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31 09:59:01 来源:潮州信息网
从三清山到婺源大约一个多钟车程,我们入住的是婺女洲附近一家叫水墨的客栈。周边叫什么水什么墨的酒店民宿很多,这命名很呼应周边的徽派建筑,这一带的房子很规一,层高一致,连马头墙也一个模似的,看起来自成景观。
印象中婺源是来看晒秋的,但我们来得尚早,离晒秋还有近两个月的距离。
婺女洲是围绕一个婺女飞天传说而打造成的休闲度假村,婺女为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的美丽女子化身,想来这位女神很接地气,在这里遇见穿各式汉服的女子很多,大概是婺女形象衍生出来的文化。但我们只有半天游期,严重余额不足,这正是团游的不自主,假如可以安排,婺源要呆个三四天,或者更有自主空间的话,可以选择不同季节来,比如春天看油菜花,秋天看晒秋。不过,也好,但凡一个地方游不尽,便有再来的雅兴,呆腻了也许就别过了。这次婺源之行,的确不是很好的节季与时段,精力都在爬三清山途中几近耗尽,即便有上下山两程缆车减负,仍然不胜体力。登山时曾与一友交流,他也来过,登三清山居然用了差点“爬晕去”来形容,足见其累。因此,爬完山连着转道到婺源,真的没有剩余精力再觅婺女洲夜景了。
睡的并不踏实,秋老虎发威,半夜竟下起了大雨,哗啦啦将人从梦中吵醒。便再也睡不下去,索性与妹起来聊天。人到中年,常是眠少梦多,大概也不是什么升官发财梦,鸡零狗碎,醒来就想不起来了。
七点左右雨停了,早餐也开始了。年轻时出游,玩过白天的也不放过夜游,总睡过了头,索性早餐也不吃了。坐下环视,吃自助早餐的也多是上了年纪的,少年人果然夜场玩过了头早餐不见人。什么年龄做什么事,一蒙便准,那不是经验,是经历。
八点出发又下雨,还是凌晨吵人那般大,心想如果自由行肯定躺回笼觉去,或者凑三几人喝壶工夫茶。但旅行未尽,归期已设定,冒雨也是要游的,那就权当浪漫游了。风雨阴晴四时风景不同嘛,这么想也就脚步轻快了。
要访的是一处号称清明上河图的明清古建筑,在这雨天,确实也应景,只是湿答答颇为不便。坐在窗边候购票入门,发现窗外雨打芭蕉,枫叶侵窗,倒也觉为一景,遂视频录了下来,配上广东音乐《雨打芭蕉》,自娱了一把。故说心情不必全在风景,风景自在心境。
据传这处位于婺源秋口镇上河村的古村落为一朱姓创村所建,已有近千年历史,古意盎然。旅游业的兴旺也促使这些古董被有效活化,成为游人的眼中景,也成为当地的旅游创收。
古村、古树、古井最蕴乡愁,这个几乎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不同的是信仰之物的差异,潮汕多古榕,视榕为珍木神树,婺源则是古樟,几乎旧时村村植樟树,由于受到人们的保护膜拜,历久弥贵。上河村里便存有如此古樟,被神化的古樟自然也成了祈福树,树身上挂满了各种祷词,新符叠旧符。儿时看戏,戏剧里董永遇仙,便是指槐为媒,后来又有槐荫树下把子交唱段。想来中国文化里的神话传说始终在场,自古至今,精神的力量无比强大。
令我感兴趣的还有,古戏台马头墙上的砌瓦,规整划一的瓦楞,细看却是一张张傩面。书斋门肚上的花窗,图案却又与潮汕相差无异,无非是梅兰竹菊飞鸟走兽,或者五子登科快意捷报的戏出,木雕栩栩如生,雕刻细腻。
夏渐隐,秋初清,一池残荷听雨声。几只乌篷船点缀其间,应是这处水墨村落的亮色,当然我指的亮色是在古村灰黑的主色调中,有了那么娇艳的红粉青碧水彩画境,醒了游人的眼。倒也把砚湖的静美分去了几分。
回程,雨已歇,拾得一枚知秋的枫红,留作此行书签吧。
(谢娇兰)
编辑 张泽慧 责任编辑 詹树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