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文明创评

饶平:深化文明创建?弘扬新风尚

发布时间:2024-01-12 11:20:22 来源:潮州信息网

饶永不瘠,平永不乱。千年文脉在这里流淌不息,多彩文化在这里融合交汇。历经岁月洗礼,饶平这片热土越发生机勃勃。

榕树下,理论宣讲走进群众生活;凤江边,“凤江戏苑”与群众同欢同唱,“凤江潮”群众性文化品牌愈加闪亮;社区里,“便民集市”开到群众家门口,文明实践“天天见”;屏幕上,有关饶平的报道屡登中央、省市媒体,“饶平声音”传扬四方……

讲好饶平故事,唱响时代强音。新时代的饶平,正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守正创新、勇争一流,为奋力谱写苏区饶平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汇聚磅礴力量。

强化理论宣讲 掌稳“思想舵”

推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规范开展,落实中心组成员带学制度,充分发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引领作用……近五年来,饶平县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共召开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120场。

抓好理论学习、强化理论宣讲,才能掌稳“思想舵”。饶平不断为全县理论宣讲团和百姓宣讲团注入新鲜血液,从知名高校、党校等单位聘任4位专业人才担任县“新时代宣讲师”,采用“导师+学生”与“演讲比赛+课题理论宣讲+‘榕树下宣讲’”相融合的新模式,构建“老中青”相结合的县委理论宣讲团和县直百姓宣讲队。各级宣讲队伍以李沛群、余登仁、麦贤得等本地革命英雄故事为切入点,从内容、形式多角度创新,绘“声”绘“色”让宣讲内容更加通俗化、丰富化、生动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使全县理论宣讲和百姓宣讲的理论性、政策性更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更足。

如今,饶平全县已形成“1+1+21”宣讲格局,五年来举办理论宣讲活动1900场,受众约9万人,理论宣讲在饶平基层“宣”出特色、“讲”到深处、“声”入人心。

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饶平县同样抓出特色、抓出实效——创新开展“开门学党史”“七一献礼”“四史宣讲”“十大重点民生”四大工程,成为全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独树一帜的亮点和经验。此外,该县还开展“5G+VR”红色网上展馆、“学党史,免费游苏区”等线上线下活动,不断扩大党史学习教育覆盖面,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热情。

讲好饶平故事 凝聚精气神

“饶平自古多神奇,南国蓬莱神仙居……”这首名为《啊!饶平》的歌曲,是由饶平县委、县政府共同策划的原创城市形象歌曲,刻画了饶平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成为饶平对外宣传的一张“新名片”。不仅如此,该县还推出了《相约柘林湾》《春到岭头山》等原创歌曲,生动记录新时代饶平经济、社会、文化取得的新成就新变化。

坚持正面宣传、扩大宣传效应,创新各类宣传载体是关键一招。对此,该县制作了《韵味饶平》明信片,分海韵饶平、山韵饶平、古韵饶平、风韵饶平、味韵饶平、苏区饶平、今日饶平七大篇章,全面展示饶平落实“百千万工程”、推动乡村振兴的措施和成效。此外,还制作了《印象饶平》视频宣传册以及《以文化为魂 扬山水之美》《多姿凤江 和合共美》等专题片、纪录片,拍摄了魅力饶平乡村行宣传专题片,多维度讲述饶平故事、展现镇村风貌。

讲好饶平故事,饶平主动谋划将宣传平台上搭至央媒,积极对接中央媒体,推出深度报道24条次,登上CCTV-1《新闻联播》,央视报道次数达到新高度。近五年在《南方日报》等多家媒体推出饶平专版31个,拓展对外宣传效应,以正面声音占据主阵地。作为英雄麦贤得的家乡,饶平大力宣扬麦贤得英雄事迹,凝聚发展精气神。

深化文明创建 弘扬新风尚

2023年12月29日下午,饶平县文明实践集中活动日——“便民集市”志愿服务活动在钱东镇举办,将“一站式”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赶上一场特色志愿服务“集市”。

