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3 19:48:50 来源:潮州信息网
9月12日,广东省新闻办在深圳举行广东省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新闻发布会。摄影/温柔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
2017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见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三地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支持共同开发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2018年7月和2019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对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规划建设作出部署。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日前,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极点,努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并提出到2035年成为世界级的科研枢纽的目标。
9月12日,广东省新闻办在深圳举行“高质量发展看广东”系列主题发布会第四场——广东省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新闻发布会。
全力以赴抓好《发展规划》的落地实施
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是中央着眼于新时代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大局的重要部署。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介绍,广东将按照《发展规划》部署要求,将深圳园区作为全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前沿阵地和试验平台,全力做好各项指导支持工作,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抓好四个方面重点任务落地落实。一是突出互利合作,协同香港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二是突出创新应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三是突出改革创新,构建国际化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四是突出完善生态,打造集聚全球顶尖创新资源的科技合作平台。
“推进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规划建设,意义重大、使命重要。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迅速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地开展,全力以赴抓好《发展规划》的落地实施,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极点,努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朱伟表示。
深圳正在加快制定深圳园区条例
《发展规划》是赋予深圳的又一项重大战略使命。
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敏介绍,深圳市委、市政府已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下一步,深圳将在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继续举全市之力推进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的建设。
“我们将围绕《发展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系统梳理其中的政策要点、改革举措和工作任务,形成实施方案,并建立任务清单,将《发展规划》细化为各个具体的平台、项目、政策、措施,市、区各单位也合力加快推进落实。”黄敏表示,深圳将贯彻落实《发展规划》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来抓。
此外,黄敏介绍,深圳正在加快制定深圳园区条例,通过特区立法将各项创新政策予以明确和法定化;主动加强与香港园区规划衔接,编制出台深圳园区空间规划,强化地上、地下空间规划的开发利用。编制出台深圳园区交通规划,畅通深圳园区内外交通网络;编制出台深圳园区科技创新规划,建设一批与香港园区重点关注领域紧密关联的重大协同项目。
释放出强大的“化学效应”“乘数效应”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个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合作平台。与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合作平台相比,面积相对较小,总共3.89平方公里,其中深圳园区3.02平方公里。
如何让河套合作区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支撑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朱伟表示,河套合作区虽然物理空间不大,但却具备独特的“平台”和“通道”作用,发展优势独一无二,完全能够释放出强大的“化学效应”“乘数效应”。
“接下来,我们将牢牢把握规划出台实施的有利契机,支持深圳园区做强做优做大‘平台’和‘通道’功能,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区域联动机制,力争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配置资源、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加充分释放重大战略平台的集聚效应、传导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重点是建立健全‘三个联动’。”朱伟表示。
一是联动深圳光明科学城,着力打造大湾区原始创新策源地。紧紧围绕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发展建设需要,积极为科学城原始创新提供国际化科研环境和平台,持续输出创新经验成果,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围绕信息、新材料、生命科学与技术等重点方向,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水平实验室、一流高等院校、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等共建共享,共同强化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加快实现产业前沿共性技术突破,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二是联动合作区香港园区,着力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新标杆。强化与香港园区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加强开发建设时序、空间功能布局、重大项目导入、园区运营管理的衔接对接,推动设施互联、服务共享、创新协作。支持港澳高校优势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深圳园区拓展空间,共建一批功能相互支撑、领域关联紧密的重大协同项目,联合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重点研发计划。积极配合香港创新科技发展战略,以创新科技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有力支撑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建设。
三是联动科创走廊沿线节点,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坚持高水平合作和高效率协同,深化与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沿线节点创新载体的全方位、全链条合作,进一步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推动科研要素便捷高效流动,提升全球一流科创资源配置能力。有效融合香港原始创新和珠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深化与松山湖科学城、南沙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以及香港新田科技城等重大创新载体对接合作,加强与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合作平台的互学互鉴和联动发展,持续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和制度创新供给。
来源:南方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