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历史名镇数大圩

发布时间:2023-06-09 10:10:18 来源:潮州信息网

□ 王永平

大圩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距离桂林十多公里的漓江东岸,是桂林的后花园,也是广西古代“四大圩镇”之一。古镇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它始建于宋代,盛于明代,到清末民初为最鼎盛的时期。因游漓江才有机会邂逅大圩,初入古镇,就被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惊到。一个不大的小镇,居然有那么多的历史文化遗存?古镇遗存着众多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且这些建筑都是气派非凡。小镇的主道大圩老街顺着漓江绵延2公里长的窄窄街道上,铺满了大小不一的青石板,青青石板路两旁是保存完好的各式老房子。古老的母亲河——漓江,缓缓地从它的腹地流过,滋润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大圩位于漓江之滨,距离桂林市才十来公里,与桂林市有着密切的地缘、江缘、人缘、商缘的关系,它因水而运(输)、因运而商、因商而城、因城而人、因人而文,有着“小桂林”之称。大圩镇中的民居建筑大多临江依山而建,南低北高,多为三进、四进式建筑,前后相通。外通码头、巷道,内通商业古街。每栋房子的设计十分合理,注重实用且讲究气派,前店后坊,商居兼用。每幢房子均由门前、天井、正房、厢房、后院组成。靠街的一般作为铺面从事商贸,设有楼梯可上二层。沿街商铺的门面并不高大,但大多雕梁画栋,用木雕、石雕加以装饰,显得气派辉煌。这样的建筑格局,可以窥见古代时候这里的商业贸易是何等的繁华热闹。

大圩古镇的万寿桥,也有着几百年的历史。这是一座由石块砌起的石拱桥,拱高8米,跨度16米,桥长29.6米,宽3.5米;桥两端的引桥为石阶,原设有石栏、石狮,如今石栏、石狮已荡然无存。该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开始为木桥,清光绪十三年改木桥为石桥;到光绪二十八年,重修为单拱石桥为我们所看到的现状。由于年代久远,桥面的石头已被磨得溜光发亮,有些已破损凹陷,石阶上间杂些许小草,倒也显得古朴自然。据当地人介绍,当年风靡全国的电影《刘三姐》剧情中,刘三姐和阿牛哥乘坐小船横穿漓江,在一座古老的石桥下定情,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万寿桥的东面重新建起了一座水泥桥“德福桥”,方便古镇出行民众及车辆的通行。

随着人流在大圩古镇匆匆地走一圈,感受千年时光流淌而来的涓涓历史,从宁静的古镇之中窥见几百年前的繁华热闹,体味这厚厚的历史积淀出来的文化和气韵,足以领略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期待大圩古镇继续保留着这独特的建筑和历史文化状态。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