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5 09:34:49 来源:潮州信息网
黄冈镇找准“一城一廊一海湾”饶平发展新格局的县城发展定位,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网箱深水处,鮸鱼、斑鱼等优质深海鱼类自由游弋,渔民抛下饲料,鱼群便瞬间欢欣雀跃;高新企业里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技术人员忙于操作检查,科研人员正研发新产品,一派繁忙景象;夜幕降临,山霞村党建文化公园灯火亮起,漫步其中,好不惬意……饶平县黄冈镇处处涌动着一股奋进热潮,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
今年来,黄冈镇紧紧抓住省市县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的有利契机,抢抓各大利好政策叠加“黄金期”,找准“一城一廊一海湾”饶平发展新格局的县城发展定位,打造经济特色鲜明、社会事业进步、生态环境优良、功能设施完善的城区镇,奋力跑出黄冈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一线观察
创新赋能产业 打造县域经济“新引擎”
在饶平县杰汛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忙着将刚打捞上岸的鮸鱼进行加工,只见他们分工明确,动作娴熟,不一会儿,一条条二三十斤的鮸鱼就被处理成鱼肉和鱼鳔。作为黄冈镇海水网箱养殖的龙头企业,杰汛水产公司拥有深海网箱2000个,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主要养殖赤嘴鮸鱼、海红鱼、拉菲黄鱼等海鱼。
“我们还将鱼鳔制成鱼胶,销往广州上海等地,提高海鱼的经济价值。”郑玉婷的父亲创办了这家公司,在深圳接触学习了电子商务后,她决定将电商经验带回家。郑玉婷介绍,去年公司开始全面“触网”,通过抖音、小红书等电商平台,让本地的原生态海鲜水产品“游”上互联网,拓宽了销售渠道也增加了效益。
黄冈镇拥有优良的海域环境,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优势资源,该镇大力发展海上和陆基养殖产业,推进渔排“木改塑”改造升级和陆基中高密度养殖,全面优化养殖环境。同时,突出抓好现代水产养殖业,不断优化传统网箱、池塘养殖和滩涂贝类养殖方式,做大做强海产品精深加工,推动水产养殖从“低效益”走向“高效益”。今年上半年,黄冈镇鱼(虾)塘养殖面积33675亩,水产品总产量1.5万吨,产值2.7亿元,有力推动“蓝色海洋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如何推动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实现高端化、智能化发展?近年来,黄冈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引导多家获批设置省级博士工作站的企业钻研核心技术,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广东铭康香精香料有限公司的质检室里,科研人员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
在广东铭康香精香料有限公司的质检室,几位科研人员正操作闪点仪对香精产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公司科研人员占员工总人数的45%,每年在科研创新上的投入比例在6%以上。”公司供应链中心总经理林添惠介绍,该公司的技术研发中心配备了国际先进的研发、分析、检测、应用等仪器设备,由多位国内外资深调香师和各专业高级技术人员组成了技术团队,通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公司在香料提取技术、合成技术、微胶囊香精技术等香精香料行业关联技术领域已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去年6月,公司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搭建起了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吸引了更多高层次人才聚集,助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挖掘文旅亮点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踏上汛洲岛,长长的海岸线,水碧沙细,鹭鸟觅食,观海步道整洁优美,水光山色尽收眼底,岛上道路平坦,绿树成荫,犹如走进了一幅美丽的海岛新画卷。海岛上的力诚度假区正在加紧建设,该景区占地约1000亩,目前已建设潮人之帆、民宿酒店、海滨浴场、山顶公园等景点,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文化海岛体验之旅。
汛洲岛实施整岛旅游开发,打造海上文旅新亮点。
近年来,黄冈镇立足特色文旅资源,加快文旅项目建设步伐,完善文旅基础配套设施,重点推进汛洲岛力诚博物馆文化小镇项目建设,实施汛洲岛整岛旅游开发,探索“政府+集体+企业+村民”的共建共管共享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农旅、文旅、海旅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发展,奋力打造海上文旅新亮点。
“黄冈镇遵循修旧如旧原则,采用‘文物+保护+创意’模式,协调推进县城丁未路旧街区改造项目建设工程,打造独具特色的街区风景。”黄冈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还着重培育农旅康养产业,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推动旅游资源产业化发展。
黄冈镇把零散耕地有效串联,将“小田”变“大田”。
在仙春村,70余亩绿色稻田映入眼帘,水稻长势喜人,稻香扑鼻,丰收在望。原先,这片田地都是撂荒耕地,如何把零散耕地有效串联,将“小田”变“大田”?今年年初,黄冈镇积极争取并科学规划专项资金,全面实施农田灌溉渠系清淤、整修、硬底化,通过规范养殖业排污系统提升灌溉渠系水质,恢复农田干支斗农毛渠。同时,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动村级党组织成立农业合作社,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精心培育党员种植大户,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既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又有效解决土地撂荒弃耕问题,带领村民集体致富。此外,积极引入新生产模式,将狮头寨村38亩“占耕种桉”改造为“稻花虾”耕作模式试点,带动村民实践“稻花虾”耕作模式,通过虾塘的微循环,增加水稻田的肥力,减少化肥、除草剂等使用,实现“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切实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收益。
