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16 10:30:11 来源:潮州信息网
珠江之畔,盛会重启。4月15日,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正式开展,天下客商云集。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打通外贸“毛细血管”到开启外贸高质量建设,从改革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依托展馆到线上线下融合办展,六十余年来,广交会见证了中国外贸的蓬勃发展以及中国制造的悄然崛起与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
被海内外商家喻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的广交会已经成为全球客商眼中的“金字招牌”,为世界经贸交流搭建起互利共赢的平台。
“史上规模最大”广交会开展
线下首日迎客37万人次
本届广交会展览面积、参展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被称为“史上规模最大”的广交会。
开展首日,位于广州市琶洲会展中心的广交会展馆,参展商、采购商万商云集,截至当天下午六时闭馆,全天进场人次达37万。
位于广州市琶洲会展中心的广交会展馆,布置上“第133届”元素的装饰。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曾育文 摄
参展人员在展馆外留影。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曾育文 摄
第133届广交会开展首日,现场人流如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曾育文 摄
采购商试戴AR眼镜。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曾育文 摄
参展人员在广交会上交流。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曾育文 摄
采购商在广交会上参观。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曾育文 摄
除了客流猛增
本届广交会还有一个显著变化!
4月15日9点刚过,广交会展馆各入口皆是人潮涌动,参展商、采购商、翻译等工作人员正有序排队进场,人们脸上挂着既兴奋又期待的神情。
记者排队进场时,听到人群中一位戴着参展商牌子的男子对着手机那头大喊:“未曾见过这么多人参加的广交会!我现在在5号门这里,估计要排半个小时才能进去……”
进入展馆内部,参展客流也是摩肩接踵。除了人数增加,记者还发现一个明显变化——人群中外国面孔比例高了很多。他们在翻译陪同下,与国内参展商热烈地交流着。
更重要的是,记者走访发现,与过往几届相比,本届广交会除了参会人数大幅增长,参展商的心态也更加积极乐观。
在新设的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新展区,广州视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视鹏科技”)展出的外骨骼产品格外引人注目。视鹏科技是广州本土一家集研发、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专业人体外骨骼厂商。所谓外骨骼,是一种可以穿戴在人体外部,通过机械装置蓄能,从而实现提高负重、增强助力的机械辅助装备。
展馆中的外骨骼产品。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志文 摄
2022年6月才成立的视鹏科技是第一次参加广交会,其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客户多来自B端市场,今年来参加广交会,主要想拓展C端市场,让更多消费者知道我们的产品。从今天上午的情况来看,参会效果很不错,不少来自国内外的企业向我们释放了浓厚兴趣。我们希望通过广交会这个大平台,打响我们的知名度。”
“新朋友”充满期待,“老朋友”也同样信心十足。
作为广交会的忠实粉丝,广州倬亿贸易有限公司对于本届广交会十分看好,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其参展产品不仅有充电类照明产品、家用电器,还重点推出了单晶硅太阳能供电系统等新能源环保产品。
该公司财务负责人梁亚燕表示:“线下展会全面恢复,全球客商云集,正在向我们释放一种积极的信号。连续参展20届广交会,无论是传统的线下展还是近几年的‘云广交’,我们都能结识不少新的客户,开拓新的市场。”
广交会再添税惠!
进口展品免征三类税
据财政部官网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会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于4月15日印发《关于2023年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期内销售的进口展品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下称“通知”),为参展商带来税收政策利好。
通知要求,对2023年举办的广交会在商务部确定的展期内销售的免税额度内的进口展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每个展商在本年度展会展期内累计享受税收优惠的展品类别、销售数量或金额上限按附件规定执行。对享受政策的展期内销售进口展品,海关不再按特定减免税货物进行后续监管。
同时,通知指出享受税收优惠的展品不包括国家禁止进口商品,濒危动植物及其产品,烟、酒、汽车以及列入《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的商品。对每个展商展期内销售的超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展品清单类别范围或销售额度的展品,以及展期内未销售且在展期结束后又不复运出境的展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照章征税。
展商名单及展期内销售的进口展品清单,由承办单位中国对外贸易中心或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有限公司向广州海关统一报送。每届展会结束后6个月内,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应向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报送政策实施情况。
2023年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进口展品清单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