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父亲与茶

发布时间:2023-06-17 09:26:45 来源:潮州信息网

邱树斌

父亲爱喝茶,会喝茶,常喝茶,喝茶是每天不可或缺的事,宁可三餐无肉,不可一日无茶。至于他从何时开始喜欢上喝茶,我没问,依稀记得,在我懵懵懂懂的孩提时代,他就经常和我爷爷在一起喝茶,有时我也上前凑热闹,拿支鸡毛扇,对着小炭炉扇一扇,看他们喝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偶尔我也跟着喝一杯尝尝,喝过几遍后,父亲继续泡茶,爷爷兴起就拿把椰胡拉一曲潮乐,怡然自乐,很惬意。

后来才知道爷爷和父亲当时喝的茶,大多是名为“黄旦”的土山茶,也有少量的凤凰水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凤凰水仙算是级别很高的茶叶了。爷爷贩卖过茶叶,对茶叶有一定认识,父亲闲暇时经常帮爷爷烘茶、包茶。爷俩常常在一起品评讨论茶叶的品质及茶汤的滋味,属于较早接触茶叶,了解茶叶的人。

父亲现在不单能区分出:红茶、绿茶、白茶、黑茶、乌龙茶等几大类茶,还能从单丛茶滋味香型上区分出:凤凰水仙、鸭屎香、锯朵仔、蜜兰香、芝兰香、大乌叶等品种,当然也能区分铁观音和大红袍等茗茶,甚至能判别鉴定出茶叶品质的高低。

父亲懂品茶,会喝茶,但他喝茶和他的为人处世一样,随缘,随意,不计较,不挑剔,宛如禅家讲的“平常心”,何谓“平常心”?即澹泊自然,困来即眠,饥来即食,不必百般思索,亦不必千番计较。从一泡五分钱至一泡二百元的茶他都喝过,但并未因为喝过二百元一泡的茶,而嫌弃一泡五毛钱的茶。

父亲喝茶不挑剔,他认为,茶有百般品,适口者为佳,一直还是习惯喝单丛茶为主。年轻时,爷爷卖什么茶,他就喝什么茶,没得挑,后来为了养家糊口,为了我们兄弟姐妹的学费、生活费,收入都投在我们身上,肯定不敢奢望喝好茶,至多是买些口粮茶,现在呢,子女及晚辈们送他什么茶,他就喝什么茶,很随意,无论茶质高低,不论浓酽与清香,从来不曾嫌弃,当然如果有好的茶叶,他更喜欢多喝些,如果遇到懂喝茶的亲友,他就毫不吝啬地将好茶拿出来分享,什么茶算好茶,父亲认为适口为宜。哲理,真是哲理,人各有追求,各有各的爱好,各有各的认知,合适自己才是最好的。人人都喝茶,可是不一定人人都说得出喝茶的道理。

尽管他懂喝茶,能喝出门道,尝出滋味,但喝茶不讲究,简简单单,毫无仪式,不拘于泥,哪怕是很贵重的茶,喝起来也不讲究,水还是用过滤的自来水,茶具还是同样的茶具,不像茶道中须讲究,罐、炉、炭、锅、壶、杯等器具及水源。

常言道,人生如茶,或清淡,或浓酽,或甜香,或苦涩,只有亲身品尝过才懂其中滋味。已知天命的我,方懂父亲的艰辛,再多的苦,再多的难都默默地扛着,不叫苦,不喊累,努力朝着甘甜的方向迈步,当苦尽甘来时,一如既往,没有溢于言表,甘苦自知,朴素如旧。

父亲很仁慈,常怀一颗慈善心,敬老怜贫,赈济邻朋,毫不吝啬。然而自己穿着却十分朴素,一件便宜的T恤穿了超十年还在穿,常常可能因衣着朴素被他人视为糟老头,但他毫不介意。有一次我回到家和父亲喝茶时,他说,刚去一家商店购物,店主刚好在泡茶,便招呼他喝茶,并连声说:“这鸭屎香,很好、很贵,可能你一辈子都没喝过这么好,这么贵的茶” ,盛情难却,他也不客气连喝两杯。店主问着说,是好吧!没喝过这么好的吧?父亲道谢后,幽默地应答:“好、好、好块会烧”。

父亲虽有好茶喝,喝过好茶,但从不炫耀,没有溢于言表,被人瞧不起也无所谓,也不争辩。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