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热点新闻

党建有为,发展有力!潮州3案例入选广东基层党建创新案例

发布时间:2023-10-27 19:55:43 来源:潮州信息网

近日,南方杂志社主办的“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第三届广东基层党建创新案例遴选交流活动评审结果发布,潮州市3个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入选。

其中,潮州市委组织部“镇(街)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排头兵’比学”案例入选“全省最佳案例”,饶平县委组织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掀起创‘星’热潮”案例入选“农村基层党建优秀创新案例”,潮州市委教育工委“创建‘四优学校’,推动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案例入选“学校党建优秀创新案例”。

这正体现了潮州开展基层党建创新的成果——紧扣“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潮州因地制宜地把解决问题作为基层党建创新的动力源泉,不断拓宽工作思路,以高质量党建有力赋能潮州高质量发展。

△ 立足潮州山区、平原、海滨、城郊等类型齐聚的实际,潮州建立一套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比学工作机制

“排头兵”比学

构建四级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联动机制

自2022年7月潮州启动镇(街)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排头兵”比学活动以来,一批批“排头兵”走上“比武台”,“晒”出推动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他们勇于向突出问题“亮剑”,并在大胆探索和丰富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热气腾腾的实践,都是来自基层的鲜活智慧,也是各镇(街)、村(社区)的学习样本。

以比促学、以学促行、以行促效。事实上,这正是潮州举办比学活动的深意——聚焦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挖镇村创新实践,以党的建设引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不过,“比学”毕竟不是新鲜事。潮州如何把这项活动办出“潮”味、办出实效?

“立足潮州山区、平原、海滨、城郊等类型齐聚这一实际,紧扣潮州市委构建金色韩江发展轴、蓝色海洋经济带、绿色生态发展带‘一轴两带’区域发展格局,通过建立一套特色鲜明、契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比学工作机制,使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潮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全国全省各地同类活动相比,潮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比学工作特点突出。

结合县(区)偏少、镇(街)不多、村域不大的特点,潮州下抓一级,将比学主体确定在镇(街)一级,将基层实践经验挖掘下探至村和社区,以镇村多元创新倒逼县(区)改革引领,整体构建“市—县—镇—村”四级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联动机制。

比学不仅要“比”和“学”,更要解决问题。潮州突出问题导向,按照“一季度一主题”,形成由组织部牵头抓总,农业农村、人社、宣传、生态等部门密切协同配合,专家学者深度参与,滚动有序推进五大振兴的工作方式。立足每期主题,深入查摆“头雁”引领作用不突出、产业低端单一等16条突出问题和10个薄弱镇村,对照问题深入镇村挖掘总结经验。

在综合考虑地理区位、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基础上,潮州每期分区域分类别选出身边可学、引领发展的5个标兵镇和10个样板村,避免比学对象扎堆、同质同类。通过打造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各领域的“单打冠军”和“样板标兵”,聚合形成全市49个镇(街)基础各有不同、工作各有侧重、创新各有特色的多元发展格局,集成具有潮州特色的乡村振兴指南,让山区平原、海滨城郊、工农文旅各区位镇村都有“样”可学、争当先进。

例如,首期比学聚焦组织振兴,通过班子的建设与制度化管理、“头雁”的培育与领航作用、党组织在自然村的嵌入与党员作用发挥、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一核多元”基层治理体系的构建等5个镇(街)10个村先进经验的推广,总体形成了基层党建的有效抓手和实践路径,较好解决了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两张皮”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潮州坚决杜绝走过场、形式化、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惯性思维,在县区遴选推荐的基础上,市委领导带头走遍每个标兵镇和样板村,邀请专家学者参与,与村支书、镇(街)书记、县(区)负责人逐一会商,努力把基层生动实践的“璞玉”雕琢打磨为可复制、能推广、有实效的经验。而这一过程,也显著提升了镇村干部政策理解、调查研究、推动落实的能力水平。

潮州还强化关联运用,突出抓两头带中间,既加强先进典型的选树推广,扩大经验做法的移植借鉴,又实施薄弱镇村的挂牌帮扶。对于先进典型,以市委名义在全市通报表扬,每期安排不少于100万元奖励经费;对于薄弱镇村,通过制定“一个工作专班、一个提升方案、一笔帮扶资金、一批帮扶项目”等“四个一”措施,安排23个单位组团式帮扶,投入1500多万元资金,实施20多个帮扶项目,已成功推动5个镇村晋位升级。

