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热点新闻

潮州观察︱县域竞跑亮新招,为潮州高质量发展添彩

发布时间:2023-07-28 10:15:00 来源:潮州信息网

7月24日,潮安区、饶平县和湘桥区同时召开全会。在回顾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深刻把握省委“1310”具体部署,深刻认识发展大势,推动各区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再造新优势、勃发新气象。

综观三份全会报告可以看出,在“时与势”齐聚、“危与机”并存的当下,潮州各区县正紧抓机遇、瞄准既定目标,铆足劲头竞速奔跑,在高质量发展大局中体现担当作为,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努力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繁荣美丽。

紧盯“关键一招”

破障碍增活力

紧盯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各区县将破除各领域体制机制障碍,持续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

在打好“三大战役”提升仗上,各区县都将围绕“比”字开展工作:潮安区将全面铺开“六个比一比”,开展“万千百个”活动,湘桥区将开展“比学赶超”“争先晋级斩尾”相关行动。潮安还提出,要强化“有解思维”,对重点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再细化再实化,同时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强城建投、产业投两大平台核心竞争力,推动“有为财政”建设。

诏安—饶平跨省办电专窗。

优化营商环境,各区县也拿出好招。在全市率先实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全覆盖的基础上,潮安将借鉴大湾区先进地区改革经验,系统推进“点单式”“集成式”改革,全面实施“拿地即开工”,并充分发挥“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效应,推动“小窗口”解决“大难题”。饶平县将推行“异地受理、属地审批、就近取证”全新政务服务互通模式,探索推进饶平、诏安两地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湘桥区将用好“驻·聘联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开展“同心暖企”行动。

在抢抓对口帮扶协作契机上,各区县都有了清晰思路。

潮安区提出,把握深圳对口帮扶协作的战略机遇,以机制对接、规则衔接、交通连接、产业承接,全方位融入对接“双区”建设,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新门户”。饶平县将抢抓深圳市盐田区对口帮扶协作契机,积极争取深圳在配套政策、项目布局、资金安排、要素供给、招商引资等方面向饶平倾斜,让更多资源要素流入饶平。湘桥区也将加强与深圳市福田区在制造业、商贸、民生等重点领域务实合作,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各区县聚力塑造新优势。潮安将加强与潮商潮侨密切往来,紧盯重点区域精准招商,努力招引一批信心回归的标志性项目。饶平将充分发挥各级招商队、招商顾问、各地商会、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作用,聚焦“五大优先招商产业”“六大产业集群”开展敲门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力争引进一批“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高的新产业、新项目。湘桥也将深化“书记侨领面对面”“区长潮商面对面”等工作机制,加强海外联谊,鼓励引导潮侨潮商回乡投资兴业。

立足区域特色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潮安以推广“凤塘模式”铺开15150亩“工改工”,“一地一策”规划建设镇级特色产业园;在饶平,年产值约546.23亿元的55家企业稳驻“八大产业园区”;湘桥区被省评为2022年工业稳增长优秀县(市、区)……上半年,各区县实体经济不断壮大,活力更足。

接下来,各区县仍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以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为牵引,加快构建富有潮州特色、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建设产业体系上,各区县均立足“特色”二字,努力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进。

潮安将以打造预制菜产业和“糖果小镇”“两条腿走路”把食品工业搞上去。纪金娜 摄

潮安区将加快陶瓷、食品、不锈钢、印刷包装等特色产业数字化赋能、智能化转型,推进以古巷、凤塘陶瓷卫浴产业—开发区现代产业—彩塘高端五金不锈钢产业—庵埠食品、印刷包装产业为主体的潮安特色产业走廊建设,以打造预制菜产业和“糖果小镇”“两条腿走路”把食品工业搞上去。瞄准产业发展方向,培育壮大安全应急、生物医药、智能卫浴等新兴产业,发展光伏发电、新型储能、森林碳汇等绿色低碳产业,聚焦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等领域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奋力打造制造业强区。

