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文化 > 潮州故事

鼠壳粿

发布时间:2024-02-10 09:38:33 来源:潮州信息网

潮州人的时年八节,用于祭祀的粿品各不尽同。过年的鼠壳粿、糯米钱、菜头丸,劳热和谢神的甜粿、红壳桃粿、发粿、菜头粿,清明的白粿、乌豆粿,端午的棕子,七月的“媳妇闲”,中秋的酥饺、书册糕、芋头,九月初九的“油魔王”,冬至的丸,廿四送神上天的烙饼,等等,真个粿品繁多,难以一一列举。不难发现,潮州人顺应节令的不同而调整粿品的样式,或者说,潮州人用最当时比如菜头、比如乌豆、比如鼠壳为主要辅料,佐米粉、面粉、糯米粉等主要材料而制作成粿品,以拜神和祭祀,终以娱人。

如今年近节到,家家户户都为过年做准备,鼠壳粿是过年的必备。说起鼠壳粿,有二件是必备的材料,一是鼠壳,二是乒乓。乒乓可不是竞技体育的乒乓球,是用糯米装在一个椭圆容器中,用火加热致其热爆成花,与现在的爆米花一般,但潮人不叫之为爆米花而叫乒乓,一直沿用,潮人或称鼠壳粿为乒乓粿。小时候,每从农历十二月半开始,爆乒乓声音如同爆炸声般四起,预示着年一日一日地近了。

再说鼠壳,多见于每年十月收割冬稻之后,生长在还没有犁开的布满稻稿头的田里的一种小植物,它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它应时而生,顺时而长,潮人应时而用之。后来,才知道鼠壳的学名叫“茵陈”,是中草药,有药用功能,而潮州人正是用之中和以乒乓和糖为馅不至于太过燥热而伤人之身,可以说是潮州人的经验和智慧。

小时候,大致农历十二月开始,母亲便会安排小孩的我们在“挽”【拔】鹅草的同时“挽”鼠壳草,以备过年做乌粿之用,哈哈,不经意间,鼠壳粿又有第三个俗名,母亲叫得最顺口适用最广泛的名字——乌粿。名字来源于粿皮,粿皮由鼠壳、生地、熟地等多味中草药研沫和粉和成,因生地、熟地显乌,于是有斯名。鼠壳生什么形状,母亲并没有告诉,或者说给尚是不晓得的我们听也是白说,但这并不等于小孩的我们不晓得,只要记得“鼠壳”二字,一到田里,询问同伴,同伴一点明,你便晓得。农村小孩的认识世界是从先知者的传承点破中来,今天的鼠壳、明天的白花蛇舌草、后天的鬼针草,只要你想认识,自然会有人告诉你。所以,我们并不担心“挽”不到鼠壳草,只担心自己不“力落”开嘴,更不“力落”用眼看或者用耳听同伴专注关心的什么,毕竟这个时候,大家肯定也是“一棰扣双垡”的。

广袤的旱田,各种植物层生,作为小孩的我们取自己的所需。鹅草并鼠壳,鱼和熊掌兼得,冬日的晚霞中回家,我们总是满载而归。鹅草当天便为群鹅所消化,鼠壳要等到年关才用。刚“挽”的鼠壳草要摘去包裹沙土的根头再清水漂洗,晒干。一次行动自然无法满足一二百个粿所需的量,要一天天的“挽”,积少成多,等到那一天母亲“叱刹”才算任务完成。

潮州人制作祭祀所需的供品,女人的劳动占了九成以上,小孩能够参与的自然是少之又少,为做鼠壳粿“挽”鼠壳草是我们能够胜任的任务之一,对于母亲安排的这一光荣任务,我们随时准备着,从来没有过一丝的懈怠。我们知道,母亲是顺着年的脚步做着该做的事,而小孩则盼着做粿的日子赶快到来,可以在粿蒸熟之后,捡漏破皮的或者做得不够雅观的的粿预先填饱肚子,那才是小孩最幸福的时刻。

如今,小时候已经过去许久,那时我们所做的事都成美好的记忆,藏进心窝,用以数念。今天的我们也许聊发少年狂,想依时前往旱田“挽”鼠壳草,然而,放眼村前村后,用于耕田的地用作他途,没有鼠壳草生长的收冬后的旱田,鼠壳草也自然不见了影踪。所幸,不能“挽”到的鼠壳草市场里可以买得到,鼠壳粿依旧是潮州人年的粿品,年的口福。

(许镇焕)

编辑 张泽慧 责任编辑 吴燕珊

关于潮州故事的其他信息推介