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3 10:40:13 来源:潮州信息网
诰敕重封坊南镌“节镇三省” 郑鹏 作
陈贤武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诰敕重封坊,在大街。为封知县赠知府陈以贲、子梧州知府后升贵州副使陈志颐建。”
陈志颐,字养洛,一字吉甫,明海阳(今属潮州磷溪镇)人。以《尚书》中万历元年(1573)癸酉科第六十六名举人,再中五年丁丑科乙榜。初授江西庐陵(今属吉安)教谕,七年为广西己卯科乡试考试官,皆能恪尽职守,晋升为广西宣化知县,万历十二年(1584),参与复修新建伯王文成公敷文书院,翌年落成。书院为明嘉靖七年(1528)王守仁驻兵南宁时建造,地址在南宁北门街口。升南京工部虞衡司主事,奉命参予督造明神宗的定陵,十八年完工,受到万历皇帝的下旨褒奖,提为户部郎中。不久,出任广西庆远(今属河池)知府,万历二十四年(1596)改任广西梧州知府,他虽仕途多所变易,但却每每为官一任,必有建树,以清高正直著称。梧州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相处的地方,加以边防要地,军队众多,确非易治。如万历二十四年春,他率军平定动乱,恢复地方安定的秩序。以功绩在万历二十七年前后升任贵州按察司副使,并受到“赐金币、内膳”的奖励。正当他准备进一步大展宏图之际,不幸家中传来噩耗,遂匆匆东归奔丧。按明制,大臣遇丧事,须守丧三年。守制期满,将赴贵州复原职,却因病在家中逝世。有《优游堂集》十卷,佚。今仅见《广西乡试录后序》《跋性理抄后》二文。子明铉,天启七年(1627)岁贡。女,适唐伯元三子唐棐,庠生。宅第位于今潮州市区羊玉巷中段“观察第”,故址尚存。
“诰敕重封”坊在今市区太平路东门街口南畔。坊字南镌“节镇三省”。
《潮安县城关镇亭坊简略史迹》记录有谓:“万历二十九年,潮州知府、同知、通判等”建。查民国《潮州志·职官志》,胡乔岱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至二十九年任潮州知府,二十九年任同知有潘日新、通判胡拱辰。则建坊时陈志颐尚在家乡。
胡乔岱,字道宗,江西庐陵人,明万历元年(1573)举人,二十五年任潮州知府,在任“置学田以赡士”(顺治《潮州府志·官师部》)。潘日新,广西容县人,万历十三年举人,二十九年(1601)任潮州海防同知。胡拱辰,江西安福人,万历七年举人,二十九年潮州通判。
“诰敕”,诰封、敕封的合称。明清时皇帝对官员及其亲属授予爵位名号的封典,五品以上用皇帝之诰命授予,称为诰封;五品以下用敕命授予,则称敕封。陈以贲以子志颐而初敕封宣化知县(正七品),继而诰赠梧州知府(正四品)。
陈志颐曾奉皇帝命令在贵州及湖广(今湖北、湖南)的五开、广西的南州等处整顿、安抚三省境边之基层行政机构和军队武装设备,使之条理化,政绩颇著。因此,坊字作“节镇三省”以彰其功。此处“节”指符节。古代用以证明身份的凭证。
坊为四柱三门四楼石坊。明间下枋两侧有雀替石构件,上枋承托石屋顶,屋面正脊中间为二短柱承托一石屋盖,下中央系一石直肚,镌刻“圣旨”二字。次间下枋之上各为一双面通雕麒麟构件。整座石坊显得雄伟壮观,古朴大方。
坊拆卸于1950年。2009年按原貌重建于太平路三家巷口南侧,“诰敕重封”下镌:“敕封文林郎、广西宣化县知县,诰赠中宪大夫、梧州府知府陈以贲”;“节镇三省”下镌“贵州按察司副使,奉敕整饬都法兵备兼制湖广五开、广西南州等处地方,前综理寿宫及平蛮功绩,蒙赐金币、内膳十五次、加升一级”。两面坊字右边同镌有“潮州知府胡乔岱、同知潘日新、通判胡拱辰。万历二十九年立。”
坊额重书者杨明臣(1955-),河南安阳人。时任空军大校,空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书法组组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委会委员。有《杨明臣书法作品集》《中国书法名家研究·杨明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