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文明创评

创文创卫|垃圾分类,到底难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3-08-01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掣肘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行。左图:市区潮枫路一小区未设置垃圾分类桶,存在垃圾混装现象。右图:市区环城西路的智能分类垃圾桶损坏已久,无法正常使用。

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是再生资源回收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向和趋势,对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持续提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不少小区、街道旁的垃圾桶也进行了分类设置,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生活垃圾分类的难点在哪里?对此记者进行走访调查。

市民分类意识不强

“废弃的电子产品,能回收吗?”近日,在市区天水路,市民林先生站在印有“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的垃圾桶前犯了难,随后他只能将报废的平板电脑扔进其中一个垃圾桶中。林先生说,他只清楚塑料瓶、金属等是可回收垃圾,但像陶瓷碎片、纸张等,便不清楚是什么类型的垃圾了。林先生坦言,他对垃圾进行分类的积极性并不高,觉得比较麻烦,也没必要。

采访中记者发现,像林先生这样的市民不在少数。“如何将垃圾进行分类,没有明确的认识。”市民陈女士称,她每天家中都要扔一两次垃圾,很少有心思对垃圾进行分类,如果进行分类还要使用不同的袋子,着实比较麻烦。

市区北站二路一个住宅小区里设置了分类垃圾桶,但是每个桶内基本都存在垃圾混投的现象。记者走访时,一位业主拎着一袋垃圾直接投放到其中一个垃圾桶内,袋子里混装着牛奶盒、果皮、纸张等。“每次扔垃圾看到分类箱才想起来分类处理,但一回到家就忘了。在家处理垃圾的时候没有分类,扔垃圾的时候总不能打开垃圾袋挨个分吧。”对于垃圾分类,该小区的多名业主表示并不知道如何处理,小区的垃圾分类桶也几乎成了摆设。

牌坊街一家糖水店的店主告诉记者,店铺中产生的多为厨余垃圾,进行垃圾分类会花费很多时间,每天环卫工人推着车子来清理垃圾桶时,他会顺手投入清洁车中,暂时没办法对垃圾进行细致的分类。

分类设施配备不足

近年来,我市在市区设置了多个智能柜式垃圾箱,市民可自行扫码开箱投放可回收物。不过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市区环城西路一个智能柜式垃圾箱已经损坏,箱体布满了灰尘,箱体上的电子显示屏并未通电,投递口处还堵着不少塑料袋等杂物。垃圾箱“罢工”,不仅给市民的使用造成不便,也有碍观瞻、影响市容。

事实上,我市部分住宅小区垃圾分类设施也不完善,这掣肘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行。日前,记者在市区潮枫路一小区看到,5个白色的普通垃圾桶堆放成一排,桶上并未标注垃圾的种类,小区居民只能将垃圾全部倾倒在这些垃圾桶中。居民刘女士说,她之前曾尝试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将干湿垃圾分装不同的垃圾袋里,但是却发现小区没有设置分类垃圾桶,环卫工人也将垃圾不加区分全部混装倒进垃圾车拉走,让她觉得对垃圾进行分类意义并不大,后来索性也就不分类了。

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用不同颜色垃圾箱区分垃圾种类是一种通用做法,但不同的颜色标识分别代表什么?不少接受采访的市民表示,大多数时候都不知道该怎么分类。

“虽然有关部门在小区里贴上垃圾分类的宣传单,但这种方式过于简单,无法引起居民的足够重视。”家住潮州大道一小区的居民黄先生说,小区也曾开展过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但宣传的次数并不多,只是在世界环境日这些节点才开展。“宣传垃圾分类,重点应该让居民了解推行垃圾分类的出发点和好处,以及分类的做法、技术和具体的操作方法。”黄先生建议,要加大宣传频率,经常性开展入户宣传,向居民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解答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疑问,帮助大家更好、更快地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受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多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强,分类投放的习惯还未养成,归根到底还是宣传力度不够。”陈田是一名环保志愿者,他建议,可将学校作为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重要阵地,通过在校园里设置分类垃圾箱,由教师向学生传播垃圾分类知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分类投放垃圾,并动员学生将垃圾分类知识带回家庭,从而辐射并带动更多的人群。

市城管执法局:

  尽快配齐桶边督导员 健全垃圾分类处置体系

垃圾分类,一头牵着民生,一头连着文明,也是我市城市环境容貌提档升级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关部门将如何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

“我们将积极协调有关单位慎重谋划、科学定点,加快推动垃圾分类前端设施投放安装进度,健全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将进一步落实深能公司配齐环卫队伍、分类投放设施、收运车辆,建立分类收运机制,规范分类收运流程,严禁环卫作业“混收混运”“二次污染”等现象发生。同时,补齐垃圾分类处置终端设施短板,尽快实施建筑垃圾处置点审批管理,提高属地建筑垃圾的末端处置能力。此外,积极牵头发改、教育、住建等部门,在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和有物管小区优先试点推行厨余垃圾收集处置,形成可在全市范围推广的工作经验。

在强化垃圾分类宣传力度方面,该局将强化对垃圾分类理念的培育,通过采取新媒体与传统宣传媒介结合的方式,着力推行垃圾分类桶前宣传。同时,牵头深能公司组织督导员业务培训,尽快配齐桶边督导员,督促帮助居民养成前端分类习惯。此外,优先在校园、住宅小区进行重点宣传,发挥学校师生、社区督导员、志愿者、物业保洁员的点对点宣教作用,切实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度和参与率。

■ 记者手记

  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新的生活习惯

垃圾分类是民生“关键小事”,也是绿色发展大事。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更能彰显城市文明气质。

垃圾分类工作涉及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主体,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必须统筹协调,形成合力。首先要在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上持续发力,把垃圾分类工作做细做实,让垃圾分类成为市民的一种新的生活习惯。其次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制度。此外,要建立完善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各方携手在垃圾分类下足功夫,推动垃圾分类行稳致远地走向未来。

关于文明创评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