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热点新闻

乡村创业英雄榜|林汉中:“姜”来可期的青年电商

发布时间:2023-10-07 21:27:07 来源:潮州信息网

南姜,一味小众调料,却是潮州菜的最佳配角之一。十年来,饶平县浮山镇的创业青年林汉中,打造出从田头到消费者的数字化农产品供应链,让南姜的绝妙风味传遍全国,走出“电商兴农”的新路子。今天的《乡村创业英雄榜》,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

林汉中

10月6日新闻视频

记者 严育:今年的南姜收成啰……

记者 严育&种姜农户:(阿姨,这要怎么挖?)一、二、三!(秘诀就是一二三发力是吧?力气好大啊!)

记者 严育&种姜农户:(阿伯,你一天能挖多少斤?)三四百斤。(这么厉害!今年的南姜质量怎么样?)质量好,香得不得了!

饶平县浮山镇

深埋于地下,味道干涩辛辣,在众多姜科植物中,南姜的气味最为浓烈复杂,但却是潮州菜的味觉密码。十年前,林汉中开始在饶平县种植南姜,如今面积达到了近2000亩。

记者 严育&林汉中:(这片面积大概有多大?)这一片比较多,有380亩左右。(那一亩的产量怎么样?)种植三年,每亩的产量是6000-7000斤,亩产值是接近1万元。(所以是要种三年才能收成是吗?)对的,因为我们潮州的南姜要种的年份够,辛辣味才足。(难怪人家都说姜还是老的辣!)

南姜质地较硬,气味较冲,种植过程无需喷洒农药,但一种会蔓延的姜瘟病,曾让林汉中三年的种植成果付诸东流。

林汉中:我们刚开始种姜的时候,种到第三年就发生了姜瘟病,自己种的基地70亩全军覆没,就两个月的时间内全部死光了,因为它是根据水流在传染,水流到哪一边它的病害就跟到哪一边。姜瘟病它是从根部开始发病,如果我们在种植的前期没有提前预防的话,整一块姜都会像这样黑掉。后来经过我们研究,和华南农业大学深度合作,我们制出了一种菌液,在种植的前期我们是预防为主,对姜苗浸泡消毒,现在基本来说姜瘟病发生的概率非常小。

记者 严育&林汉中:这就是我们的南姜挑选加工场。(这个要怎么挑?)我们是分级别挑大小,这些小个的挑出来,我们大个的送到市场客户手里,他们清洗会比较方便。(像这种就要挑掉了?)对的。(那挑出来后还有用处吗?)有,挑出来小个的可以拿来打粉。(真是物尽其用。那我们一天可以收多少斤?)现在是淡季,一天可能就五六千斤左右。(那旺季的时候是不是就很多了?)旺季会比较多,要达到2万斤左右。(2万斤,那这个真是你打下来的“姜”山……)

新鲜南姜的保鲜时间有限,靠直接销售远远不够,林汉中思量再三反复尝试,终于找到了南姜在电商平台的“流量密码”。

林汉中:我们找有资质的公司来帮我们代工,比如我们的南姜粉、南姜梅粉、南姜茶、南姜豆豉,还有我们现在的南姜梅汁等等一系列产品。味道是根据我们自己想要的那个配方和想要的口味,根据市场的调查,调制出受市场欢迎的一种风味。全网我们的南姜梅粉和南姜粉销量是名列前茅,2022年我们的南姜梅粉一年的销售量达到70万单。

田间地头的特产,通过电商平台连接到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而销量的刺激又带动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形成了良性循环。

林汉中:现在我们更像是一个供应链,通过短视频直播,还有一些视频号,还有一些美食主播合作,一起把我们潮汕这些农副产品加工之后,把产品推广出去,来解决农户有时候销售难的一些难题。因为我是从2013年就回乡创业,在我回乡创业过程中,看到农民叔叔是最辛苦的,有时候种了有好收成,但价格不好,可以通过电商助农的方式,来帮助我们的农民伯伯把他的产品通过电商销售出去。

如同磁场一般,“电商热”也引来“返乡潮”。在林汉中的带动下,不少青年也返乡为家乡代言,推广好山好水孕育的家乡好物。

青年电商 王伟雁:以前是在广州工作,然后听汉中哥他在家里做南姜梅粉就回来。来这里工作之后,汉中哥教我做电商,怎么运营,顾客怎么沟通之类,工作都是很满意的,现在对我们农村电商还是很有信心的,我们也会通过电商平台把我们家乡的农产品推往全国各地。

记者 严育&林汉中:这是由我们浮山镇政府扶持的农副产品加工厂,建成之后我们可以深加工像南姜、荔枝、龙眼、青梅,通通可以来这边深加工。(这样很好……)

记者手记

电商作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青年变为“新农民”,这是乡村振兴的一种新气象。搭乘“电商快车”的林汉中让土特产出村进城,畅销大江南北,实现农户增收、青年就业、产业发展的多赢局面。绿色种植、深度加工、电商推广,在姜花飘香处,林汉中的创业故事未完待续……

来源: 潮州电视台

关于热点新闻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