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热点新闻

3月谣言盘点出炉,这些诈骗手法请您一定警惕!

发布时间:2023-04-09 09:44:17 来源:潮州信息网

辟谣“传真机”盘点又来啦~

小编为您梳理了

3月的热点谣言和骗局

一起来看看吧!

健康类

谣言

酒精和免洗洗手液可以杀灭诺如病毒?

 真相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高发季校园防控健康提示》明确指出,诺如病毒环境抵抗力强,在0℃-60℃的温度范围内均可存活,可在物体表面存活2周,在水中存活2个月以上。酒精、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主要措施是做好感染者管理,保持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等。

——国家卫健委网站

谣言

叶黄素能预防近视?

 真相 

日前,因不少商家在宣传时向消费者传递“坚持吃叶黄素能预防近视甚至恢复视力”的观念,部分消费者在商家的鼓吹之下买单,各大网购平台上,叶黄素类保健品的销量增长了不少。但事实上,叶黄素无法预防或治疗近视。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叶黄素是构成人体视网膜黄斑区最主要的色素,在临床上多用于预防高度近视产生的黄斑变性及老年黄斑变性,但不能控制近视发展速度,对预防、延缓或治疗近视并不具有直接的作用。预防近视最有效的方式还是良好的用眼习惯和增加户外活动。

——“上海辟谣平台”微信公众号

谣言

反复烧开的干滚水会致癌?

 真相 

相关实验表明,自来水反复煮沸8次后,亚硝酸盐含量仅为3.38μg/L。与《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水质中亚硝酸盐含量为≤1000μg/L相差还很远,所以不用担心会致癌。只要自来水本身卫生是合格的,多烧开几次完全可以放心喝。

——“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谣言

非油炸食品真的更健康吗?

 真相 

专家提醒,很多所谓非油炸食品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健康,消费者选购食品时不必特别在意是否油炸,而应结合自身情况注意膳食平衡。不少非油炸膨化食品为了使口感酥脆,往往要加入含有大量棕榈酸或硬脂酸的高饱和油脂,虽然不需要油炸,但脂肪含量都在15%以上,有的甚至高达30%。此外,有的企业还使用氢化植物油,这种油虽然稳定性较高,但是含有饱和脂肪酸,长期大量摄入易引发心血管等疾病。

——“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谣言

锻炼步数越多越好?

 真相 

如果按照正确的姿势,在适量的范围内走路锻炼,确实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关节衰老,预防骨质疏松等。但如果一味地追求锻炼步数多,可能引发一系列身体疾病。从运动角度讲,每天走路锻炼是一种有氧训练,它能提升我们的心肺功能以及心血管的功能,但如果单纯依靠走步并不会有明显的锻炼效果。尤其是一些体重偏高、年纪偏大的人,每天走路过多会对膝盖造成很严重的磨损,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疼痛问题,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锻炼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量力而行。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生活类

谣言

社保缴费满15年就可以不缴了?

 真相 

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尽的义务,即使社保缴满了15年,只要存在劳动用工关系,就要依法参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缓缴、减免。职工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

当然,以个人身份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是可以选择缴费满15年后就不再继续缴纳社保费的,但是,退休以后养老待遇会受相应影响。

——中国劳动保障报

谣言

医保规定住院15天必须出院再住院才能报销?

 真相 

不存在。参保人员是否能出院是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的,医保并没有“住院15天必须出院再住院才能报销”或“出院15天内不能再住院”等住院限制规定。如果参保人在看病就医期间遇到此类问题,要向当地医保部门反馈问题。

——广东省医疗保障局

谣言

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报销需要单独缴费?

 真相 

不需要。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不需要单独缴费。凡是参加居民医保的人员,其医疗费用达到大病保险起付线的部分,将自动纳入大病保险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政策,可咨询当地医保部门。

——广东省医疗保障局

谣言

异地就医忘记备案,医保就不给报销了?

 真相 

不是的。政策规定允许参保人补办异地就医备案,只要补办了备案,就可以报销医疗费用。参保人员跨省出院结算前补办异地就医备案的,就医地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应为参保人员办理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跨省异地就医参保人员出院自费结算后按规定补办备案手续的,可以按参保地规定办理医保手工报销。

如果参保人员没有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或者在就医地非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无法享受跨省直接结算,是否可以报销按参保地相关具体规定执行。

——广东省医疗保障局

谣言

医保断缴3个月,个人账户里的钱会清零?

 真相 

不清零。即使断缴,个人账户里的余额也不会清零,钱还在账户里,可以继续使用。不过医保断缴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大家还是不要轻易断缴医保。

——广东省医疗保障局

回顾3月,

有哪些谎话被你一眼识破?

又有哪些谣言曾让你信以为真?

看完辟谣盘点,

你应该“心水更清”了吧~

不信谣、不传谣,

别忘了,

还要警惕这些网络骗局哦~

关键词:涉个税汇算申报骗局

3月,个人所得税开始退税啦!许多网友在网络平台晒出了自己的退税金额,少则几十元,多的上万元。在这个退税的高峰期,诈骗分子也开始蠢蠢欲动。公安部网安局发布了“个人退税陷阱大揭秘”,对一些蹭个人所得税汇算退税热点进行诈骗的手法进行了揭秘,这些诈骗手法一定要警惕。

常见套路套路一

“您有一笔退税待领取”

这些年来,大家对个税汇算申报已经由最初的“懒得弄”变成“怎么还不开始?”这时的你突然收到一条短信,会不会马上点击链接?