建设绿美黄冈 绘就幸福生活“新画卷”
打开水龙头,哗哗的自来水不断流出。看着清澈的自来水,汛洲岛村民郑玉桂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今年1月,汛洲岛跨海供水工程全面完成建设并正式通水,岛上村民终于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
汛洲岛是黄冈镇的一个海岛村。长期以来,汛洲岛淡水资源短缺,岛内群众饮用水主要依靠打井抽取地下水源解决。近年降雨量少,汛洲岛地下水已接近枯竭,旅游高峰期,正常供水更是成为“老大难”问题。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2021年,汛洲岛跨海供水工程正式动工。这条7.56公里的供水管道穿山跨海,将一股股清泉流入家家户户,不仅结束了海岛群众盼水苦、用水难的历史,对优化海岛旅游投资环境同样意义重大。
黄冈镇一直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上用心用情用力,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放在心头——深化治涝行动,推动旧城区内涝整治工作;深化治堵行动,推进五号路和建设路东段延长线等市政道路项目建设、开展县城区背街小巷破损巷道及阳沟“清零”行动;深化环卫体制改革,做好县城区无物业管理小区改造提升,实施食品“两小”整治,坚决整治“脏乱差”问题……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不断为民生“加码”,幸福黄冈越来越有温度。
脚步来到山霞村党建文化公园,绿草成荫,鲜花吐艳,党旗与入党誓词交相辉映,石桌石凳、红砖步道、活动广场错落分布在173棵百年荔枝古树之间,孩童在树下嬉笑打闹,好不惬意。很难想象,此前这里还是被村民诟病的乱搭乱建重灾区。
“以前山霞村乱搭乱建、私占公地等问题突出,村民反映强烈,成为基层整治的顽瘴痼疾。”山霞村党委书记许如雄介绍,为打开治理新局面,推动山霞村向着乡村振兴发展的“大民生”目标阔步前行,在黄冈镇党委的支持下,该村全面开展乱搭乱建清拆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拆除违章建筑物800多间6万多平方米。同时,山霞村在保留部分百年荔枝果树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打造了集党建文化宣传和村民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党建文化公园,村民幸福感显著提升。
山霞村党建文化公园景色优美。
山霞村的蜕变,是黄冈镇建设绿美乡村的生动写照。近年来,该镇坚持“见缝插绿”绿化理念,打造了一批绿美村庄、绿美村道、绿美校园,提高村民绿色获得感。强化农房规划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将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同时,扎实推动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持续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严打严控违法违规吊养,严禁牛蛙养殖和违规生猪养殖,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一幅绿美乡村画卷正在黄冈镇徐徐展开。
■一把手访谈
黄冈镇党委书记沈吉蕊:
立足县城“主人翁”定位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铆足干劲开新局,勇毅前行谱新篇。接下来,黄冈镇将如何乘着“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利好政策东风,立足资源禀赋,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黄冈镇党委书记沈吉蕊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黄冈镇将锚定“龙头提质”发展目标,坚持制造业当家,支持“四梁八柱”企业创新发展,通过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整体效能,并强化“大招商”综合举措,做好水族机电、电子茶具强链、补链、延链文章。同时,全面盘活“向海而生”海洋经济,大力发展海上和陆基养殖产业,推进渔排“木改塑”改造升级和陆基中高密度养殖,全面优化养殖环境。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打造预制菜产品,抢占水产新赛道。推动海旅产业加快发展,打造“闲趣文化慢生活、浪漫海岛微度假”汛洲岛旅游景区。
“我们将立足县城主人翁定位,主动谋划凤江新城长远发展,着力提升县城发展承载力,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沈吉蕊表示,该镇将大力推进“三旧”改造和“两违”整改,整合盘活土地资源。持续抓好美丽圩镇建设,统筹绿美村道、生态廊道建设,改造提升旧民居、旧街巷,以创建国家卫生县为抓手,加快实施县城区新型城镇化补短板、背街小巷清零无物业小区改造等项目,全力保障县城发展需求。同时,大力推进“绿美黄冈”建设,扎实推动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坚定不移擦亮绿美黄冈靓丽底色。
■记者手记
创新赋能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深化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再到为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的一系列实招硬招,黄冈镇以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举措让人印象深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创新意味着转变发展思路、突破核心技术、引领高质量发展。
如何依靠创新,为黄冈镇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大动能?笔者认为,黄冈镇要做好产业转型发展这篇文章,让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齐头并进、提档升级,着力丰富新业态,释放经济新活力。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持续迭代升级人才政策,提升住房、医疗、社保、就业、入学等服务保障能力,吸引更多人才安心舒心就业创业。作为企业则要立足自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企、技术强企、网络强企,推动企业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做精做优,做实做强,闯出新路子,实现高质量发展。
扫码观看 更多内容
总策划:黄树荣
执行策划:陈天岳 吴俊溪 林桢武 邱显华
统筹:郑健
文字:郑新培
摄影:蔡泳 谢平勋
责编:李灿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