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新闻 > 热点新闻

聚焦广东“头号工程”,代表委员们的建言“干货满满”

发布时间:2024-01-23 20:10:11 来源:潮州信息网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最突出的短板,也是最大的潜力板。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广东视察,寄望广东“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2023年6月,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了“锚定一个目标,激活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体部署。其中,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被纳入“十大新突破”之一。

当前,广东正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起步。近日召开的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加力提速。

2024年1月22日,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广东进入两会时间,代表委员们纷纷为“百千万工程”建言献策。

提高粤东西北地区产业承接能力

此前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支持粤东西北各市以现有园区为基础,集中资源做强一批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为推动形成区域合理分工、协同联动的产业格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上的支撑。

为更好地推动产业转移主平台建设,提高粤东西北地区产业承接能力,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建议,要持续优化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大环境”,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全方位降成本、全周期优服务,打造吸聚产业有序转移的引力场。

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在《关于进一步做好水经济文章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中提出,做好“水”的文章,对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百千万工程”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对此,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建议,坚持差异发展和县域主体,做好水陆空间统筹与联动。比如,高品质打造县城河流经济带。以满足人的使用、需求为主要导向,积极统筹县城滨水界面功能、形象和建设,整理滨水河岸空间生态保护和特色发展需求,系统化构建滨水河岸空间发展目标,推进以县城河流经济带为抓手的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做大做强广东农业优势特色产业

省政协委员、清远市知联会副会长、德高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维靖是政协广东省委员会2023年履职优秀委员。今年,陈维靖将提案的关注点投向农业优势特色产业。

“广东气候条件优越,地貌多样,孕育了各色各样的特色种植作物及养殖品种,部分产业已具备较好的市场规模及品牌效益,如英德红茶、新会陈皮等。”陈维靖认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对于推进“百千万工程”意义重大。

经过调研,陈维靖发现广东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很多农业产业缺乏规划,处于“多而不大,特而不强”的局面。由于缺乏产业规划,市场资源包括资金、土地、人才、渠道等不能有效汇聚,从而不能有效形成规模效益及品牌优势。二是大部分农业产业链发展不均,停留在较低附加值的第一产业,处于“低端运营,附加值低”的局面。三是农产品普遍缺少标准,市场经营行为不规范,难以形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为此,陈维靖在《关于做大做强我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建议》的提案中建议全省统筹,以县为单位做好各地区的优势农业产业规划,从自身实际和发展前景出发,聚焦一个到几个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制定专项政策,给予农业产业必要的资源支持,建议政府加大点状供地的力度,给予农业产业相关项目更多的配套支持,以满足农产品加工以及农文旅发展的需要;各地区为规划的农业产业制定标准,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统一打造地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加大对欠发达县市的扶持力度

省政协委员、民建湛江市委会主委陈冰湖认为,当前广东存在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镇域经济发展缺乏特色、村域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同时还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等情况。对此,陈冰湖提出加大对欠发达县市的扶持力度、推动镇域经济特色化发展、加强村域经济转型升级等建议。

以佛山为例,陈冰湖建议,在今后一个时期,建设“千亿镇街”是佛山地区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继续打造各种特色小镇,开展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打造一批辨识度高、别具特色的网红地、打卡点。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突出发展一批区位优势较好、经济实力较强、未来潜力较大的中心镇;鼓励毗邻地区专业镇特色镇联动发展,促进特色优势产业跨区域合作;集中资源力量,培育更多全国经济强镇;分类发展创新创意、山水风光、历史文化、绿色低碳类特色镇。

同样,省人大代表、民建省委会副主委、肇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潘锐波认为,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推动镇域高质量发展,是实施广东“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内容和难点环节。

潘锐波表示,长期以来,相对于县和村两级,乡镇在政策供给、要素配置、工作保障等方面呈现“上下够不着”的洼地状态。“百千万工程”实施,关键支点在乡镇,必须从强产业、提功能、夯基础、美环境、优治理等方面推动镇域发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打开新局面。

来源:南方杂志

关于热点新闻的其他信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