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5 14:49:32 来源:潮州信息网
消暑凉茶记
周建苗
凉水,并非煮开了,放凉的水。
凉茶,也非茶。
这儿说的凉水、凉茶,是青草水,南方人喜欢叫之为“凉水”、“凉茶”,为消暑的一种时饮。茶非茶,水非水,为一种地方传统吧。
《南宋市肆纪》中的诸市,记载有“瓦子勾栏,酒楼,歌馆,赁物,作坊,游手,市食,果子,菜蔬,粥,豝鲊,凉水,糕,蒸作从食”,其凉水多指放冷水、凉茶水吧。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十二记载:“一人好烧鹅炙煿,日常不缺。人咸防其生痈疽,后卒不病。访知其人每夜必啜凉茶一碗,乃知茶能解炙煿之毒也。”这儿的凉茶,也即是凉茶水,有解毒之效。
明代李廷龟《月沙集》记载:“老僧惊出迎之。急求凉茶。连倒二瓯。”其凉茶,也是凉的茶水。元代洪希文《明皇太真避暑安乐图》诗云:“已剖冰盆金粟瓜,旋调雪水试凉茶。”是以冰盆金粟瓜调制成的冰饮吧!
可见凉茶、凉水,多指凉的茶水,抑或是冰果、冰水诸类,以之消暑。
《广东志书》石城县曰:“夏月作凉茶会,俗合茶?为末用,凉水发之成花,可解热。”?[chéng],橙的异体字,可能是以橙、茶叶为末的凉茶,饮之解暑。石城县,今属江西赣州,这是较接近凉茶的记载。
清末民初徐珂编撰《清稗类钞》记载:“茶馆之外,粤人有于杂物肆中兼售茶者,不设座,过客立而饮之。最多者为王大吉凉茶,次之曰正气茅根水,曰罗浮山云雾茶,曰八宝清润凉茶。又有所谓菊花八宝清润凉茶者,则中有杭菊花、大生地、土桑白、广陈皮、黑元参、干葛粉、小京柿、桂圆肉八味,大半为药材也。”这是凉茶的由来吧!
潮汕的夏天,天气炎热,气候潮湿,山林茂密,多有瘴气。自古以来,人们多以饮用凉水、凉茶习惯,清凉,解毒,消暑。
我家,也常饮凉水。住在乡村,多从地里拔来了蛇舌草、车前草,抑或摘了金银花、桑叶等等,一种或多种夹杂,熬着煮水喝,祛火清凉,解暑。隔三岔五的,家中便会煮上一锅,放凉了当水喝,为生活的日常。
小时,我在乡镇读书。夏日炎炎,校门口的小卖部,也会出售着凉水。那是煮的开水,里面放了一把菊花,加了几勺咸梅汁,也为消暑、止渴之物。下课了,经常会围满了学生,一大铁锅水一杯一杯地卖着,二毛、五毛等的,有着读书的美好记忆。
很具地方特色的青草水制品,要数草粿了。
草粿,是草药仙草(凉粉草)煮水,加以淀粉熬制的,黑色的凝状,透亮,嫩滑,略显Q弹,有淡淡清香,清热解暑。儿时,我常是端着碗,走出巷口,在推着自行车的阿伯那儿,买上一碗,再撒上一些白砂糖,抑或乌糖,吃着滑爽清甜,很是美味。
如今,人们也有乡村也有穿街过巷出售,还有的把之开成了小店,也有美名叫之“烧仙草”,食者甚众。
潮汕地区,也多有凉茶铺。小店不大,有如中药草铺,装修较有特色,古香古色,很有文化韵味。有的还会在门店边立有一老者铜像,更为吸引人了。
铺子向街,门口的板桌上,摆着数十个的热水瓶,每个瓶子贴着不一样的凉水名字。有牙痛茶、清喉茶、感冒茶、酸痛茶、胃炎茶、止嗽茶、利尿茶、口炎茶、祛湿茶、清热茶、苦水等,丰富多样,任喝者选择,有症者可喝,没有者喝了消暑保健。
凉茶铺中,也常有一老者,算是赤脚医生吧。见来喝凉茶者,便问一些症状,抑或是望望、看看,然后建议喝什么凉茶,像是医生一样,让人喝着放心。
夏日我喜欢喝苦茶,像是灯笼草等熬的,味道特苦,闭着眼,一口灌进去的,喝完口中还是苦的。多喝了几口矿泉水,苦味才淡了些,为“苦尽甘来”吧。
我甚感奇怪,喝了凉茶后的隔天,身体感觉也舒服多了,不知燥热,精神也好了不少,或许这便是凉茶的功效。
“夏养心,苦归心”,夏日喝苦茶,也是时令凉茶。《本经补泻温凉药》记载中,有补、泻、温、凉之药之说,或是凉茶铺的老者,来自祖传,多懂药性,也懂医术,喝之有效。
曾有一在深圳的潮汕朋友,夏日有空时,总会寻找喝凉茶,穿街走巷,在一凉茶铺喝上一杯,感觉便舒服多了,夏日的暑气也不见了。
这也难怪潮汕的“土味凉茶”,很受人们欢迎。
其实,潮汕地区的菜市场,多是青草出卖的。
人们常把之当菜买之,上菜市场也会买上一些,如蛇舌草、金银花、车前草、茅根、桑叶、猫毛草等,买回去煮水喝。当地人多少也识一些中草药,不过没有凉茶铺的人专业罢了。
在汕头、潮州、普宁等地区,还有青草药市场,是从附近的地里、山中采来出售的。人们也常往那儿买之,可能凉茶铺的青草药,也是从那儿买的,就地取材的吧!
“既不凉,也非茶”,这是解暑的凉水、凉茶,潮汕人的生活日常。偶尔喝之,不仅清热解毒、祛火除湿,还能够保健养生,夏日的燥意也减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