此外,比学经验推广和薄弱帮扶成效同步纳入市委督查事项,每年滚动“回头看”,并与经费奖励、项目扶持、荣誉表彰、业绩考核、干部晋升关联挂钩。如在干部晋升方面,由于突出考察镇(街)党政正职等基层干部抓乡村振兴的思路、能力和实绩,潮州已通过比学发掘出一批担当作为、埋头苦干的优秀基层干部,前四期19名获得比学标兵的镇街书记已提拔重用5名,交流锻炼5名。

潮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学工作打造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以解剖麻雀的方法挖掘基层实践经验,更多默默无闻、工作扎实的“老黄牛”式镇村得以登台亮相,打破“打擂都是经济大镇、人口大村老面孔”的局面,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镇村都有机会得到展示、成为主角,让潮州各级各部门看到了基层的生动实践和首创精神,也形成了尊重基层创造的鲜明导向,真抓实干、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干事创业氛围逐步形成。

在比学工作的带动下,潮州全市各领域深受启发,教育、卫生、国企、两新等七大领域纷纷制定特色党建品牌创建方案。在比学成果的运用上,潮州以地域相近、人口相当、产业相似、文化相通为原则,将全市划分7个片区,把比学成果作为实训教材,已举办22次专题培训和96场书记论坛,组织同类镇村学习实践,轮训党员干部9200多人次。

星级评定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创“星”争优

“过去来党群服务中心办事常常要‘绕道’,如今这里宽敞整洁,办事方便多啦!”饶平县浮滨镇东里村村民刘伯说。

原来,东里村党群服务中心内部规划设计不合理——由于党群会议室和办事大厅合并在一起,群众办事从侧门进入后,往往要绕过会议室才能到达办事大厅。不仅如此,办事大厅面积小,功能设置混乱;中心外部,汽车无序停放,有时还会堆满杂物,干部、群众进出十分不便。

对此,东里村决定升级改造党群服务中心,将一楼空间全部改造为宽敞整洁的办事大厅,重新订购办事桌台,并配套扫描仪、读卡器等设备,设置休息区、资料室等功能室。如今,群众一进门就能看见办事大厅,摆脱了以往“绕道”办事的困扰。

“我们还将持续优化空间布局,提升服务质量,争取打造成为‘五星级党群服务中心’。”东里村党支部书记刘成源说。

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是基层党组织、党员和群众开展活动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饶平县累计投入近3000万元,对64个“危小旧”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新建、扩建和修缮,一举补齐“危小旧”短板,但还存在建后失管、作用发挥不足、阵地建设缺乏抓手等问题。

△ 新圩镇下村村村民享受代办服务

以问题为导向,饶平县在全县启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星级评定工作,并将其列入饶平县“三大党建强基工程”,作为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通过建立机制,抓好党群服务中心规范提升的‘后半篇文章’。”饶平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饶平县从场地规范化建设水平、运作管理制度化水平、阵地作用发挥显著有效三个维度,制定出台星级评定办法,细化量化53项考评标准,设置三星、四星、五星3个等次,实行百分制考评,保证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有章法、行有目标”。星级评定原则上一年一评,每年年底对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本年度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评估。

一个“严”字,贯穿星级评定工作的全过程——该县按照村级党组织自评、镇党委考评、县级复核三个环节实施,最终确定星级等次。对于评定结果实施动态管理——对被评为“五星级”的,实行“三年一复评”的“回头看”动态制度,对停滞不前甚至出现退步的,降低或取消星级资格。

针对村级干部队伍易出现的“被动应付”“躺平度日”等情况,饶平采取星级评定结果与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年度述职评议考核挂钩、与上级补助资源挂钩的“双挂钩”模式。评星定级结果在全县范围内通报,并为“五星级党群服务中心”授牌,同时加强结果运用,总结提炼优秀经验面向全县推广。饶平县委组织部每年将从县管党费中列支一笔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村级创建星级党群服务中心,对被评为三星级以上的村级党组织进行奖补。

同时,饶平还将星级评定与另外两项“党建强基工程”——党建标兵创建、党建引领“互联网+”村级代办联动考评,把村级代办具体落实情况和各村社区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党群服务中心的重要依据,同时要求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必须达到四星以上才能创建基层党建标兵,让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的评定更加经得起检验。

在这一机制的带动下,饶平全县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正掀起创“星”争优热潮。当前,致力创建“五星级”的有85个、“四星级”的有190个、“三星级”的100个。而创建星级党群服务中心也进一步释放了基层党组织的“乘数效应”,村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带动107项1558个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如历史遗留23年、全省唯一未解决的黄冈镇大澳、上林、“三霞”片区供电托管问题妥善解决;历史遗留20多年、涉及16个镇228个行政村的有线电视网络“小片网”整治并网及权属收归工作基本完成。