饶平县将加快建设海洋强县,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临港产业集群。受访者供图

饶平县将加快建设海洋强县,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临港产业集群;发挥龙头项目带动作用,积极抢占临港工业、海上风电、氢能、新型储能、海工装备制造、港口冷链物流等新兴产业风口,提升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深入实施传统产业升级工程,鼓励支持食品加工、陶瓷、水族机电、电子茶具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更多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打造一批事业长青的“饶平老店”。

湘桥区突出陶瓷、食品、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优化提升,引进和培育新材料、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优先发展光伏发电、新型储能、森林碳汇等绿色低碳产业。通过持续开展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培育行动,培育更多“四梁八柱”“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

在打开空间、拓展平台上,潮安将深化拓展“1+5+N+X”产业园区空间,依托东山湖现代产业园、高铁新城和大岭山产业园“三大平台”,高标准打造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饶平正加快推进总投资8.8亿元、总面积达28.32万平方米的饶平县高铁产业园、樟溪低碳工业园、潮州港小红山产业园等3个工业地产项目建设,切实解决投资者购地建厂周期长、初始投资大等问题。湘桥将抓好南山分园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和官塘园区、铁铺瓷泥产业转移园区2个特色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功能,探索园区公司化运作。

强县促镇带村

“百千万工程”再发力

强县促镇带村,推动城乡协调联动、融合发展,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题中之义。各区县均提出,要通过产业培育、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把强县与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努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在发展富民产业上,潮安和饶平都提出,要把握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的契机,拓展“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服务+制造”等产业共建模式,主动融入珠三角地区产业分工体系。

潮安将实施现代农业增效行动,做好“土特产”文章,因地制宜发展凤凰单丛茶、文祠橄榄、金石花卉、江东蔬菜等特色农业,推动特色农产品走进湾区、走向全国。饶平将因镇施策持续做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做大做强“五项富民重点产业”。湘桥将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延长官塘牛肉、磷溪卤鹅产业链和价值链。

深耕“蓝色粮仓”,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同样成为饶平实现县域振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环。紧紧抓住“饶平海域是全省最适合发展海水育苗的海湾之一”的优势,饶平将大力发展海水种业和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水产品预制菜产业,着力构建从育苗、养殖、装备、精深加工、销售到餐桌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条,从而加快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体系,全力打造海上新饶平。

加强要素保障,将赋能“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潮安将深化扩权强县、强县扩权改革和镇街体制改革,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积极争取和承接发展所需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赋能高质量发展。饶平将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特别是要抓实“三块地”改革,推动“村财增收行动”走深走实,健全完善“组财村管”制度,激活乡村发展活力。湘桥将通过深化镇街体制改革及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提质增效行动,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登记发证。

践行“两山”理念

走绿色发展之路

建设绿美潮州,每个区县都是一块绿色“拼图”。各区县均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现代化建设全过程。

增绿,将厚植绿美生态底色。潮安将围绕“一廊一江一道”绿美生态框架,加强凤凰山自然生态风貌保护,强化古树名木保护管理,高质量建设一批生态廊道、绿道、碧道,推广“四小园”奖补新模式,建设更多花园镇、花园村。饶平将全面梳理绿化空间资源,充分利用“四旁”“五边”见缝插绿、见白植绿,建设更多“口袋公园”,提升绿化美化品质。湘桥将广泛开展“乡贤晒佳木、万木竞芬芳”植树造林活动。

护绿,将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潮安将大力推进韩江、枫江、内洋南和内洋西总干等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水域岸线保护。饶平将统筹抓好古树保护、森林防灭火、退桉还林等工作,实施红树林营造修复项目等。湘桥将深入开展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禁泳禁钓行动,推进枫江深坑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潮安提出,将优化中华穿山甲、韩江鼋、潮州莸等珍稀动植物生存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用绿,将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瞄准自家资源禀赋,潮安将布局发展新能源产业项目,稳步推进国家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加快青麻园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饶平将充分发挥当地“国宾茶”“中国岭头单丛茶之乡”等品牌效应,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因地制宜发展单丛茶、油茶等农林特色产业等。湘桥将加快沉香、夏威夷果、佛手果、油茶等种植基地建设,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以及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林下经济新业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市率先与碳汇企业合作开发碳汇资源的基础上,饶平还将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探索水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碳汇权益交易、生态补偿等机制,谋划打造碳汇产业示范试点。

