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18 08:52:36 来源:潮州信息网
编前话
5月19日-21日,2023中国(潮州)国际陶瓷博览会将在市人民广场举办。大会以“中国瓷·世界潮”为主题,通过“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企业唱戏”模式,进一步擦亮“中国瓷都”金名片,汇聚起潮州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潮州是中国古瓷都,也是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陶瓷生产历史。本台从5月17日起推出《瓷都窑火映千年》系列报道,展现潮州作为中国瓷都的辉煌历史、产业传承创新,彰显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敬请关注。
陶瓷生产历史悠久 产业发展变革创新
——《瓷都窑火映千年》系列报道
陶瓷
5月17日新闻视频
千年来,潮州陶瓷产业博采众长、经久不衰,今天,我们先一起打开潮州陶瓷的历史发展卷轴。
1300多年前,潮人先辈就已开始烧制陶瓷器皿,北关窑、笔架山窑、九村窑和枫溪窑所产出的陶瓷精品不计其数。凭借地缘和经济、文化优势,潮州成为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绕不开的一环,潮州瓷器因此通达四方。
在潮州瓷文化中,北关窑是潮州窑业初兴的重要窑场,而步入鼎盛时期,宋代笔架山窑无疑是杰出代表,达到了发展高峰。笔架山潮州窑遗址位于市区东郊笔架山西麓,北起虎头山,南至印子山,在长达3公里的韩江东岸山坡及山脚地带,散布着无数瓷片与匣钵,可见当年生产之繁盛。
潮州市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馆长 研究馆员 李炳炎:古代部分我们以宋代的笔架山窑为代表,当时民间对这个窑场称为“百瓷窑”,可以说就是它有将近100个龙窑组成,那么文献里面又经常出现“白瓷窑”,这个瓷窑就是以生产白瓷为主。现在考古发现也证明它是生产青白釉瓷也叫影青瓷,也有酱黑釉瓷,这个是代表了当时的产量跟质量。我们通过考古的不断发现,能够证明宋代的笔架山窑是潮州古代的一个陶瓷高峰。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笔架山潮州窑如今依然横卧于麓林之上,近年来共发掘整理了12座斜坡式龙窑,清理出大量遗迹,出土大批宋代龙窑遗物。其中,Y10号窑窑壁、窑尾、隔火墙、阶级隔梁等均保存完好。
潮州市粤东考古中心文博馆员 李津:在去年考古发掘中,清理出一段窑床和月牙形火膛,找到Y10号龙窑的窑头段。Y10号窑原残长79.5米,加上这段新发现的窑头,使得完整的Y10号龙窑长达近百米,成为笔架山潮州窑遗址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龙窑,也是广东省内长度最长、规模最大的宋代龙窑。
明清时期,潮州生产的青瓷、青花瓷、白瓷及彩瓷品种繁多。民国时期,汕头港开埠通商,枫溪陶瓷业在海外市场需求的刺激下迅速发展,陶瓷出口贸易十分旺盛。
潮州市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馆长 研究馆员 李炳炎:近代枫溪窑发展有汕头港开埠这样的背景,也有我们丰富瓷土资源的发现,就是飞天燕瓷土矿的发现,促进了整个枫溪陶瓷业质量的提升,而且我们是以工艺陶瓷作为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
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引入,到了上世纪90年代,潮州陶瓷产业在传承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变革、推陈出新,逐步形成了以日用瓷、工艺瓷、卫浴陶瓷、工业陶瓷等为主要品种的综合性陶瓷生产基地,焕发出崭新活力。
潮州市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馆长 研究馆员 李炳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国际陶瓷产业转移这样的背景,整个潮州区域都是把陶瓷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来布局、来经营。那么我们到2004年的时候,就获得了“中国瓷都”这个称号。从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三个发展高峰来看,潮州陶瓷业历史悠久,今天成为了“中国瓷都”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千百年来,潮州窑孕育出辉煌灿烂的陶瓷文化,时至今日,这一炉窑火未曾熄灭,并且越烧越旺。潮州瓷器,跨洋渡海,名闻天下,薪火如炬,精品迭出,正恰似一江韩水奔流不息……
来源: 潮州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