“四优学校”创建深入拓展“党建+治教办学”

潮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来崇文重教、尊师重学。但与之不匹配的是,近年来,潮州教育工作亮点不多、问题不少,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发挥不充分,党建与教育教学融合不够紧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乏力。

对此,潮州市委组织部、潮州市委教育工委以开展党建引领教育发展“四优学校”创建活动为抓手,将党建工作与治教办学深度融合,通过每年打造10个党建引领教育发展的“四优学校”,在全市教育系统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基础在组织,关键在“头雁”。潮州市委教育工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只有稳慎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落实落地,健全议事决策制度,选优配强学校班子,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才能有效破解学校党建与教育教学“脱钩、断链、游离”等突出问题,构建“党建+治教办学”教育发展新体系,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对此,潮州调整优化学校党组织设置,100%完成全市中小学“党建工作进章程”“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4项工作。在市级先行带动下,全市九成以上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专职副书记职数完成增设,并逐步配齐人员。在加强干部遴选培养上,充实市、县(区)各级学校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库,储备干部206名。同时,全覆盖落实659所中小学校建立完善学校党组织会议、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相关负责人坦言,一段时间以来,教育系统干部队伍、教师队伍面临着人才储备不足、年龄结构老化等突出问题,导致教育事业发展动能不足、后劲乏力、质量不高。而要破局、突围,离不开持续深化打好“干部思想作风转变”战役。

基于此,潮州以实施教育系统“干部思想作风转变”战役“1+6”方案,大力引进研究生以上学历教育高层次人才,实施“种子校长、种子教师”培养工程等为重要抓手,注重岗位练兵、一线实战、选树典型,不断激活“一池春水”。

如在加大力度引进人才上,潮州先后组织到华南师大、湖南师大、西北师大、江西师大等“直聘”引才,新招硕士研究生192名,全部入职后,高中阶段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将从2022年初的3.03%提高至5.12%。同时,将教职工研究生学历补助范围扩大至全学段学校和教研机构,最高每人10万元,新增在读研究生在职教师53名、在读本科374名。

“种子校长、种子教师”培养工程,则让更多校长教师受益——潮州试点10所学校与佛山市、中山市优质学校结对,遴选优秀年轻校长、中层干部、骨干教师共100名开展跟岗锻炼,实行干部“选上来”“沉下去”双向挂职交流,借助先进地市、知名高校优质资源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能力。

潮州市金山中学副校长石小珊到中山纪念中学跟岗学习两个半月后表示,该校强基班管理和尖子生培优工作、学科组建设以及高三年级管理让她备受启发。“跟岗教师学习到的经验做法如同一粒粒种子,我们将把这些种子播种在潮州教育这片沃土中。”

“教育教学质量优”,是“四优学校”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潮州注重学校办学模式、教学机制、教研活动等改革创新,全方位推动教育由“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发展。

例如,探索实施多校协同、区域组团、强弱联盟等办学模式,已创建办学集团8个,推动韩山师院实验学校(集团)入选省首批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依托信息技术,实施城乡学校“同步课堂”项目,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覆盖。潮州还深挖历史文化资源,以“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推动教育活动特色化,已创建国家级文体艺各类特色学校68所、省级特色学校338所。围绕教育“双减”、五育并举等,“一期一主题”组织开展“杏坛争鸣”——深化教育改革现场研讨比学活动5期,促进学校共学共享、互比互促。

潮州市党建引领教育发展“四优学校”创建的实施,在全市教育系统引起强烈反响。如今,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潮州路径已逐步形成。以“四优学校”创建为抓手,潮州构建起涵盖4方面51项的“四优学校”创建考核评估体系,更加科学、更加系统地指导各级各学校将党建工作与治教办学深度融合,形成了“三融合”党建探索、“党建+品质”教育等一批特色化实践案例,打造了第一批10个创建示范单位,并通过“比武打擂”、展示汇报等形式,以点带面引导推动各类学校深入拓展“党建+治教办学”工作思路。2022年,全市学校、师生获省级以上竞赛奖项430多项,数量创历年新高。

党建引领教育发展“四优学校”创建,依然在路上。潮州市委教育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经过5年左右的创建,实现打造“十佳党建品牌”、引育“百名教育名师”、选树“千面先锋旗帜”、培养“万名强国新人”的总体目标。

来 源:南方+、潮之峰

关于热点新闻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