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3 22:21:07 来源:潮州信息网
8月13日,新华社刊发《工夫潮州:延续千年文脉 古今相得益彰》一文,引发我市各界热烈反响。潮州文化,绵延千年,特色鲜明,历久弥新,滋养当下,启迪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潮州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潮州文化不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千年古城荣光更胜!
潮州1
8月16日新闻视频
报道说,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行走于潮州寻常巷陌间,到处可见山水明秀、人文鼎盛,工夫文化、秀逸精巧。传承千年的潮州文化,正浸润着整个城市的脉络肌理,让古城不断焕发出时代光芒。
市民:报道有温度也有深度,潮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这里有不可胜数的古迹,不可错过的工艺,还有很多不可辜负的美食。身为潮州人我觉得非常骄傲、非常自豪,这也彰显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广济桥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横跨韩江,风格独特,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打卡。大家漫步桥上,看亭台楼阁古朴典雅,赏一江两岸美景如画。
游客:这座古桥不仅具有很高的颜值,而且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说是一座具有颜值和文化的桥。
游客:潮州的广济桥晚上可以看看灯光秀,白天可以走一走,都是一些比较古老的建筑,历史比较悠久。
历史上,广济桥几经重建和修缮,凝聚了不同时期劳动人民的匠心和智慧。致力于古桥的文物保护和活化开发利用,让这座古桥更好地活起来、潮起来,是守桥者们最大的心愿。
市古城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副主任 黄智敏:我们也将进一步加大对古城文物的保护力度,扎实推进各文物点的保育与活化利用工作,进一步深度挖掘文物资源的多重内涵和多元价值,切实加强文物资源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传承历史根脉,讲好潮州故事,不断增强潮州古城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潮州是一座活着的古城,一街一巷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一草一木浸润着文化的滋养。近年来,潮州以“绣花”功夫推进古城保育修缮,一座座古居民宅修旧如旧、重焕光彩,一个个文化展馆潮味十足、别有韵味,真正做到让古城“见人见物见生活”。
市民:我是老市区的居民,在这里已经住了几十年,这几年牌坊街的老街巷打造得非常干净、非常美丽,微更新、微改造,打造得非常舒适,有感情了,舍不得搬走。
潮州是一座工夫之城,以潮绣、潮瓷、潮雕等为代表的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亦是潮州工夫的体现。工作室中,潮绣大师康惠芳与绣娘们正在创作大型潮绣《丝路荟萃》,作品融合了彩绘、铜艺和潮绣技法,一针一线,凝聚匠心。虽已年逾七旬,康惠芳仍满腔热忱,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懈努力。
潮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康惠芳:我从15岁拿起这根绣花针,已经是60年了,一生就是做这么一件事。接下来,一方面积极培养徒弟,把潮绣这门风雅千年的手艺更好地传承下去,不断探索创新,我们的潮绣可以跟婚纱礼服结合,可以点缀手提包、首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产生活相融合,让非遗焕发出更迷人的光彩。
绣针挑出万千世界,刻刀之下自有乾坤,工夫茶香沁着“和、敬、精、乐”的传统文化内涵。正如报道所说,工夫,是潮州人的生活辩证法,极精微又极博大。
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 李炳炎:潮州工艺历史悠久,门类丰富,民间艺人一直追求的就是以最精的材料跟最精的工夫来制作,就是选好料、用好工,追求非常精致的精品创作。我们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够了解认识潮州这个传统,能够继承好非遗项目,讲好潮州非遗故事。
潮州文化,历久弥新,蕴含智慧。古城文化核心区建制形态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宗祠、牌坊等彰显“忠孝友亲”的价值取向,传统习俗礼俗传承“崇文重礼”的儒雅学风,器物与技艺之美展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正如报道所说,潮州文化是一幅源远流长的历史画卷,更是活生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标本。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古城保护与发展工作科科长 陈夏阳: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让历史与当代相得益彰。我们要从基础的文化研究抓起,梳理好城市的历史文脉,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文化赋能来推动潮州古城的保护与发展工作,为潮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
来源: 潮州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