国家税务总局XX分局提示:2023年度个人所得税汇算申报工作已经开始。经税务系统显示,您有一笔10000元的退税,请您登录税务局指定网站(www.xxx.com),根据提示操作办理,逾期将不予办理。

注意!!!这是诈骗分子以高额退税金作为诱饵,想通过钓鱼网站套取你的银行和个人信息,卷走你的钱财!

警方提醒

时刻谨记不要点击陌生网站链接,特别是不明号码发来的短信中列出的网站链接。所有事项,请直接前往官方网站、APP办理。

套路二

专业人员帮你多退税

多退一些税岂不更好?不少人相信网上所谓的“专业退税”。

不法分子说:“只要提供个税APP账号密码和银行卡号,我们就可以帮忙操作办理个税汇算退税,按退税到账金额比例支付服务费,若没有成功不收取费用!”

注意!!!这是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短信,以“专业退税没成功不收取费用”来骗取你的个人账号、密码和银行卡信息,随之转移你的财产!

警方提醒

汇算开始前,先登录“个人所得税”APP,查看自己综合所得和纳税情况,并核对相关信息为纳税做准备,按照提示进行操作。千万不要向任何陌生人提供自己的任何账号和密码。

套路三

税务稽查人员联系你

有不法分子会冒充“税务稽查部门人员”,通过拨打电话或发送短信告知,你被列入本次税务稽查的名单。

他们接下来会要求通过聊天软件,发送假通知、假资料清单等文件,骗取你的信任,进而要求转账至指定账户以此达到骗财目。

注意!!!这是诈骗分子冒充稽查人员,通过发送虚假文件等骗取您的信任,以此达到骗财目的。

警方提醒

如果税务稽查部门开展随机抽查工作,也会有严格的规定和程序,不会通过短信、QQ、微信等途径告知纳税人提供相关材料。如有必要,请直接前往税务部门处理。

套路四

谎称要人工退税

骗子通过广撒网来搜索目标,根据对方的回复来筛选退税已进入到国库处理阶段的人群。

然后声称自己是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告知受害人个税APP系统出现故障,需要进行“人工退税”。

下一步就是要求受害者提供身份证,银行卡账号和验证码等个人信息进行身份核对。一旦受害者提交了个人信息后,骗子便消失无踪。

警方提醒

遇到所谓的“人工退税”来电时,首先要保持警惕,不要轻信来路不明的陌生人,尤其是突然打来的电话;

其次,在得知个税APP系统故障后,应当直接联系个税APP的人工客服进行核实,不要相信所谓的“人工退税”;

最后,要时刻保护好自己的身份信息,避免泄露个人敏感信息,如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码等。如果不确定某些信息是否真实或有疑虑,可以向当地的税务部门进行咨询或举报。

套路五

教唆填报虚假个税信息

骗子通过各种方式教唆被害人虚构或篡改自己的个人所得税申报信息,以“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个人负担”等为由相引诱,或者以虚假资质、名义等方式为被害人提供所谓的“服务”,诱导其交纳高额费用。

教唆填报虚假个税信息骗局具有欺诈性,给个人财产和社会安全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风险,大家一定不要上当。

警方提醒

在个税申报时期,极容易被各种不法分子"盯上",登录虚假网站填写个人信息,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财产损失。

请记住保护好个人隐私,银行账号和验证码不能轻易泄露。

另外,对个税信息申报流程,一定按照官方指引进行操作,如遇到税务方面的问题,可咨询12366或本地税务机关。

如不慎被骗或遇可疑情形,请注意保护证据,立即拨打110报警或拨打96110。

关键词:涉共享屏幕骗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无线网络的提速,使用网络视频会议软件的用户越来越多。而诈骗分子也开始伺机而动,他们利用网络视频会议软件“共享屏幕”功能获取受害者的信息,进而实施诈骗。今年的315晚会,也为大家揭秘了利用共享屏幕实施的常见骗局手法。

典型案例

前不久,常州的小王收到一条自称是某借贷平台“客服”的短信,由于小王曾在该平台贷款,因此没有怀疑对方的身份。短信显示她在该平台的账户活跃度过低,将要收取600元/月的绑卡保护管理费,卡内自动划扣费用,如需解绑则需要添加“客服”的联系方式进行操作。随后,小王添加了对方的QQ,在对方要求下开启了“共享屏幕”,并按照对方的步骤输入银行卡卡号和密码等信息进行解绑。然而,下班回到家后小王才发现卡里的两万余元全部被盗刷。

诈骗手法解析

伪造身份

诈骗分子通常会冒充公检法或者是各种平台的客服,利用事先获取的个人信息,编造理由,对事主实施精准诈骗。

引导下载软件

在取得事主信任之后,诈骗分子会引导事主下载具有共享屏幕功能的会议软件,这些会议软件几乎都能在软件应用市场直接下载,事主也会进一步打消疑虑,增加上当受骗的几率。

实施诈骗

诈骗分子会以指导操作等各种理由,要求事主开启共享屏幕功能,进而获取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实施诈骗。

安全提醒

共享屏幕是大部分网络会议软件中都具备的功能,便于实时演示或教学,只要打开了共享屏幕,你手机上的任何信息都会被对方一览无余,包括输入的支付密码、收到的短信验证码等等。所以当你在与诈骗分子共享屏幕时,就相当于把你的银行账户交给骗子操控,也就等于你和骗子共享了钱包。

那么该如何正确退出共享屏幕?正确退出的方式不是单纯的切换回主屏幕,或者切换到其它软件中,而是在打开共享屏幕的软件中点击“停止共享”,才能正确退出。

来源:网信广东

关于热点新闻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