一场场火热的文明实践活动,是饶平县深化文明创建、弘扬时代新风的缩影。

近年来,饶平县致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目前,该县已完成“县—镇—村(社区)”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并抓好示范所(站)建设,其中东明村在潮州市举办的示范所(站)“互学互比”活动中获全市示范站第一名;汫洲镇、黄冈镇分获全市示范所评比二、三名。

依托镇文化站打造集非遗民俗、文化展示等元素于一体的实践所,黄冈镇开展布马舞、戏曲、剪纸等非遗文化教学活动;汫洲镇实践所旗帜鲜明突出“红色文化”主题,依托麦贤得事迹展览馆,持续讲好战斗英雄麦贤得故事,借助“大蚝之乡”的品牌特色打造鲜明的海洋文化……饶平县各镇、村(社区)十分注重突出本地特色,把祠堂、非遗传承室等场所与文明实践阵地相结合,打造多元实践阵地。

饶平县还致力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工作机制——打破传统设置每月一日为文明实践集中活动日的模式,由各镇每月各选择固定一天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日”,以“一镇一月一日”的形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并通过别开生面的“文明实践大比武”,推动各镇互学互促。这一创新模式,成为全市推广学习的样板。

如今,饶平县已形成“便民集市”“好梦计划”“凤江戏苑”“文明实践大比武”“清凉一夏”五大有特色、有影响力、群众喜闻乐见的县级文明实践活动品牌。一批镇级品牌活动也纷纷涌现,全县累计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超1.8万场。

与此同时,该县积极推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制”工作,选定浮山镇五联村等4个试点村,深化拓展乡村实践志愿服务,并推动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对共建,不断深化拓展文明实践工作模式。

建设文化强县 彰显“饶特色”

2023年10月1日,由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与饶平县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商会杯”第八届中华灯谜文化节在饶平县石壁山风景区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及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约50支海内外灯谜代表队共计250多名嘉宾及参赛选手汇聚饶平,共享中华灯谜界盛会。这是中华灯谜文化节首次在潮汕地区举办。

为什么是饶平?在这里,灯谜文化氛围十分活跃,每个年龄段都有着一大批谜友,拥有着较为雄厚的群众基础。中华灯谜文化节在饶平举办,正是饶平深化文化强县建设、提升群众文化文艺参与度、满意度、认可度的生动实践。

饶平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潮州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畲族文化、浮滨文化在这里融合交汇,形成了与潮州文化一脉相承、极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为此,该县制定《关于扎实推进文化强县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5年)》《饶平县文化发展改革“十四五”规划》,明确文化强县建设的“四个定位”——打造广东“红色文化”教育示范高地、“浮滨文化”发现地新地标、潮州“海洋文化”展示窗口、“潮”“客”文化融合发展区,致力开创出一条具有饶平特色的文化强县建设道路。

“四个定位”举旗定帜之下,饶平更加坚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先后举办张竞生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詹安泰事迹展示等学术活动,编印《饶平县文化历史丛书》《饶平印记》系列丛书,推出《饶风诗词》《饶平文学作品选集》等一批文艺精品,编撰主题书籍《烽火闽粤边》、长篇小说《塔山作证》等。其中,《饶平印记》是饶平首套最完整、最权威的乡村故事宣传书籍。

以珍爱之心呵护“饶平宝贝”,饶平在文化传承上拿出了扎扎实实的行动,推进道韵楼新彩楼、大城所等文保单位的修缮保护工作,加大非遗发展传承力度,现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项,市级24项,县级39项;非遗传承人50名,其中省级1名、市级6名、县级43名。

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是饶平开展文化强县建设的立足点。该县努力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逐步构建了县城“10分钟文化圈”和农村“10公里文化圈”。精心打造之下,“凤江潮”群众性文化品牌深入人心,“凤江杯·全民健身广场舞大赛”“凤江潮·饶平乡村小品大赛”“凤江潮·饶平乡村男子篮球赛”广受群众欢迎。

此外,饶平县还大力推进苏区文化旅游经典区、凤凰山浮滨茶旅走廊、汛洲岛力诚博物馆景区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打造“红、绿、蓝”精品旅游线路11条,被认定为第五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制作《韵味饶平》明信片,推出文旅饶平IP形象、旅游手绘地图等,饶平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关于文明创评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