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热点新闻

肠常预防,结直肠癌不可怕

发布时间:2023-06-07 10:27:02 来源:潮州信息网

市人民医院 梁树雄

去年国庆节,同学打电话给我,说他妻子(45周岁)胃肠不好,一年多来,中西医都看了,吃了不少药,现在病情越来越重,吃不下,肚子疼,大便没规律,瘦了十多斤。到我们胃肠外科住院后确诊为“结肠癌伴肝多发转移、肺转移”,两个多月后遗憾地离开人世。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据报道,我国消化道肿瘤早癌诊断率低于30%,也就是说,70%的人去检查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了。

虽然结直肠癌在世界范围内属于第三大恶性肿瘤,与其它肿瘤相比,大肠癌预期治疗效果较好,是早期发现可以治愈的肿瘤,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目前国内结直肠癌(除晚期肠癌外)总体上治愈率可达到75%以上,在低位肠癌患者占比高的情况下,其保肛率仍能达到90%以上,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广东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成为发病率第二高的恶性肿瘤。作为健康第一责任人,需要全民共同提高健康素养。

什么是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即所谓的大肠癌,就是发生在大肠的恶性肿瘤。我国结直肠癌中位发病年龄为58岁,比欧美等国家提前12-18年;男女比例约1.3:1。

什么人最可能会得结直肠癌?

1. 年龄大于40岁。

2. 长期烟酒史。

3. 慢性腹泻、便秘、便血史。

4. 血吸虫病、肠息肉史。

5. 精神刺激史。

6. 家族肠道恶性肿瘤史等。

7. 炎症性肠病史(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如果出现大便的改变,也需要提高警惕,包括:次数增加,大便硬结,量少,变细,不易冲走等症状;甚至混杂有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性黏液。如果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贫血、腹痛及腹部包块、便秘、便血、腹泻、腹胀、消瘦等表现,提示病情已经不轻了!

常用的检查方式

1.大便潜血检查:检查大便中有无微量出血,进而间接判断肠内有出血性病变。

2.肠癌粪便基因检测。

3.肛门指检:准确的直肠指检,大致可以确定距肛缘7-10厘米的肛门、直肠有无病变和病变的性质,80%的直肠癌都能被发现。

4.肠镜检查:肠镜可观察全结肠,并可做活检和治疗,是诊断大肠癌的金标准。所以,我们建议,40岁的人群每隔3-5年做胃肠镜检查;40岁以上合并有早期症状的人群则需要每年做胃肠镜检查。

如何预防结直肠癌?

1.多吃富含纤维素食品:高纤维素不但有助于促进肠内致癌物质排泄,还可稀释肠腔内致癌物质的浓度。少吃油煎、烘烤、熏制、腌制食品,尤其红肉(猪、羊、牛等)摄入量。

2.及时筛查发现:在有癌前病变或者有这种可能性的时候,及时筛查发现,治疗效果比其他肿瘤要好得多,提倡45岁以上普筛,直系亲属有消化道肿瘤的要提前到40岁甚至35岁做肠镜检查。积极治疗大肠炎症性疾病:一般发病10年后,每10年增加10%-20%的癌变率。

3.早期切除大肠息肉样病变:大肠息肉样病变包括结直肠腺瘤等,是与大肠癌关系最密切的一种良性病变。大约80-95%的结直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的。

4.减少吸烟与酒精摄入:吸烟与大量酒精摄入已经被证实是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也是刺激大肠癌基因产生的因素。

5.适当运动、减肥:缺乏运动、久坐、肥胖、熬夜被认为是肠癌的高危因素;年轻人尤其要注意,肠癌的年轻化大多与不良生活习惯相关。

积极地锻炼身体、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做到肠常预防,结直肠癌并不可怕。

作者简介:梁树雄,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暨南大学医学院,现在潮州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工作。学会任职:广东省医师协会胃肠分会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胃肠分会委员,广东省胃肠分会腹膜肿瘤专业组委员。为潮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擅长甲状腺及乳腺、肝胆胰脾、胃肠、腹壁疝等开放手术及腹腔镜微创技术。

关于热点新闻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