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时政要闻

潮州:延续城市文脉千年古城焕发新彩

发布时间:2023-10-12 09:35:02 来源:潮州信息网

潮州,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古有“岭东首邑”之称,三山环抱,韩江如带。古往今来,潮州人文鼎盛,文脉连绵,古城风貌保存完整,文化遗产灿若星辰,民间艺术灿烂多姿。

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潮州时指出,潮州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以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和工夫茶潮州菜等为代表的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行走于潮州各个角落,眼前随处可见明秀山水、鼎盛的人文、古朴典雅的文化景观以及精湛的工艺……近年来,潮州牢记嘱托,踔厉奋发,全力抓好文化建设,进一步夯实古城提升计划实施、文化保护传承、文旅产业发展和旅游业态提升,全力书写着“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繁荣美丽”的时代答卷。

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焕发文化新活力

9月19日晚上,“梦回宋城·非遗展示”表演秀预演在天水路(下水门至竹木门路段)正式拉开帷幕,潮州大锣鼓、潮剧、舞狮、潮州音乐等非遗演出轮番登台,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让大家真切感受到潮州非遗的独特魅力。

牌坊街上精彩的麒麟舞表演,让市民游客大饱眼福。

湘桥非遗资源丰富,具有整体性保护得天独厚的优势。主办方希望通过“梦回宋城·非遗展示”表演秀,用非遗之美展现潮州文化魅力,用多样化的非遗表演形式丰富文旅体验,让非遗文化“活起来”“火起来”,让千年古城“热起来”“潮起来”。

将多项非遗项目串联起来进行表演,这是我市加强非遗保护传承的创新方式。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工作,起草《潮州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健全非遗名录,新增潮安弹劲拳、潮州鼓制作技艺等33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推进非遗数据库和非遗图典编制工作,其中数据库中已上传非遗项目、传承人相关视频、图片、音频、研究文章等3000多份资料,非遗图典已完成第二版样书打印并送专家审校。截至目前,潮州市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7项、省级非遗项目47项、市级非遗项目139项。

日前,市绵德小学开展“潮剧进校园”活动,邀请潮剧名家为学生授课,带领同学们真实感受到潮剧的艺术魅力。这是我市推进非遗项目传承队伍建设的缩影。我市出台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融入中小学文化教育的有关规定,鼓励中小学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课程;鼓励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继承人开展各种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校园继承活动,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承。

可以看到,近年来,潮州非遗传承人中出现了许多年轻的面孔。他们从老一辈手中接到了非遗项目技能的接力棒,创新了继承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注入了青春活力。

推进古城保育活化 赓续城市文脉 

“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在潮州古城东门外,广济桥横跨韩江两岸。始建于南宋年间的广济桥,风格独特,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

广济桥

2007年古桥经全面修复开放后,重现“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的独特景象,延续“一里长桥一里市”的历史风貌。现今这座千年古桥每日正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漫步于桥上,伫立于古朴典雅的亭台楼阁之上,一江两岸美景尽收眼底。每当夜幕降临,原本宁静古朴的千年古桥,在灯光的“装饰”下,呈现出有别于白天的独特韵味。

古桥西侧,以牌坊街为文化地标的潮州古城至今保持着“外曲内方,四横三纵”的宋代时街区格局。23座古牌坊连接起51条古街巷,商铺林立,古色古香,本地居民生活在其中,处处充满着人间“烟火气”。

在古城北部,于2022年底完成复建后的镇海楼惊艳亮相,成为市民游客的“新打卡点”,迎来了一拨拨游客。作为复建建筑,镇海楼是见证潮州作为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一辉煌历史的文化载体;同时,镇海楼作为我市新的文化地标,它是破解潮州古城“南热北冷”现象、重塑潮州古城文旅新格局的重要引擎。未来与之交相辉映的还有即将完成修缮的廖厝祠,以及正在加紧推进中的百花台民俗文化综合体项目……

独树一帜的潮州文化,是潮州这座千年古城的灵魂所在。而潮州古城,则是潮州文化最重要的空间载体。近年来,依托千年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山水资源禀赋,潮州以“绣花”功夫推进古城保育修缮活化,牌坊街、名人故居、特色民宅“修旧如旧”,历史建筑、文化展馆、民居商铺都融合在街区里,古色古香,让古城“见人见物见生活”,留住古城独特韵味。

广济桥、上广济楼、逛牌坊街、品潮州工夫茶、打卡地道潮州菜……如今,潮州文化旅游市场热度不断攀升,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潮州古城旅游持续火爆,古城文化成为吸引游客到潮旅行的重要“热源”。

 紧抓文旅融合契机 走出文旅新路径

在保留古城“文化味”的同时,潮州紧抓文旅融合契机,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潮州文旅新路径。持续火爆的潮州旅游,为古城增添了更多“烟火气”。

广济楼前,气势磅礴的潮州大锣鼓演奏,震撼人心。

7月8日,位于古城区的下东平名人故居文化综合体项目(潮州有熊酒店)正式落成。这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潮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潮州古城提升发展的一大举措,将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注入新的活力,对研究传承保护潮州文化、整合古城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文商旅融合,树立古城保护活化利用标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打造下东平名人故居文化综合体项目,是我市丰富古城“住、食、行、游、购、娱”链条,凸显古城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一项重要工程。

近年来,我市不断做大古城文旅品牌,完成下东平路名人故居文化综合体(潮州有熊酒店)建设。推进镇海楼续建工程项目建设,推进设计方案完善、控规调整、用地划拨、项目实施模式研究等工作。成功举办庆元宵焰火秀、古城花灯展、牌坊街文化巡游、非遗进景区等节庆活动,激活古城夜经济,提升我市文化旅游影响力。自4月28日起在牌坊街举办古城文创集市,截至7月底实现营业额30.6万。

广济桥头,富有地方特色的潮剧表演,吸引众人眼球。

同时,不断强化优质业态引导建设。优化提升牌坊街业态,加强执法整治和规范引导。开展优质民宿、研学游基地评定,目前共有“潮州人家”优质民宿53家,文化研学游基地23家。印发《潮州市民宿管理办法》1000册进行宣传普及。组织全市民宿代表座谈交流会,与备案民宿单位签订价格联盟书,引导民宿业加强自律、诚信经营。

潮州还积极探索“非遗+保护+创意”路子,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非遗工艺、红色文化、地方美食、乡村民俗等各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2022年,牌坊街更是获评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入选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潮州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继续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活化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与当代相得益彰,推动潮州文化不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千年古城荣光更胜,努力把潮州建设成为展示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窗口。

文/图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琼 陈宏文

编辑 张泽慧 责任编辑 吴燕珊

关于时政要闻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