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09 09:14:41 来源:潮州信息网
4月7日下午,中法两国元首在广东省广州市松园的非正式会晤现场,一件长约5米的潮绣作品《岁朝清供》引人瞩目。
央视时政截图。
这幅大型博古屏风作品曾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也荣获2012年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是潮绣传统技艺的集大成者。
作品《岁朝清供》为金绒垫绣,规格520×270cm,重达300公斤。作品构图饱满,色彩丰富,技法精湛,富有创意。主屏蟠龙环瓶绕,花魁满堂香,两侧博古彩瓶,花木争妍,衬以佳果时蔬,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眼目增明,为岁朝乐事。整幅作品富丽堂皇,气质高雅,韵味深长。
受访者供图
潮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康惠芳介绍,该作品创作过程曲折不易,从构思到完工,期间曾多次拆线重绣,共花了三年时间才绣制完成。作品以传统吉祥图案为题材,采用白银线刺绣垫高梅花,运用过桥针法表现灵芝,丝丝入扣,精工细作,寓意岁朝清供古意,暗香盈卷延年。
潮绣,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当家花旦,始于唐代,到明清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按刺绣工艺分为绒绣、线绣、金银线绣、金绒混合绣等四大类。垫高绣是潮绣区别于其他绣种的一大特征,作品因此富有浮雕艺术效果。2006年,潮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潮州,曾有“家家摆绣框,户户有绣娘”的盛景。潮绣一度是当地一大特色产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潮绣鼎盛时期,绣工遍布全市城镇农村,几乎男娃女娃都会拿针。历史资料显示,当时潮州潮绣从业人员超过10 万人,产值超1 亿元。
如今,这门“针尖上的艺术”依然处处渗透着浓郁的潮州人文色彩。从日常生活服饰,到剧服、道具,从庙宇装饰,到花灯、木偶等,潮绣是潮人从古至今不曾脱离的生活的一部分。一批潮绣非遗传承人也在承前启后,不断创新潮绣技艺,创作更具创意的潮绣作品,推动潮绣从粤东走向世界。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