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26 09:44: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之一,是一座充满魅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大都市,是欠发达地区“寻宝取经”的重要目的地。为深入推动干部思想作风转变,走出去调查研究,近日,市中青一班、二班学员来到深圳大学开展主题为“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专题培训”的异地教学,在面对面聆听参与缔造“深圳奇迹”的专家学者现身说法,以及现场观摩深圳优秀企业、先进模式中,探寻可供潮州复制推广的良方。
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
“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敢闯敢试,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这是深圳特区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之一。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也指出,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是广东最鲜明的标识。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深圳就是依靠改革、开放、创新,由落后的边陲小镇华丽转身,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从“三来一补”的突破,到克服产业迁移的阵痛,再到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从高新区的创办,到高新投、创新投、中小贷等平台的设立,深圳每一步的改革都源于思想解放,源于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我市各项改革都进入“深水区”,“三大战役”进入提升期,剩下的“硬骨头”越来越难啃,如果不推动思想大解放,就无法破除因循守旧之“冰”、不思进取之“冰”,就无法让干部挣脱利益固化的藩篱和本位主义的束缚,从不合时宜的惯性思维、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
学员们普遍认为,学习深圳,首先要学习深圳精神,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通过思想解放不断消除认识误区、凝聚改革共识,以“有解思维”溶解“躺平思想”,多想“怎么干”,少说“不能干”。同时,要大力营造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真正为有力有为者撑腰鼓劲,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
借梯登高方能风光无限深圳是链接全球资源的“创新之都”,诞生了华为、腾讯、迈瑞、华大基因、比亚迪、大疆等行业标杆,孕育着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有高交会、文博会、海博会和深圳时装周、创新创业大赛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展会活动,更有来自国内外的各行各业高层次人才。在大族激光和美团大数据中心,学员们现场体验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场景,详细询问公司在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引进培育等方面的情况。天安云谷是深圳产业升级示范与城市更新示范项目,搭建了涵盖党群、政务、警务、产业、商业、园区等方面的智慧运营系统,让学员们感受到国际化智慧产城社区的独特魅力。
“省确定深圳与潮州对口帮扶协作关系,是我市实现跨越赶超的重大利好”,来自发改、工信、商务等领域的学员认为,“早在2007年深圳就在我市建立产业转移园,三环等企业也在深圳设立研发机构,深圳还有丰富的潮人潮商资源,借力深圳发展的基础扎实、前景广阔。”今年来,我市已在深圳举办了“房地产+酒店”专题招商引资推介会,与罗湖联手打造“反向飞地”项目潮州—罗湖创享岛,搭建了产业转移主平台,各县区和招商先锋队也多次到深圳开展招商推介和学习取经,实现了良好开局。下来,应该借助深圳这个大平台,聚焦制造业当家、绿美潮州生态建设、海洋牧场建设、文化强市建设等中心工作,主动融入大湾区、拥抱全球市场,努力链接一批创新资源、发掘一批前沿技术、吸引一批优秀人才、引进一批重大项目,为潮州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能。
深圳有着一流的营商环境,2022年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排名全国第一,其中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两个指标排名全国第一。去年,深圳出台了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制订了12个领域200项改革措施,标志着深圳营商环境步入了5.0时代。来自发改领域的学员认为,目前我市已经出台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举措,要学习总结运用深圳经验,把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来抓,把市场化法治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维护好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真正让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022年深圳市生产总值超3.24万亿元、排名亚洲第四,2021年公共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万亿;新兴产业对GDP贡献率达53%,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76%;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2.3万家,PCT申请量连续18年居全国首位;世界500强企业10家,营业收入超500亿元企业达22家。课堂上,看到课件中一组组深圳创新发展的傲人数据,学员们在钦佩赞叹的同时,心里也不由地嘀咕“两市差距这么大,深圳的经验潮州学得了吗?”
或许是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老师解答道,深圳发展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政策、地理优势,这就决定了学习深圳经验,不能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生搬硬套,而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从每个城市自身的发展基础、阶段和条件出发,找准合适的定位和路径,同时也要注重汲取教训,少走弯路,最大限度降低试错成本。比如深圳正在大力培育“20+8”产业集群,其中不乏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激光与增材制造、合成生物、量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或未来产业,如果没有足够的产业和人才支撑是难以在潮州落地的。相反,潮州可以发挥独特的文化优势、生态优势,借助深圳的人才、资本、技术等力量,在培育发展文旅、康养等产业上实现大的作为。
有的学员建议,当前我市高端技术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可以鼓励陶瓷、食品等龙头企业通过“总部和生产在潮州,研发在深圳”的模式,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要积极承接深圳的产业溢出,争取深圳企业采取“总部和研发在深圳,生产在潮州”的模式,把潮州打造成为深圳企业向外发展的“飞地”。
“走出去”还需“请进来”
在学习过程中,不少老师表示对潮州很是向往,但很遗憾对潮州实际情况还不甚了解,难以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有的学员认为,让潮州干部“走出去”增长见识、提升本领,用所学所得指导具体工作固然重要,把更多专家学者“请进来”,用他们的经验、资源和智慧为潮州发展建言献策、牵线搭桥,也同样重要。有的学员还建议,可结合当前大兴调查研究之机,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借助“外脑”形成更多高质量的对策建议。如在园区开发建设中,涉及园区定位、开发主体、产业规划等顶层设计,以及土地整理、投融资、招商引资等具体操作,专业性较强,可借助专家或专业团队的力量,实现方式理念创新和效能效益提升。
来源:潮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