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以文学之名回眸2023

发布时间:2024-01-13 09:23:19 来源:潮州信息网

与往年不同,近来写年终创作盘点时,只能忙到晚上10点,回到惠东空荡荡的宿舍里,在微醺中复盘一年来的写作得失,这种境况也是2023年现实生活的投射。

2023年原定年度52篇的创作量,实际只完成45篇。其中游记24篇,含河南4篇和潮汕3篇,工作随笔9篇,自己与家庭7篇,心灵鸡汤4篇,写作评论1篇。相比2020—2022年,作品结构大同小异,但创作数减少约1/2。

总数减少,既有主观愿望,也有客观原因。2022年总结时计划减少到每周1篇,目的是多读些书,提高文章质量,实际效果是质量有所提高,但书读得更少了。客观上是驻村工作总体不顺,花费大量时间在人事沟通与心理建设上,导致无心创作。除读书变少需反思和改进外,对于写作数减少并不后悔,有平台先做事,能做多少是多少,这是读书和写作的目的,而非本末倒置。

数量最多的是游记,同比减少约1/2,但依然是悦己主要的文体。除自己家乡和太太故乡的乡愁类纪念性游记外,其他游记是天南海北的风物。每篇游记的创作都是放飞梦想的过程,无论是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还是龟兹古国的璀璨文化,或是水乡周庄的江南风情,总能遨游在诗意的时空里,暂时忘却俗世的烦恼。正如陈年喜所说:“人间是一片雪地/我们是其中的落雀。”2023年工作中的诸多焦虑,有一半是游记治愈的。

心灵鸡汤与写作评论同比均减少约1/2,但心理感觉不明显,可能是抗压能力有所增强,心理建设能消化更多负面情绪,不需一定以文章形式来缓解。文学理论积累有所沉淀,对文学评论的新鲜感有所减弱,但领悟力逐渐提升,如同花儿,“给点阳光就灿烂。”

收获明显的是乡村振兴工作随笔,篇数与字数均增长2倍以上。有灵感先创作,不放过点滴的火花与窍门。当工作顺利时,忙着总结经验,将其“套路化”;受阻时,既反思原因,也另辟蹊径,给自己、后来者、决策者留下鲜活案例和初步结论。如今28个月的驻村工作结束了,形成约7万字的记录,且还在持续增加中,也算是给驻村生涯一个圆满的交代了。

自己成长和家庭亲情的同比减少约1/2,但心理感受远不止于此。2023年,既未读一本灵修类的著作,也未读一本育儿类的书,写作均为读博10年、背包20年或六一儿童节、女儿生日等节点类纪念性文章,属于选题不创作就会“过期作废”的不得不创作的“规定动作”,而非自然而然的有感而发的“自选动作”。无论爱自己,还是爱亲人,都情感被动,内心不够温软。

此刻凌晨一点半了,刚写完初稿。数量管理就是时间管理,时间分配就是能量分配。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可能独善其身,数量增减与能量起伏都是生活常态,须学会根据情势调整心态。文章事小,生活事大。2023年文章数虽有所减少,但采取长期主义的做法,若干年后同样硕果累累。

自2023年12月起,工作从罗定驻村转为惠东驻县,无论忙碌度还是困难度,都有增无减,但平台更宽广,视野更开阔。所以,2024年的创作量可能与2023年差不多,文章类型结构也相差无几,但积累的素材更丰富,思考的层次更深入,有利于日后将“社会的文章”转为“纸上的文章”。

卡瓦菲斯在《蜡烛》中说:“来临的日子站在我们面前/像一排点着的蜡烛——金黄、温暖和明亮的蜡烛。”2024年,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状态,更爱自己,也更爱亲人,既在文章上体现,也在行动中融入,就一定能平衡好写作和生活这篇大文章。

(韩江农夫)

编辑 张泽慧 责任编辑 詹树鸿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