传统制造业,又要不失时机占领新型制造业高地。今年3月中旬,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从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多场景创新应用示范、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完善产业发展政策环境等6方面提出31条政策措施,并明确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装机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这标志着广东要抢占新型储能产业制高点和产业发展前沿,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广东“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新型储能产业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新型储能进入快速发展期,规模化应用趋势逐渐显现,技术呈现多元化发展,相关产业链加速布局,对能源转型的支撑作用已初步显现。但是,新型储能行业整体还处于发展初期,在安全性、技术创新、市场机制、收益模式等方面还有待完善。谁在这些方面取得新突破,谁就能占据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先机。
▲广东储能电池出货量全国领先,拥有一批储能龙头企业。图为在展会上展示的比亚迪刀片电池。(图源:新华社)
广东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拥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广东是国内储能电池产业发展最早、产业覆盖最全、最成熟的地区,近年来全省储能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储能电池出货量全国领先,储能变流器占全国四成市场份额,整体技术研发及装备制造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在许多细分领域已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同时已拥有一批储能龙头企业。要抢抓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将广东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型储能产业创新高地,为服务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作出广东贡献,就要着力推动产业链关键材料、核心技术和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促使全产业链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加快健全市场机制、标准体系和管理体制的步伐,培育大型骨干企业规模实力不断壮大,促进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
这次广东出台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充分衔接《指导意见》的相关目标和任务,侧重于从供给制造端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大产业”“大项目”“大平台”“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提出包含强化锂离子电池储能优势,提高关键材料生产水平;积极培育新兴储能产业,推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提升储能电子元器件产品供给能力;打造储能产业发展集聚区;建设储能产业创新平台等12项具体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广东推动新型储能产品发展重点突出,目标清晰。
▲中创新航动力电池智能化生产线。(图源:中创新航)
产业发展有自身的经济规律。作为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之一,加快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研发创新与推广应用、合作引进与重点培育、创新机制与安全保障相结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着力构建技术、市场、政策驱动良好局面。具体而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以重大项目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化“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大财政资金对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力度,加强安全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补齐产业链短板,同步开展新方向产业布局。通过多方面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新型储能产品供给能力。
站在新的起点上,广东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制造业当家方向,从战略部署到具体举措相继出台实施,未来可期。
来源:广东新闻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