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热点新闻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头水”紫菜采收尝鲜正当时

发布时间:2023-11-17 21:45:27 来源:潮州信息网

紫菜是多茬海产品,基本上每隔半个月可收割一茬。由于第一茬的“头水”紫菜产量低、叶片细嫩、口感爽脆、营养丰富,成为市面上的抢手货。眼下,饶平县海山镇迎来“头水”紫菜收割季。连日来,当地的养殖户们忙着紫菜采收、晒制,一起去“尝鲜”。

在海山镇隆南社区附近海域,到处是一排排用竹竿搭好的紫菜养殖网格,一缕缕黑亮的紫菜如垂发般依附在成片的网绳上。养殖户朱智通和家人驾乘采收船来到养殖区,合力将绳排拉起放上收割机,像收割稻谷一样,新鲜的紫菜就落在了网箱里。因为天气适宜加上管养得当,今年朱智通家40余亩紫菜收成喜人。

养殖户 朱智通:一般是白露至秋分最适合下苗,四五十天就可以收获“头水”紫菜。日常需要下海巡养、管理的,挂绳索,把网拉起来晒,浮网养殖的3天就要起来晒一次,挂竹竿养的就要看流水,退潮就要去海里重新整理好。今年一亩大概能收获四五十斤“头水”紫菜。零售一斤220元。

海山镇隆南社区党委书记 居委会主任 朱智大:紫菜养殖在隆南社区已经有30几年的历史,养殖面积约700亩。主要是这个区域的海水,在韩江支流的入海口,咸淡水交汇处,很适合鱼虾和浅海养殖,特别是紫菜,加上这个海域底下有丰富的微生物,加上周边没有工厂污染,海山紫菜确实有这个质量和底子,大家吃到的都喜欢。

因为紫菜具有很强的热敏性,采摘离海后需要迅速加工,否则就会变质。于是,养殖户们与大自然上演了一场时间上的“赛跑”,确保当天收割、当天晒制。

养殖户 朱加渠:一般都是晚上收割,赶上第二天清晨五六点大家可以来制作。现在配套洗菜机,清洗的效率提高了三四倍,里面有两格,底下沉淀沙,面上漂去漂浮物,所以洗过的紫菜就很纯净。我一般甩干后还会再经过打菜机,把紫菜打蓬松,这样晒出来的紫菜口感更好。流程需要一个多小时。

割菜、清洗工序改用机械化,但晒制仍延续传统,依靠阳光和自然风,最大程度保留紫菜的原始营养与味道。竹席上,被制成圆饼状的紫菜油黑发亮,散发着略带甘甜的天然香气,吸引各地收购商前来选购。

收购商: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色,海山紫菜非常有名,所以每年到这个季节,我们也就来定货了。我们在大半个月前就预定了,几百斤“头水”紫菜。

目前,海山全镇紫菜养殖面积约2000亩,年均产值约6000万元。近年来,海山镇依托丰富海洋资源,紧紧抓住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契机,促进紫菜产业提质增效。

海山镇副镇长 陈升:一是提高产品质量,推动产品高质量供给,开展辖区海域违法违规吊养清理整治行动,为紫菜养殖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二是拓宽品牌影响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在中山市南头镇组团驻饶平县海山镇帮扶工作队积极联系下,海山镇政府联合汕头大学海洋科学研究院,整理出相关资料,成功申报海山紫菜加工制作技艺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多渠道营销,提升品牌力,提高了海山紫菜的销量和市场的占有率。

海山镇表示,接下来将更好地开发和保护“海山紫菜”品牌,实现优势特色水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于热点新闻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