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非物质遗产

潮州木雕创新之路如何走?

发布时间:2023-05-24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潮州木雕延续至今,我们这一代手艺人的责任在于怎么把它发扬光大,或者说怎么把它原原本本地传给下一代,这是我近期正在思考的事情,也是我一直以来所做的事情。”回顾过往50年的从艺生涯,金子松感叹道。

金子松,国家级非遗项目潮州木雕省级传承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示范保护基地负责人。今年是金子松从事木雕创作的第五十个年头。近日,他在其个人工作室举办潮州木雕研讨会,广邀国内非遗专家、木雕手艺人,畅谈潮州木雕传承与创新。

谈传承:借力国家政策支持

潮州木雕历史上已形成虾篓等创作特色,也取得诸多成果,未来如何进一步发展?”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非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非遗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陈希认为,未来还可从潮州木雕工艺美的形成、工艺美的特色、工艺文化的特点三方面进一步做研究,形成潮州木雕工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陈希表示,当代木雕创作,不仅要把老一辈的技艺和特色传承下来,也要适应现代人们生活的需求。“手艺人不仅要做精品,也要做老百姓喜欢且能带回家的作品。这是当代非遗传承人的社会职责。”

潮州木雕发展壮大起来,跟其与潮式建筑相结合有关,跟当时的人们需要一门技艺谋生相关,也跟政府的重视有关。”潮州市工艺美术研究院原院长陈俊荣坦言,潮州木雕未来的传承与发展同样需要多方面的助力和支持,年青一代的加入和技艺提升是其中一个关键。“立体、多层次结构是潮州木雕的特色,也是潮州木雕技艺的难点所在。对年轻艺人来说,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学会的,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和锻炼,需要他们慢慢去做研究。”

广东省非遗专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白波建议,包括木雕在内的潮州工艺美术及非遗传承,还可借力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国家艺术基金为例,这个国家级的公益性基金专门用于繁荣艺术创作、培养艺术人才,而且其中专设工艺美术专项,可供个人申报,这对潮州的工艺大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政策支持。”白波表示。

谈创新:融入当代百姓生活

潮州木雕经过历代手艺人的努力,已经具备一定基础。但在当前时代环境下潮州木雕该如何发展,如何找到生存之道,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四级调研员陈育斌认为,潮州木雕未来的发展既要精益求精,也要与时俱进,即通过创新适应现代生活,跟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相融合。此外,还可与日渐升温的旅游市场相结合,创新一些符合游客消费需求的产品。

“目前潮州木雕在创新方面还比较薄弱,这体现在多方面,例如与木雕相结合的现代家居产业还在起步阶段,落后于周边其他地市。”陈育斌说。

“对非遗来说,传承和创新是不可分割的命题,潮州木雕亦是如此。”潮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原主任徐俊贤表示,潮州木雕未来仍需坚持“守正创新”,所谓“守正”即完整保留潮州木雕的传统技艺,并传授给下一代,而“创新”则指在前者的基础上,融合新的时代元素。

“在创新方面,潮州木雕产品还需要做一个市场调查。因为老一辈手艺人的审美事实上已经跟不上年青一代了,两者之间是有距离的。只有做好调查研究,才能拉近两者的距离,才能做大潮州木雕的市场。”徐俊贤补充道。

“非遗技艺首先要做好传承,但其次也要回归市场,找到生存空间,从而支撑创作与传承。”金子松说,潮州木雕工艺繁杂,在与家居饰品结合时,还需要解决工艺与价格的平衡难题。“这方面是否可以探索多方的合作与投资,手艺人积累多年的经验,再结合企业的资金实力、政府层面的支持等,这些都是可以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

关于非物质遗产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