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22 09:21:43 来源:潮州信息网
把橄榄作为一种菜来吃,有潮汕的特产的橄榄菜。
潮汕人自古而今,有食橄榄习惯。盐水渍淹乌橄榄,与潮汕的鱼露、菜脯、咸菜同样齐名,是不少人童年餐桌上的记忆。现代人还不时想念那咸香的独特味道,吃一碗乌橄榄配粥,舒适回味,不少粥食小摊也有出售。
橄榄有青橄榄、乌橄榄两种。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橄榄,有青、乌二种,闽人以白者为青果,粤中止名白榄,不曰青果也。白榄利微,人少种,种者多是乌榄,下番禺诸乡为多。”古时,橄榄也为朝廷贡口,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曰:“吴时岁贡,以赐近侍。本朝自太康后,亦如之。”可见,古来也为人们所爱。
橄榄,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药。李时珍曰:“止呕逆,解酒毒,辟蛊毒。”能化痰,除烦解酒,解毒生津,排除油腻食积,对咽喉肿痛有特别的疗效。北宋药物学家苏颂曰:“生啖煮汁,能解诸毒。”《名医录》云:“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也具有很好的药效。
南宋林洪《山家清供》记载:“山栗、橄榄,薄切同食,有梅花风韵,因名‘梅花脯’。”这是较早把橄榄列入菜谱的。
明代李时珍也曰∶“其子生食甚佳,蜜渍、盐藏皆可致远……又有绿榄,色绿。乌榄,色青黑,肉烂而甘。取肉捶碎干放,自有霜如白盐,谓之榄酱。”青榄核内仁干小。惟乌榄仁最肥大,有文层叠如海螵蛸状而味甘美,谓之榄仁。”明朝顾岕《海槎馀录》曰:“外肉取来,杵碎乾放,则自有霜堆起,如白盐,名曰榄酱。”清末民初徐珂编撰《清稗类钞》云:“橄榄,一名谏果,亦称青果,为常绿乔木,产于闽、广,叶为奇数羽状复叶,花攒簇成总状,实尖长,色青,可生食,蜜渍、盐腌均佳。”可见,明清时期,橄榄便有蜜渍、盐藏及榄酱记载,这可能是橄榄菜的由来吧!
橄榄菜,也多来自潮汕的传统食品的盐渍工艺。经盐渍的橄榄,可祛除其苦涩味道,留其醇香余味。李时珍曰:“橄榄,盐过则不苦。”潮汕人喜欢吃的橄榄糁,也是一款美味可口的传统小吃,以盐、南姜末捣碎,搅拌即可,味道甘香。这在南朝宋怀远撰的《南越志》中有记载:“去皮,南人以为糁。”潮汕的甘草橄榄,也是一种腌制传统食品,受到人们喜欢。明代高濂《遵生八笺》记载橄榄丸:“百药煎五钱,乌梅八钱,木瓜、乾葛各一钱。檀香五分,甘草末五钱,甘草膏为丸,晒乾用。”有相似之处。
橄榄菜超市有商品出售,家中也可制作,工艺不一,也甚方便。我家也曾多次制作橄榄菜吃,干净卫生,好吃又下饭。一般的,选用的为青橄榄。其原料为新鲜橄榄、白糖、味精、盐、油、酱油等。先将橄榄洗净,用水煮后,起锅倒掉水、沥干、切小块,锅中放油,加入煮过的橄榄,炒一会下盐,炒到橄榄有点皱再加入配料等一起熬,熬的过程要不断翻炒,炒到没有水分就可关火,放凉用瓶子装起就可以了。
橄榄菜,其青橄榄熬制后变黑,因为橄榄含有橄榄树脂,在盐渍发酵过程中,分解产生多种氨基酸,经高温煮制产生天然色素,即乌艳色泽、黑亮如墨的颜色,属于天然的“健康黑”。
橄榄菜,吃着油香浓郁,美味诱人,这也成为酒家、筵席上一道风味独特的小菜。不少孩子,也喜欢早餐吃粥,配上一点橄榄菜。这也受到不少人,推荐的潮汕地方小菜,吃着有淡淡的乡味乡情,儿时的记忆。
周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