文化传承发展

力争文旅“旺丁旺财”

潮安区推进从熙公祠、信靠龙窑等文化遗产保护活化,凤凰山革命公园、凤凰山畲族文化馆建成开放;饶平县举办2023年新春音乐烟花晚会、县第二届文化旅游美食节、“凤江杯”龙舟赛等系列文体活动,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271万人次、比增42.86%;湘桥区成功举办首届潮州(磷溪)卤鹅文化周……上半年,潮州各区县文旅发展亮点频频。

延续这一热度,各区县将在推进文化强区、文化强县上再发力。潮安区将以市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为牵引,聚焦“三大人文景观带”,强化历史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开发,用活“左联文化”等红色资源,加强凤凰山畲族发源地文化保护传承,加强古寨、古祠、古楼、古塔、古村落等文物保育活化,推进龙湖古寨建筑群等省保文物项目申报国保单位。通过推进非遗品牌化、产业化、数字化发展,走好“精品+产品”路线,推进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工艺师梯队建设。

小品《打疫苗》。黄敏璇 摄

饶平县将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扩大“凤江潮”等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倾力办好“凤江戏苑”、中华灯谜文化节、文化旅游美食节、“百千万工程”文旅嘉年华和迎新年马拉松比赛等活动,鼓励推出更多展示饶平特色和时代气质的文艺精品,让老百姓既“富口袋”更“富脑袋”。同时,加快推进苏区文化旅游经典区、汤溪湖休闲度假区、汛洲岛力诚博物馆景区等文旅康养项目和文体设施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

湘桥区将深入实施潮州文化探源工程,加强历史遗存、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抓好古城保育活化,配合推进百花台民俗文化综合体、镇海楼续建工程建设,争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实施潮州文化大传播大发展工程,建设“遇见湘桥”对外宣传采访基地,并发挥210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影响力,坚持数字赋能、创意驱动,推动64项非遗项目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湘桥将努力延伸文旅产业链条。图为潮州古城文创集市。黄敏璇 摄

在这方面,湘桥还将依托自身优势,延伸文旅产业链条,力争“旺丁旺财”。如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将景区景点串珠成链,使“古城游”“乡村游”相得益彰。又如发挥陶瓷、婚纱礼服产业优势,打造工业旅游线路。此外,培育非遗研学、体育康养、自驾车露营等一批更具参与性和沉浸式体验的乡村文旅项目。该区还将依托丝路文旅发展合作联盟,加强与泉州市鲤城区的沟通对接,实现互促共赢。与深圳市福田区合作开展“福桥联动文化游”,促进两地旅游资源优势互补。

增进民生福祉

让发展成果惠及民众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上,各区县都提出,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落实好市教育、医疗卫生、民政三年提升计划,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潮安区将聚焦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强化就业帮扶,深化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大力支持重点企业稳岗扩岗,鼓励企业开拓见习岗位,着力建设一批就业实训基地,组织更多专业技能培训,让企业和就业者通过见习实训双向发现、双向选择,实现更加稳定、更高质量的就业。

同时,用好深圳对口帮扶资源,深化与深圳市罗湖区的合作,谋深谋细一批民生项目,加快推进区第三人民医院、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工程、华师附属潮州学校初中部校区、城区饮用水应急水源及区第三水厂工程等项目建设,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饶平县将努力推动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加快推进总投资18.4亿元的县凤江新城实验学校等38个重点教育项目规划建设,全力做好今年度20所“麻雀学校”撤并整合工作,同时加快推进总投资8.25亿元的县体检康复中心及宿舍楼等5个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饶平还注重解决农村群众饮用水“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推进饶平县中北部水资源配置工程等20个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并推动总投资3.14亿元的县颐养中心和县妇幼保健院托育综合楼项目开工建设。

湘桥区将统筹推进治涝、治堵,抓好农贸市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着力化解托幼难、养老难、停车难、上楼难等群众关切问题。深入实施防返贫奔共富计划,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独居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帮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提升“长者食堂”等养老服务。

来源:南方+

关于热点新闻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