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热点新闻

人才归潮|探寻现代化海洋牧场之路上的一次“汕”“海”相遇

发布时间:2023-08-23 22:20:21 来源:潮州信息网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如何建设海洋牧场、打造“蓝色粮仓”?这个暑假,汕头大学理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暨“百千万”突击队登上潮州唯一海岛镇海山镇开展实地调研,与镇领导干部、企业代表、养殖户,聚焦这一主题,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对话。

 7月10日开始,团队在海山镇走访坂上村,东港村,达南村等多个村,路上一家家规模大小不一的水产培苗场随处可见。一排排对虾、蚝培苗池,藻类培植池整齐有序,一一展现海山镇水产培苗行业前景可期。 

饶平县少华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有关技术人员介绍道,一批苗投放一个多月就能出售。县镇两级有关部门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带来了规范的种苗培育技术,培养出来的种苗抗病能力、抗逆性和适应性强。 

水产种业是保障“蓝色粮仓”的关键。近年来,在饶平县委的支持下,海山镇积极引进国内龙头企业海大集团落户建设水产种苗培育基地,联结带动“小、散、乱、弱”家庭式育苗场升级改造,建立水产育、繁、推一体化良种体系。2021年海山镇(对虾种苗)还被授予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称号。 据了解,海大集团在海山镇落户建设总投资约1.5亿元的水产种苗培育基地,联结带动海山镇300余家育苗场升级改造,全力打造“广东省海水育苗现代产业园”,年可产虾、鱼苗100亿尾,年产值达1.2亿元。 

解决海洋渔业种源“卡脖子”问题,在逐梦深蓝道路上,海山镇还有哪些新篇章?在走访完各村后,7月14日,汕头大学理学院与海山镇有关领导、驻海山镇帮扶工作队,部分养殖户代表在海山镇委党校召开现代化海洋牧场专题研讨座谈会。 “推动特色海产品品牌创建工作,把特色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商标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海山紫菜’是海山镇久负盛名的海产品牌,在国内市场和香港、新加坡、泰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海山镇党委副书记林伟雄介绍。 

依靠海山镇半咸半淡的黄金海水盐度比例的独特优势,“海山紫菜”在经传统方法精制而成后,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价格比其他地方的紫菜高出几倍,产品供不应求。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海山紫菜养殖制作经历过镇区场养殖阶段、隆南村集体养殖阶段,到80年代中期的个体户自主养殖阶段,期间成功培育出海山自己的紫菜幼苗。数十年间,海山紫菜养殖制作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革,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慢慢地实现了走进千家万户、享誉海内外的传奇。2004年“海山紫菜”被评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2010年被评为省级名优农产品。 进一步念好“海山紫菜”致富经。近年来,海山镇通过与国内多所高等院校合作不断提高养殖科技含量,加大优良品种的引进力度,提高紫菜的产量和产值,助力养殖户发展壮大。此外,与驻镇帮扶工作队、县农业农村局通力合作,经过前期调研和分析,谋定品牌打造思路,着力推动“海山紫菜”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报工作。目前已通过市专家组的现场考评。相信在可期的未来,海山紫菜必将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乡村振兴。 

通过此次对海山镇实地调研,汕头大学理学院“三下乡”团队收获颇丰,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海洋种业研发、海洋渔业发展……这些打造“蓝色粮仓”的关键环节,也清楚认识到因地制宜发展海洋经济这一方针的正确性。作为大学生,应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深化调研,用理论武装自己,用实践创造价值,助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学院中的“碧海淘金”“育蟹者说”两支科研团队更表示无偿将新品种“南澳金贝”种苗和“软壳蟹”培育技术提供给育苗企业,为海山镇现代化海洋牧场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相信经过多方努力,必将见证海山镇蓬勃发展的喜人成果。


来源:潮之峰

关于热点新闻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