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民生关注

“同步课堂”促教研“思辩教学”提素养意溪中心小学通过结对帮扶契机让乡村教育品质“立”起来

发布时间:2023-06-03 09:51:16 来源:潮州信息网

道法科优课送教下乡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积极互动。

自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双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高频词,双减政策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在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同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负提质目标要实现,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高水平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作为地处粤东的乡村中心小学,湘桥区意溪中心小学面对多年来因教师数量少,学校教研活动难到位的实际,学校领导班子直面困难,立足用科研促教研,借助“同步课堂”的技术优势,依托中山市——潮州市教育结对帮扶的契机,着力培养本土“名师”,短短两年,迅速让乡村教育品质“立”起来。

“同步课堂”让深度教研成常态

推动智能技术与教育改革深度融合是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为从根源上解决乡村小学教研管理水平低下的实际,意溪中心小学以湘桥区“同步课堂”试点校的优势,借助省级课题《“双减”背景下同步课堂提高乡村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策略的研究》致力于同步课堂的建设及实践应用,在各级领导、专家的支持指导下,中心辖属各村小硬件设施到位,为教研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意溪中心小学秉持“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策略以及“让每位教师都有出彩机会”的思想,定时组织各学段各学科针对教学存在问题进行研课摩课,形成以中心为领头、网络教研为常态的团队深度教研模式,一批年青教师在团队深度教研磨炼中迅速成长,参加各级教学评比打破多个零的记录,有的成为镇甚至是区、市的优秀教师,刘艾榕老师还曾代表潮州市参加省学科大赛获奖。

2022年6月9日,意溪中心小学承办了湘桥区“同步课堂 智联教学”交流研讨会,活动以“同步课堂”模式分别展示了语文、数学、道法、美术、英语、音乐六节优质课,将优质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同步到辖区相对薄弱学校,体现“一课多班,优教提质”的课堂教学理念。参加当天活动的领导及同行均高度赞赏意溪中心小学敢于作为、主动作为的勇气和作风,认为同步课堂为孩子们开辟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同时,为缓解乡村教师结构性缺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打开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值得借鉴推广。

交流研讨会的积极反响提高了意溪中心小学将同步课堂作为信息时代一种新型教学帮扶机制的决心和信心。意溪中心小学大胆打破地域壁垒,开展与发达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深度教研活动,促进多维度拓展与交流。2023年3月27日,意溪中心小学与结对帮扶的中山市沙溪镇虎逊小学云端相聚,邀请两市小学道法科领域的专家和骨干教师开展深度教研活动,研讨“同步课堂”下的素养道法课。当天主课堂设在中山虎逊小学,分课堂在意溪中心小学,由本学年在虎逊小学跟岗学习的意溪中心小学刘宜云老师执教一节新授课,刘老师曾代表市参加广东省首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小学道法科比赛,是我市小学道法学科优秀教师。当天,刘老师设置多种教学情境,游刃有余地把控了主分两个课堂,充分调动起相距430多公里的两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很活跃。

课后,两地的道法教研员和骨干教师们通过网络实时进行交流评课,大家围绕“打造有价值、接地气的道法课”的教研主题,围绕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标(2022版)的具体要求发表各自的看法,共同的目的及“同步课堂”这种新颖的教研模式让研讨过程有深度、有温度,促进了两地教师们的专业发展。一根网线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一个平台实现深度教研,意溪中心小学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的步伐愈发坚实。

素养导向让思辩教学显价值

师:请同学们来评价老师的导游水平……

生:老师,我们小组准备了更精彩的景物介绍,也来当家乡的导游……

上面的生动对话来自2023年4月潮州市优课送教下乡活动的小学道法学科课堂。在中山跟岗的刘宜云教师特地赶回家乡,连续三天,分别与潮安区沙溪镇实验学校、饶平县新丰镇中心小学、枫溪区云步小学的三年级学生合作,在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的教学时呈现出浓郁的生活化、突出教学的平等思想、注重思维素养培养的崭新气象,充分发挥了“同步课堂”深度教研的课改实效性。

本节送课,最大亮点是教学设计上辩题解决的环节。这是意溪中心小学近两年开展的省级课题《素养本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思辩教学研究》实验主要成果。该研究课题围绕“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及“新时代思政课如何担负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两个教育大问题进行融合研究,立足小学道法学科教学创新,提炼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素养的“思辩教学”模式。作为该研究主要成员,刘老师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学习、善于表达、敢于辩论、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的思辩思想巧妙地融合到辩题的讨论中,当学生们通过合力展示拿到一张张来之不易的“导游证”时,刘老师适时抛出辩题“导游要推销家乡产品,能不能强行把游客带进购物点,要求大家购物?”水到渠成的辩题,均让三所不同学校的学生主动投入思考和激烈的辩论中,热烈的课堂形态看出探究与分享直击学生的内心。课后学生对刘老师的依依不舍看出学生们有了别样的道法课学习收获。这些场景凸显了道法课作为立德树人主渠道的课程价值,证明思辩教学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者的学习方式,达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育终极目的,提升师生的素养,落实了新课标的要求。听课的老师均表示,这样的道法课有趣味有意义有深度,非常成功。

在家门口“上好学”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发力方向。当前,我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在粤东西北地区,弱项在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在乡镇及以下学校,这与乡村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极不相符。广大的乡村小学必须借力省政府结对帮扶政策优势,明白“独行速,众行远”的道理,借助网络优势,实践深度教研,以名师带出更多乡村优师,推动乡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李健

关于民生关注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