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热点新闻

因为这项工程,潮州城中村蝶变“城中景”

发布时间:2023-12-17 20:56:50 来源:潮州信息网

日前召开的潮州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推进会提到,要突出风貌提升,注重基层改革探索,复制推广田头何村、陈桥村等城中村“十个一”工程建设和社光村“三线”整治等经验做法,强化农房管控,加快“赤膊房”改造,持续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及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等工作,放大山水人文优势,实现“颜值”与“气质”双提升。田头何村、陈桥村、社光村都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做法?一起来看看——


提起城中村,大多数人的印象是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较低。但在潮安区枫溪镇田头何村、湘桥区凤新街道陈桥村,所见之景却刷新着人们对城中村的印象:垂柳依依、碧波粼粼,精致的公园与民居相得益彰,智能停车场、双层农贸市场让人们生活更便利……

城中村美丽蝶变的背后,是“十个一”整治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即建设一个村口牌坊、建设一个文化广场、美化提升一条村主路、清理恢复一个池塘水系、保护利用一个文史建筑、建设一个村民公园、配备一个消防站、建设一个停车场、改造开辟一个集贸市场、整理出一块可供开发建设的用地。“十个一”工程,不仅让这两个村的村容村貌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其未来的文旅发展赋予了更多空间。


田头何村:整村改造 打造潮人故里温泉之乡

打开短视频社交媒体,搜索“田头何村”,带有“网红田头何”“温泉之乡”“水上巡演”等不同标签的“种草”视频吸人眼球。这个近两年“冒出头来”的城中村,在“十个一”工程的“加持”下,正向文旅发展之路进发,着力打造潮人故里温泉之乡。

潮州城中村田头何村如今已蝶变为“城中景”

硬底化、黑底化的村主干道安凤路上,不少以温泉、茶艺为主题的民宿正在装修。“这条路可以直接通往护堤路,开车进来完全没问题,车辆还可以停放在宫角西路的智能停车场上,生意应该不错。”民宿经营者何先生介绍道,以前的安凤路是水泥路面,扬尘严重,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如今实现人车分流,晚上也亮堂堂的。”

何先生所说的智能停车场位于宫角西路原晒谷场的位置,经改造后,最多容纳50多辆汽车,同时配备6个充电桩,满足日渐增多的新能源车辆需求。得益于此,田头何村每年村集体收入增加20多万元。

在护堤路与安凤路交界处,可以看到“温泉之乡田头何村”的牌坊。“这对我们今后文旅产业发展可以起到宣传作用。”田头何村党总支书记何来源说。

田头何村不止有温泉。在翻新的隆头古庙屋顶上,嵌瓷艺术一览无余,古庙前广场及风雨连廊,与古庙遥相呼应,形成一幅古色古香的美丽画卷。

田头何村党建文化公园

党建公园里,党建文化标识标牌及亮化、绿化等景观项目成为新的休闲娱乐场所。清澈的池塘边立着坚固的石篱,该村每个池塘都进行了清淤引水工程,夜晚还有音乐喷泉可以观赏。

“现在老人和小孩都喜欢到公园散步休憩,不再宅在家里看电视打发时间。”村民何发波介绍,村里还会举办篮球赛及潮州大锣鼓训练班。“大家伙可乐开了花!”

城中村安全隐患频出,消防安全应该被摆在重要位置。

位于田头何村村委会的微型消防站,大型消防车、消防设施、消防服等现代化、专业化的消防装备一应俱全。“这个微型消防站还升级为镇级专职消防队,配合枫溪镇消防工作。”何来源说。

值得一提的是,与印象中昏暗的城中村不同,田头何村的每条巷道都敞亮无阻。经过“三清三拆”,消防车可以顺利地经过每条巷道。

两层楼高的农贸市场已经落成,正在进行外部装修及相关配套设施完善,预计2024年年初投入使用。“以前的市场年久破旧,污水横流,卫生环境堪忧。”住在市场周边的村民说。

村内,20多亩的空地也即将拥有新身份。“我们将把这块可建设用地开发为商业用地,吸引酒店、餐饮等企业入驻,为文旅小村发展奠定基础。”何来源介绍。

陈桥村:因地施策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陈桥村西临潮州大道,下辖5个自然村,居住人口超3万。可以说,该村的改造工作对于提升潮州中心城区品质至关重要。对此,陈桥村通过实施“十个一”项目,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市级示范村项目建设。

城中村改造,着手点在何处?首先是“拆”。陈桥村“两委”委员蔡文侨介绍,陈桥村铁腕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共拆除面积约3.4万平方米,为后期提升建设做好基础准备。“针对不少村民的抵触心理,我们三番五次上门做好工作,如涉及村民利益的猪圈等,我们都会进行赔偿。”

有拆也有建。为满足辖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陈桥村建设了两个文化广场。改造提升面积超3000平方米的十亩文化广场中,民俗文化长廊、休闲凉亭、红花绿草映射出该村人居环境新变化。位于墩顶路与发达路的后人家文化广场中建设戏台,让老一辈的回忆与新一代的生活交相辉映。

泰安路作为陈桥村的主村道,因其临近市场,一段时间以来成了拥堵不堪的“马路市场”。经过硬(黑)底化改造,开展清理乱搭乱建、整治“三线”问题、整洁道路两侧的建筑立面、整合广告标示牌等行动后,这条繁忙的街道升腾起一股股文明的“烟火气”。

为保留原始足迹,该村还依托村内仅存的槽厝和周围老厝,打造了200米长的故里长廊。一排排粉白的老厝迂回排列,与新铺设的石板路融为一体,成为村里的特色小道。

一方水土涵养一方人。由于年久失修,陈桥村内池塘水位下降,水体受到破坏。对此,该村不仅加快修复池塘,还增设喷泉,让村里多了一处纳凉地。

经过整治改造,陈桥村焕然一新

如今,陈桥村“十个一”工程总体已基本完成,实现村庄干净整洁、有序宜居。该村还先后对凤新中心小学后路和东旺路进行硬底化,建设3个停车场、1个肉菜市场。

“接下来,我们将做好经验总结,在精心精细精致上下足功夫,形成科学化常态化的风貌提升和乡村治理模式,努力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标杆村,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高品质生活空间。”蔡文侨说。

延伸:城中村“改造难”如何解?

“资金筹措难、群众工作难、工程施工难”是城中村推进“十个一”工程的三大“拦路虎”。

采访中,田头何村、陈桥村相关负责人都提到,城中村改造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资金。“可以通过发动乡贤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乡贤见多识广,既能为村里的建设出意见,也愿意为村里建设‘掏腰包’,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也会产生参与感和归属感。”何来源介绍,乡贤捐款总额达1000多万元,为田头何村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而在陈桥村的建设中,乡贤出资总额近2000万元。

“三清三拆”是城中村改造中最容易触碰村民利益的部分,“群众工作要做好,少不了多费‘脚下功夫’和‘嘴上功夫’。”蔡文侨介绍,有些村民不理解甚至会多方阻挠,只能通过不断地做思想工作,以获得他们的理解。

“规划先行,整体改造才能取得最大效果。”何来源介绍,“十个一”工程可以说涵盖了城中村改造的硬件和软件方面。如果没有整体规划,有些东西建了再拆,势必造成更多损失。“在完成整体的改造后,田头何村才能继续深挖资源,以‘文旅’出圈,创造更多可能性。”

看潮州APP整理

来源:南方+、潮州市创卫办

关于热点新闻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