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热点新闻

近期高发,已出现多例!广东疾控:暴雨后更要小心…

发布时间:2023-09-02 20:47:50 来源:潮州信息网

蚊媒传染病

是指由蚊子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

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

今年以来

亚洲多国登革热流行

广州海关从入境人员中检出

多例以登革热为主的蚊媒传染病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栏目视频

在广州白云机场,入境旅客陆续通过卫生检疫通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7月以来,随着出入境人数上升,登革热等境外输入性蚊媒传染病的风险也有所增加。

广州海关所属广州白云机场海关旅检二处旅检一科副科长 王心玉:我们会提前分析研判来自非洲、东南亚等热带、亚热带地区航班,重点关注有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痛等症状人员,精准筛查高风险旅客。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排查,并规范实施采样送检。

海关提醒出境旅客,出行前应关注目的地疫情动态,旅行途中做好防蚊措施,回国入境时如有发热、皮疹等相关症状,应主动向海关如实申报。

广州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旅行医学部部长 梁蓉蓉:大多数蚊媒传染病都会有发热、疲乏等症状,严重者未得到及时医疗救治可能会危及生命健康。预防蚊媒传染病的最好方法就是防蚊,旅客在境外旅游时,可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喷洒蚊虫驱避剂、使用蚊帐等自我防护措施避免蚊虫叮咬。

广东疾控提醒:

这个传染病暴雨后更要警惕!

在广东

每年6~10月是登革热流行季

广东疾控提醒:

近期需特别关注登革热!!!

尤其是前往登革热高发地区或国家旅行的市民,要尽量避免蚊虫叮咬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出现发热、出疹或骨痛,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向医生主动说明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最近

广东雷雨天气频繁

暴雨预警轮番上阵

积水增加,蚊虫孳生加快

……

不想成为登革热“高危人群”

一起来了解一下

被称为“断骨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由于会剧烈疼痛,又被称为“断骨热”

目前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其是东南亚、非洲、南美洲地区以及环太平洋岛屿。

东南亚地区是我省登革热病例输入的“主力军”,成为我们出境游需重点关注的区域,务必全程做好防蚊。

登革热一般不会人传人

它主要是通过白纹伊蚊(俗名花斑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蚊子吸了感染者的血后,在体内复制病毒,下次咬人时把病毒传染出去。

蚊子咬了感染者不会立即传播,要8~11天再叮咬才会传播。

登革热病毒在人体的潜伏期一般是1~14天,多为5~9天。在蚊子体内的潜伏期是8~11天。

登革热有什么症状?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是高热、三痛、三红和皮疹。

?高热:突发高烧(40°C以上);

?三痛: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

?三红:面红、颈红、胸红;

?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登革热和流感相似

该如何区分?

登革热会有面颈部、胸部潮红、躯干四肢出现红疹等典型症状,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肌肉关节痛相对明显。

而流感患者则会出现鼻塞、流鼻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登革热没有特定的易感人群,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感染后症状轻或无症状,少数患者会发展成重症。

有些患者发病3~7天后高热退了,就以为自己康复了。实际上,这可能是病情加重的信号,如有这些症状,请及时就医:

?严重腹痛;

?持续性呕吐;

?牙龈出血;

?呕血;

?呼吸急促;

?疲劳、不安。

典型登革热致死率低于1%,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拖成重症,致死率超过20%。

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如出现高热,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根据医嘱服药治疗,请勿自己随意服用退烧药,尤其是需要注意慎用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布洛芬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避免加重出血。

预防登革热

怎么让蚊子“退退退”?

首先记住

有这些特征的人

更容易变成蚊子的“香饽饽”

▼▼▼

想避开蚊子

首先就要让它们讨厌自己

容易出汗的人要及时擦去汗液

运动后要尽快洗澡

少用香水、润肤露等化妆品

少穿黑色衣服

其次

记住“三件套”和“九字诀”

外出旅游防蚊“三件套”

1.了解当地登革热疫情。

2.准备宽松、浅色的长袖衣裤。

3.准备含避蚊胺、避蚊酯成分的驱蚊剂。

旅程中:“三注意”

1.注意防蚊叮咬,身体裸露部位涂驱蚊剂,并及时按说明补涂。蚊虫出没频繁时,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地逗留。尽量待在有纱窗、纱门的环境中,睡眠时使用蚊帐、蚊香。

2.注意防蚊孳生,清理居住地室内外积水,避免孳生蚊虫。

3.注意及时就医,如出现发热等症状,请立即就医。

返家后:“三留意”

1.入境时留意,若出现发热立即向海关申报。

2.返家后14天内留意,若出现发热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并告知旅游史,避免延误病情导致重症。

3.留意清除居家积水和蚊虫,保护家人健康。

日常防蚊“九字诀”

 清积水 

换:水生植物定期换水(每3~5天换水一次)。

清:及时清理饮水机、花盆底托等积水(每3~5天清理一次)。

翻:闲置、废弃容器需清除或翻倒过来。

养:水缸、鱼缸等适时放养鱼类(每周清洗1次)。

注意:清积水时发现有蚊幼虫孳生的,不要倒在下水道中,可就近倒在干燥的平地上。

 清垃圾 

室内保持通风,避免潮湿。

常打扫,保持家中干净卫生。

 做防护 

装:家里安装纱门纱窗和使用蚊帐。

灭:适时使用蚊香、电蚊拍、杀虫喷雾剂等进行驱蚊。

近期雨水较多

大家一定要及时清理积水哦~

转发提醒身边的TA!

来源:央视财经、广东疾控、广州市12320卫生热线、广州日报

关于热点新闻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